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改變思想 改變大腦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威廉占士及維拉斯心理學及精神科學研究教授理察‧大衛遜教授親臨中大逸夫書院主持講座「改變思想 改變大腦」

舉世知名的心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威廉占士及維拉斯心理學及精神科學研究教授理察大衛遜教授,也是2012–13年度邵逸夫爵士傑出訪問學人,在3月6日親臨中大逸夫書院主持講座「改變思想 改變大腦」。

大衛遜教授的主要研究,是讓經驗豐富的靜觀冥想者(即有最少一萬小時冥想經驗的)和沒有相關經驗者,接受由專注力以至慈悲心的心理測試,並透過磁力共振技術,仔細檢視腦部的電波和化學反應,從而得悉兩者的差異。研究發現操練冥想與腦部刺激和活動大有關係。研究又發現,即使冥想經驗很淺,但已足以察覺到參與者有利他的行為改變。

研究又證明,冥想有助加強對細節的專注。在心理學中,「注意瞬脫」是指當人專注於某一事物時,會錯過另一事物。因此,當連串夾雜英文字母和數字迅速展示給我們,而我們要留意其中的數字時,我們往往只注意到首個出現的數字而忽略其後的。我們對首個數字的注意力,糢糊或阻礙了我們對其後數字的感知。當然,藉着練習,這是可改善的。在一連串的注意瞬脫實驗中,大衛遜教授測試了兩組參與研究人士(操練冥想者和對照組),發現操練冥想者較能夠注意細節,克服了注意瞬脫。

逸夫書院院長陳志輝教授致送紀念品予理察‧大衛遜教授

在另一個培養慈悲心的實驗中,實驗對象要依次想像一個人(順序是親人、自己、敵人、一個難纏的人,以及普世人類)受苦的情況,然後期望他們得到救贖。及後透過觀察,發現實驗對象的利他行為多了,這證明改變思想會改變行為,而且是向善的一面。

有關冥想造成其他生理影響的科學證據也愈來愈多,例如冥想對肺部炎症(很多時與哮喘有關)有顯著幫助。此外,負責控制頸部以下器官的腦部腦島皮層區,證實受到培養慈悲心的冥想訓練所影響。

教育工作者或許要注意大衛遜教授發展出的「善導課程」,這課程應用心靈培訓的技巧教導小童,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情緒素質。大衛遜教授發現培訓有助提升學童的專注能力、平穩他們的情緒,以及實踐善行。冥想和行善的訓練,可培養他們的利他行為以及協作能力。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3年3月)

標籤
邵逸夫爵士傑出訪問學人 客席講座 公開講座 逸夫書院 心理學 冥想 理察‧大衛遜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