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許多人生氣時,總會不經意地說出和消化系統「副產品」有關的字眼。我們習慣用這些字來表達負面情緒或形容很糟的情況。但大家可曾想過人類的排泄物,是否真的一無是處?
中大醫學院的團隊已開始採用嶄新的「腸道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技術,利用健康人士的糞便,治療由難辨梭菌引起的致命腸道傳染病。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胡志遠教授指出:「中大是亞洲首個利用FMT技術去醫治感染難辨梭菌患者的團隊,我們正研究這項技術能否治療代謝和自體免疫性疾病。」
每個人的腸道內都有一百兆隻細菌,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可保護身體免受感染,也可抗衡有害的細菌。但疾病和抗生素會抑制、甚至殺死有益的細菌,間接助長難辨梭菌等有害細菌的滋生,引發腹瀉或其他問題。傳統對付難辨梭菌的療法使用抗生素,連體內有益的微生物也一併消除,會導致疾病復發。嶄新FMT療法則將健康的腸道細菌移植給病人,幫助患者恢復體內微生物的生態平衡。
難辨梭菌的確診數目在全球多個國家都有上升趨勢。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難辨梭菌確診病例從2009至2013年間增加了三倍,每天約有一至兩宗新病例,平均每月就有十五至二十宗。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團隊今年始採用FMT技術,作為研究計劃的一部分。醫學院副教授黃秀娟教授表示:「在美國和歐洲,FMT已獲准用於治療抗生素療法不奏效的難辨梭菌感染或復發病例。在香港,我們的團隊正研究以此技術為首要治療手段,醫治嚴重的難辨梭菌感染病例。FMT的治癒率為85.7%,而傳統抗生素療法則只有25%。治癒的定義是讓病人停止腹瀉,並於十週內不再復發。」
難辨梭菌是最易在醫院受感染的腸道傳染病──至少七成病人是在醫院染病,而長者、慢性病患者、長期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也是高風險群。黃曦教授指出:「這種病菌主要是以糞口途徑傳染。難辨梭菌孢子的生命力很強、難以殲滅,其醫學名字就含拉丁文『難』的意思。它們可在缺乏食物和氧氣的環境下生存一段很長時間,一般消毒劑如酒精也對它們無效。要徹底消滅這種細菌孢子,必須用漂白水把物件表面徹底洗擦乾淨,並用抗菌洗手液及清水洗手。」
中大對FMT捐贈者健康狀況的要求比捐血更嚴謹:傳染病、代謝綜合症和其他慢性病患者,或經常離開香港的人都不會接納。由於許多病人是長者,嚴格的篩選可保障受移植者的安全。另一方面,「健康特佳」的捐贈者會帶來奇效,但要找出這樣的人選需要花很長時間,還要找出他們糞便中最有效的細菌組合。「某些捐贈者的糞便的確較為有效」,黃秀娟教授指出:「歐洲的研究就發現一名曾醫治了十個病人的『超級捐贈者』。」中大的研究團隊主要邀請患者家屬捐贈,認為若彼此是親人,會相對容易接受捐贈或接受糞便這回事。
研究員會先向捐贈者收集五十至一百克糞便,經過生理鹽水稀釋及以濾網過濾後,剩下如淡茶一般的液體,再以內窺鏡送到病人的小腸或結腸。病徵一般在幾天、甚至二十四小時內就會消失,少數病人需要接受第二次移植。其中兩位病人在接受移植後兩天內有輕微腹脹和便秘,但情況很快得到改善。
黃秀娟教授表示,FMT的療效較預期好,尤其是對於嚴重的病例:「我們做的是對照研究,以抽籤方式隨機決定哪些病人接受FMT,哪些接受傳統療法,病人當時也不知情。有些分配到後一組的病人認為新療法成效更佳,對於自己接受了傳統療法感到很失望。」黃曦教授說,新療法最大的困難是其程序複雜,但他認為只是暫時性:「FMT非常耗費人力,我們須要找出合適的捐贈者、篩檢傳染病、收集糞便、移植……將來FMT會愈來愈普及,成本效益也將提高。未來我們可能以冷藏的糞便膠囊,代替現時所用的新鮮糞便。」
胡志遠教授表示,他的團隊將繼續蒐集臨床資料,以測試FMT是否能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例如過胖症、腸易激綜合症、潰瘍性結腸炎,以及是否可用來提升其他傳統療法的成效,「最終的目的是要讓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相信不久會有更多突破。」
現在FMT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人們對排泄物的觀感也可能因此改變。一位接受FMT治療後痊癒的病人說:「他們把內子的糞便注入我的體內,感覺就像喝湯一樣」。若你身體健康,又想成為FMT捐贈者,歡迎電郵至digestivehealth@cuhk.edu.hk。
切勿在家中嘗試
有些網站載有猶如特色食譜的詳細指示,教你如何在家中自行嘗試FMT,並聲稱有「奇跡般的療效」,但中大的研究團隊警告切勿擅自模仿,因為這樣做受感染的風險很大。
服用益生菌不就能解決問題嗎?
一般人認為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健康,但益生菌大多只含有一或幾種微生物,而糞便則有至少幾百種細菌。中大的研究顯示,到目前為止,益生菌對難辨梭菌復發性感染的療效,不如FMT理想。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69/470期(2015年12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