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魏綺珊,九十年代家喻戶曉的無線新聞主播,大方得體的形象深得觀眾喜愛。如今,她是糊塗戲班的行政總監,換一種方式贏得觀眾掌聲。而她的新聞訓練、戲劇啟蒙,以至劇團的創立,恰恰都指向同一源頭—香港中文大學。
她生於基層,四兄弟姐妹住過木屋、板間房、安置區。原打算中五畢業後投考空姐,賺錢養家,怎料一天班主任無端放下課本,分享自己的中大回憶。魏綺珊忽覺醍醐灌頂,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自那天起發奮圖強,誓要考入中大。
經過一年日以繼夜的急起直追,1985年她如願以償,考入中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同時成為新亞書院一員。活潑外向的她加入了新亞劇社以及中大劇社,初期在後台搬抬道具,縫補戲服,替人化妝;二年級開始飾演路人甲,到四年級首次擔綱歌舞劇《浮影蒼茫》女主角。
「從燈光、化妝、服裝、寫劇本到演戲,每一個崗位都嘗試過以後,我發現舞台劇是門多元的藝術,需集合台前幕後幾十人的熱情與智慧,才能向觀眾呈現精彩的兩小時。這一點非常吸引我。」
大學四年,戲劇簡直成了魏綺珊的第二主修。最瘋狂的一次,她為了演好一場「深宵尋親」的苦情戲,聽從編舞建議,半夜三更跑到邵逸夫堂前,趁着四下無人,就着昏黃的街燈邊唱邊跳,揣摩感情。「是不是很浪漫呢?」她臉上浮現出緬懷之色。
為了畢業後能延續對戲劇的熱情,她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創辦了糊塗戲班。儘管記者和主播工作披星戴月,她也抓緊工餘時間排戲。在新聞界待了十五年後,2005年她轉戰香港機場管理局任公關,六年內晉升至高級傳訊經理。「可是這工作要求全天候待命,基本上工作以外的事情我都不能專心致志,連排戲也要偷瞄電話。」
2011年,她在高薪厚職與舞台劇之間,選擇了後者。「人生走到某個階段,我開始問自己,餘下的日子究竟要專注做甚麼,才能至死無悔?」她左手拎起一份劇本,右手拾起一本公司年報,兩相對比,答案昭然若揭。
全職追夢固然勇氣可嘉,但依然難逃殘酷現實的窮追猛打。糊塗戲班歷盡高低跌宕,試過連續多套劇目虧本,劇團戶口結餘歸零;也試過工作室遭逼遷,十幾萬裝修費血本無歸。然而這些難關一一跨過之後,糊塗戲班至今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專業劇團,有三千呎的工作室,職員六七人,最高峰時一年內製作六七套作品。她與既是藝術總監又是最佳拍檔的丈夫陳文剛合演的《和媽媽中國漫遊》,講述一位七十四歲老人踏着三輪車載九十九歲的母親往西藏,以達成她的旅遊心願,至今在世界各地巡演,已是十一度公演。
糊塗戲班四年前更創立「無障礙劇團」,開宗明義「人人有障礙,個個有才能」,集合視障、聽障、肢體殘障、心障以及健全人士,一同接受戲劇訓練,參與演出,開闢出一片共融天地。
戲劇對魏綺珊而言不只為興趣或滿足個人表演欲,更是傳達信息、直指人心的強大媒介。「看舞台劇不像看電視,可以一心多用或是斷斷續續;舞台劇要求觀眾一氣呵成坐至劇終。演員和觀眾困在劇院四面牆內,大家張開五感,全力感受當下。觀眾專心一志接收我想傳達的信息,從而喚起某些初心,或者瞥見未曾想像過的人生可能。」
眼前的魏綺珊率真開朗,娓娓而談,和主播台上正襟危坐的形象大異其趣,但不變的是她傳達有價值信息的使命感,以及演好自己生命劇本每個角色的擇善而行。
文/資訊處 Christine N.
圖/Keith Hiro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