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遇見了生命之後,人很容易發現自己生命裡所擁有的、所缺乏的那些很重要的東西。從一個高樓萬丈、人群擁擠的國際都會,來到了一個空曠無際的國家,感覺世界真的很大,大到可以把心靈的許多壓抑都消除殆盡,騰空了人生本該擁有的位置——準備去裝載屬於這裡所要賦予自己的一切,給一個異國客人的回憶。
這裡遍地貧瘠,但是這裡的人都滿懷熱情,黝黑溫暖的皮膚、潔白燦爛的笑容、友好熾熱的情懷,都是最接近太陽的。這就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也是一直持續到離開那天的深刻感受。
說到深刻,這裡的小朋友是我最難以忘懷的。也有鑒於Watoto這個名詞的釋義——年輕的一代,留下了的那些回憶都是孩子們給我的。在這裡,我遇見了三種不同的小孩子:
第一種是街道上的,每見到路過的外國人、車子,都是很蜂擁地上前要錢和糖果。他們年幼,幼小到你無法相信他們會主動的乞錢;他們赤腳破衣,一整天就在沙塵滿天的路邊等候陌生人的施捨。烏干達的孩子們太多了,不受約制的出生率使得這個國家的小孩子佔據了很大的比例,而他們卻又是沒有溫飽沒有得到教育的一群,望著他們,心裡會驀然一片酸痛,究竟要等多少年、多少人的幫助,才能使他們脫離這些困苦?而世界那麼大,還有多少這樣的孩童?
第二種是在Living hope工作的婦女她們的孩子,言行很參差。有的很乖巧,會分享自己多了的紙飛機給別的小朋友;有的挺會耍耍小聰明的,會把剛發給他們的糖收起來,轉頭又問我們拿,偶爾也很會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相對於路邊的,他們已經是有起碼的溫飽的孩子,只是依然缺乏大人的照顧,沒有得到足夠的教導,可見單單地解決衣食問題還是不足夠的。
第三種就是Watoto Village的孩子們,很熱情,很懂禮儀,很有理想。很喜歡跟他們玩,因為自己會無法自控地被他們的熱情與歡樂融化,會很享受和他們一起的時光。小一點的,雖然沒有辦法有語言的溝通,但是他們會很信任地一直拉住我的手,很緊地拉住,很溫暖地,帶我去各個他們所認為美麗的好玩的地方,帶我去他們的家見見他們的媽媽、房間還有平時的畫;大一點的,會很樂意分享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理想,可以看出他們是一群很熱愛知識很珍惜學習機會和時間的年輕一群。感覺他們是懂得的:一切都不是必然,一切都來之不易。每一個村子里的孩子都有自己背後坎坷的故事,而來打村子後,他們表現出來的是更加熱愛現有的生活,在為追求未來的夢而努力精彩地活著。
我很難忘的是和一群十來歲的青年互相交流,我們教他們一些簡單的中文,他們教我們唱歌,歌詞表達出各種感恩的心情;還教我們跳非洲舞,肢體間帶出的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客人的熱情。在一起午餐的時候,他們會把各自的食物端出來,說了一句: We are Watoto, we share。吃完了,又會很積極地去收拾,是搶著收身邊朋友的碟子還說: We are Watoto, we help。看來,孩子們確實在這個村子、這個組織下學會了很多。教育對年輕的一代是如此重要,讓他們懂得生命最本質的需要,明白許多為人的美好道德與情操,還賦予了他們對生活和理想的追求,活出更加有意義的生命。信念,指引了他們生存的方向。我不是一個基督教徒,但是我也肯定了主給他們所帶來了的美好,肯定了信念、信仰對一個人的重要。
那麼,村子外的那些孩子們呢?也許他們也是一樣有著感恩與互助的心,只是還沒有機會;因為我們知道,人只有在有基本的溫飽之後才會有能力去分享、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而對於這個「基本」,每個人看得比重都不一樣,有的人追求的山珍海味才是最基本的需要,有的只是夠填飽肚子就足夠。來到這麼一個算落後的國家,看到這裡的人生活簡單,容易滿足同時也容易開心,再看看自己,會瞬間發現自己已經得到很多,擁有很多,卻比不上他們由心而出的那種歡樂。生命中重要的相遇,重疊在一起的生命,令我更清晰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所欠缺的。富裕的生活未必美滿,有很多時候,艱困的、簡單的日子才更貼近生命,那些最原始、最本質的需要。
這個世界可以什麽都與自己無關,也可以甚麼都與自己有關,關鍵在於自己對世界的態度。那麼,你又希望自己的生命和世界里,可以遇見甚麼?邂逅甚麼呢?踏出去,一定能見識與感悟更多。
Social Bookm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