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即中大成立二十周年的1983年,幾位中大學生在當時擔任中文系講師的盧瑋鑾(小思)啟發下,舉辦了一次「中大的一日」徵文活動。他們此舉其實不是憑空而來。早在抗戰前夕,茅盾就在1936年5月21日發起過「中國的一日」全國徵文活動,編成了一巨冊的報告文學;而茅盾這個計劃卻也不是自創,而是「看了偉大的高爾基所動議而進行着的『世界的一日』,覺得非常新鮮而有意義,因而大膽來『學步』」。
中大三十年前的徵文,就是承襲這一紀實傳統,紀錄了當年4月8日發生在中大的歷史影像。響應徵文號召的不乏文學大家,如時任電子學系講座教授的陳之藩就寫了〈四月八日這一天〉,盧瑋鑾寫了〈一日瑣談〉,其他作者還有知名的作家兼電台節目主持吳瑞卿,以及陳天機、馮國培、李金漢等老師。最後選了六十多篇文章,輯印成《中大的一日》一書。
翻開這本書,閱讀裏面的文章,我們知道1983年4月8日那天早上下了一場滂沱大雨,而這天下午錢穆來校演講,多位撰文的中大人都去捧場了。盧瑋鑾說「錢先生的演講精彩如昔」;陳之藩在演講開始後才想起來,趕過去聽,說錢穆的演講「比起朱光潛那兩天的演講要好多了」;有位「自問聽國語的本領不差」的中文系四年級學生也慕名出席,結果「只斷斷續續的聽懂幾個字」。
三十年過去了,轉眼間來到2013年,際此中大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書寫力量」聯同大學圖書館系統、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大學生報、英文系和新聞與傳播學院繼承傳統,再次發起徵文活動,為急促流轉的歷史造像。
這次名為「二十一世紀中大的一日」的作品徵集,號召中大人記下2013年3月21日這個平凡日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徵集的作品將於網上發表,並精選部分編成文集出版。中文系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樊善標教授說:「這一次『中大的一日』兼包中文和英文作品。小思老師、李歐梵教授擔任顧問,相信規模比三十年前的『中大的一日』更大,也更能反映本校的面貌。」
1980年代初《中大的一日》的編者,從徵集所得的文章中看到迷惘與失落,「從個人到校園,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瀰漫一股猶疑、躊躇的心態」,令他們不禁詰問:這會不會「根本就是一個沒出路的年代」?三十年後的「中大的一日」,我們究竟會從中大人筆下看出甚麼樣的精神面貌?這就需要大家一起來譜寫,用文字為媒介,共同組成中大歷史的一個橫切面。
「書寫力量」是由自學中心、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及吐露詩社聯合主辦的校園藝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