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 View

  • 從「元宇宙」返現實 身分危機堪憂

    Media: Sing Tao Daily
    「臉書教父」朱克伯格日前正式宣布把公司改名為Meta,更把公司原用多年的「手指公」標誌改為採用「無限」符號,反映他銳意把公司的業務從社交網絡轉型為「元宇宙」的決心。
  • 加強科普教育 助年輕人投身創科

    Media: Wen Wei Po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動力,近年特區政府除了在引進創科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資源之外,在本地創科人才培訓方面亦不遺餘力。適逢本港的中學將設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加入國民教育章節,筆者認為課程除了透過中國歷史、文化、時事等議題引導學生了解國家之外,也不妨考慮加入更多中國科技元素,讓學生認識國家的先進科技及它所創造的成就,增加他們對投身發展科創產業的興趣和動力。
  • 勿「為STEM而STEM」 跨科設計要謹慎

    Media: Sing Tao Daily
    人才是發展創科的最重要資源,近期香港政府除了在引進創科人才方面大灑金錢之外,在本地人才培訓方面亦不遺餘力。政府深知創科人才培訓要從小做起,所以一直大力推動中、小學STEM教育,例如教育局在二○一六年發表《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的報告,建議採取「學校為本」政策推行 STEM 教育。不少學校因此陸續引入STEM課程和活動,以及增加相關資源。
  • 智能燈柱欠奉 港怎發展智慧城市?

    Media: HKET Daily
    在本月初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第112及113段提出兩項「智慧城市」政策,可惜政府並沒有重提推行「智能燈柱」計劃,令筆者擔心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進度。 要有效推行「智慧城市」建設,政府需要蒐集大量與城市運作相關的數據,因此很多大城市都會裝設具備不同功能的「智能燈柱」,當中包括閉路電視(俗稱「天眼」)。政府早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已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並在2019年計劃在未來3年內安裝400支「智能燈柱」;無奈在當年的暴力社會事件中,激進示威者到處大肆破壞,橫蠻地鋸斷了20支燈柱,造成了高達280萬元的損失。
  • 3大角度 看施政報告創科藍圖

    Media: Sing Tao Daily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當中不少篇幅與香港創科發展息息相關,本文將以不同角度分析當中的創科政策。 新思維 抓緊發展新機遇 《施政報告》聚焦在新局面、新機遇下,為香港謀劃新未來。「新局面」是建基於中央通過落實《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兩大舉措,使香港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在這基礎下,《施政報告》所提出的建議才可避免被政治化,不致遭到無理阻撓。例如在2016年,政府試圖推行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盡管項目已經過10年的調研,但卻遭到反政府人士口誅筆伐,最終規劃被迫擱置,使本地的居住問題持續惡化。
  • 前海擴區大增機遇 科技界要把握

    Media: Sing Tao Daily
    國務院於九月六日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總面積擴大至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主要是為「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 善用大數據教學 助學生了解國情

    Media: Sing Tao Daily
    「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訪港,向香港各界代表介紹《規劃綱要》,在青年論壇中,「國家隊」代表鼓勵香港青年多了解國情,認識國家發展大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參與以香港為核心的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 未來智慧城市 網絡安全極關鍵

    Media: HKEJ
    據美國公布的《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預測,全世界多達七成人口在2045年將在城市裏居住。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動,將給各地城市規劃帶來莫大壓力,尤其是基礎建設,例如城際交通、食物和水源、電力能源、污水處理、公共安全等設施必須緊密配合。
  • 東奧先進科技 受讚譽也招爭議

    Media: Sing Tao Daily
    萬眾期待的東京奧運會幾經波折,終於在上周日圓滿閉幕,十七天賽事共舉辦了三百三十九場比賽,競爭激烈,各國及地區運動員屢創佳績,多次打破紀錄。例如牙買加短跑選手赫拉在女子百米跑出十點六一秒成績,打破已維持了三十多年的奧運紀錄等。有運動科學專家認為,這些佳績除了依靠運動員的表現之外,科技的支持亦非常關鍵。
  • 歐盟監管AI草案 港立法宜借鏡

    Media: Sing Tao Daily
    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迅速增長,但世界各地政府卻沒有盲目地全面接受,部分對人工智能應用的負面影響憂心忡忡。以歐洲為例,歐盟委員會於今年四月公報一份人工智能監管草案,建議禁止大規模監控及基於人工智能的社會信用系統。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