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主保守,本院走过了充满挑战的2015-2016学年,同时迎向更大挑战的2016-017学年。在此谨向各位报告过去一年各方面的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新同学
每年迎来一众蒙召到本院进修神学的新同学,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本年度取录了近百名新生,包括修读学位的新同学共82名,其中BA 1名,BD 8名,MDiv 14名, MA(Christian Studies) 37名,MA(Theological Studies)2名,MMin 2名,MTheol 12名及交换生2名。此外,中大研究院宗教学部亦有4名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学博士生愿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与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联同剑桥神学联盟合办学位本年暂停招收新生。在众多新生中,有10位来自中国内地,1位来自台湾,1位来自缅甸,2位来自马来西亚,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40多个宗派及80多个堂会。(新生详细资料及其入学感言请参《点灯集》)。此外,我们为信徒而设的圣经研究文凭课程有新生11名、圣经研究高等文凭课程有新生5名及基督教生命教育文凭课程有新生8名。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有90位毕业生,他们的名单、资料及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希望校友继续记念母院的发展及需要,切切为我们祷告。
(三)新教职员
本年新聘叶汉浩教授为助理教授任教新约圣经科目,并作实践神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整合,填补了卢龙光牧师退休后的新约教席。叶教授同时担任于2016年9月成立的「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主任,推动发展和统筹各校外课程。在「崇基神学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本学年增聘了三位专任讲师,分别为黄慧贤博士、王晓静博士和王珏女士(2017年1月开始)。黄慧贤博士任教中国妇女宣教历史、妇女神学等科目;王晓静博士任教中国基督教与教会历史科目;王珏女士任教旧约圣经科目。两位资深的荣休教授──卢龙光牧师和温伟耀教授──获委任为名誉高级研究员。卢牧师2016-2017年以兼任形式任教两科。温教授本学年会休息一年,与师母正式由加拿大搬回香港,一同享受退休生活。此外,我们每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本年客座副教授有伍渭文牧师,客座助理教授有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教授。下学期我们有来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蔡彦仁教授及美国加州宣道会湾东堂的陈荣超牧师。他们的参与,不但使我们的神学反思能与国际接轨,并且与众来自海外的同学一同提醒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四)学院事工
除了经常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外,我们有以下的事工开展:
1. 神学院推广及招生工作
为进一步拓展招生工作,本院自2015年起重新整合各项宣传工作,除原有的课程资讯日及献心营外,亦举办课程体验周,参加者可旁听各教授的课堂,体验本院的神学教育及训练。同时,为强化本院形象,决定每年举办「崇基载道」公开讲座,2015年12月11日举办「无谓本土?无畏本土?历史重构与神学解构」公开讲座,由本院老师主讲,从历史及神学角度探讨近年崛起的本土主义。两项活动,合有310多人出席。正面阐述崇基神学定位的《崇基载道》系列第一本「易筋篇」,自2015年9月出版后深受欢迎,刚推出再版。再者,本院的「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希望能吸引本港青年信徒献身。
2. 教牧事工部
王家辉牧师由2016年8月1日起担任教牧事工部主任。教牧事工部委任已荣休的卢龙光牧师及刘忠明教授为顾问,自2016年8月1日起生效,继续为本部发展,提供指导及意见。
由2007年起,教牧事工部举办周年牧养研讨会,藉此建立教牧同工及学者的交流平台。第十届周年牧养研讨会已于2016年9月13日至14日假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举行,主题为「新‧网中人—网络与牧养」,邀请了12位本地学者及牧者为专题进行探讨,包括:「#we have iPhone #do we need eGod?」、「网络科技新趋势」、「用家经验纵横谈」、「网络世界的实践经验与观察」、「网络牧养经验分享」及「从牧养神学看教会新形势」,吸引了近100名教牧同工及信徒领袖参加。
「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为本地牧者提供教牧支援。是项计划为事奉15年以内(首要为10年内)的牧者提供贴身的属灵指导与支援,以提升牧养能力,使牧者及教会皆得以健康成长。「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目前有会员23位。随着林荣树牧师在2016年12月底退休,在本期计划完成之后「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将暂告一段落。总计本计划推出以来,合共服事了218位教牧同工。在此,谨向两位对「菁英」计划作出重大贡献的李耀全牧师及林荣树牧师表示谢意。
教牧事工部本年度开设「周一加油站」,本计划旨在为教牧同工/信徒领袖提供适切的短期课程,让他们更易计划及安排个人短期性的进修机会。期望每月举办一至两项短期课程,每项课程的课时只需一至三节,每节约三小时,逢周一下午或晚间举行。本年的课程主题包括:由任志强博士主讲的「饮、食、信仰」、由伍渭文牧师主讲的「教会年历的属灵操练」、叶菁华博士主讲的「信仰市场.消费教会」和由李均熊博士主讲的「以赛亚书回应时代的信仰──被掳群体与香港处境」。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与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卫理会的Wesley House等。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现有12人正在修读此课程),为使确保教学质素让学员顺利毕业,今年度暂停招生一年。课程主要供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牧养研究课程,学生需以实际牧养经验为基础作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
3.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于2016年9月成立。负责统筹及重新规划各证书及文凭课程,以达致神学普及和培育能回应时代需要的信徒生命为目标。叶汉浩教授担任本部的主任。
4. 校牧部
过去十年,本院学生人数经历急速增加,如何强化本院对学生(全时间及兼读制)的关顾,成为重大的挑战。现时校牧部工作,主要由校牧王家辉牧师统领,并设助理校牧一名(邵倩文姑娘)。除了跟神学院学生会协调外,校牧部亦负责新同学的性向测验及灵命小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适应问题。此外,学期进行间,每周举行黄昏共融祈祷会三次,及进行各种个人辅导及心灵关顾。
5. 教会使命支援计划
《教会智囊》已更改出版的模式,推出较短的网上版本,以求更迅速回应社会上议题。2015年10月至今,本计划共出版《教会智囊》三期,主题分别为「雨伞运动一周年:教会的在场与离场」、「香港本土派与基督信仰」及「普及文化与基督信仰的纠缠」。
6. 传经讲座
第21届传经讲座将于2017年3月17及19日在城景国际水晶殿举行,并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赞助场地。是次讲员为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白金汉新约考据及诠释学讲座教授柯雅蓓教授(Professor Adela Yarbro COLLINS),主题为「从保罗的教导看女性在教会的角色」(Paul's Instructions about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Church)。
7. GOSPEL筹款音乐会
由AINEO MUSIC及本院主办的GOSPEL筹款音乐会已于2016年1月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举行。音乐会共吸引了近1200位嘉宾入场。是次筹款音乐会筹得约港币六万元将会捐给本院的「崇基神学教育基金」。
8.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6
由香港圣乐促进会主办,本院协办的「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6」已于7月24至29日举行,主题为「耶稣基督──我们的大祭司」。主要活动场地于本院圣堂举行,约有220人参加。
9. 宿舍
为了纾解宿位供不应求的问题,自2010年开始,我们在西贡区的樟木头租赁了一幢村屋供16位同学居住,每月租金杂费支出超过30,000元。本年开始,我们获崇基礼拜堂教友支持,将其于大埔的一层村屋单位,提供予本院用作宿舍及接待之用。此外,为了回应本地同学对家庭宿舍的需求,自2016年9月起,亦重新编配宿舍,将家庭宿舍由一个增至两个。
(五)研究中心及交流
1.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第14届「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已于2016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举行,有52位来自内地大学的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住宿于神学楼。由本院多位教授分别讲授新旧约圣经概论及神学、基督教教义核心、基督教个人及社会伦理等课程。除密集课程及个别研究指导外,学员亦有机会参观香港基督教教会及有关机构。本届学员的心声,刊载于网上《特刊》,请于http://www.cuhk.edu.hk/theology/rcccs/浏览。
2.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姊妹机构,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由宗文社与其他机构合办的活动包括「中国家庭教会发展工作坊」、「当代中国基督徒口述历史工作坊」及「保障自由还是加强管控?──评〈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
由本社负责秘书工作的「中国基督教史学会」本年主办/合办的讲座或研讨会包括「变局中的抉择: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历史的终结(1949-1951)」、「团结与斗争:中共对基督教的政策评检(1949-1957)」及「迟来的合一:中华圣经会的诞生(1937)」。
除国际学术期刊Ching Feng(《景风》)外,宗文社亦出版以华人教会和学术界为对象的中英文书籍,包括与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本社负责编辑及制作的《吴耀宗全集》合共四卷七册,即将陆续出版。由陈耀王馆长着:《既雕且琢,复归于璞─张充仁的艺术生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丛书)第六种已于2016年9月出版。同时本社获圣公会荆冕堂委托,为该堂撰写五十年堂史。
3. 基督教研究中心
本院在崇基学院神学校董会支持下,在2006年于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内设立「基督教研究中心」。中心旨在推动及深化基督教三大传统的研究,并在香港及中国的多元文化及宗教处境下,促进基督教与其他信仰传统及宗教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对现今的世界有所贡献。成立后,本中心即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亦以合办形式与崇基学院或其他基督教团体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传经讲座」及多个公开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工作坊等,如由Dr. h.c. Margot Käßmann(Evangelical Church in Germany)主讲的「路德宗改革五百周年联合讲座「改革与全球基督教」(The Reformation and the Global Christianity)」及「当代中国基督徒口述历史工作坊」。
4.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
本中心获世界传道会/那打素基金资助「生命教育—牧灵、生命阅读与神性相遇」计划,在2014-2015和2015-2016年度开展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计划,内容包括 1) 与幼稚园合办生命阅读计划 2) 与中学合办宗教场所考察 3) 学校牧灵课程培训 4) 探讨当下不同教会与学校的关系模式。2016-2017年度的资助亦已批出,进行第三阶段的计划。中心于2016年8月6日与生命教育基金会合办「第六届青年研讨会」,主题为「困局中的追求:主流教育对生命教育的排拒与融合」。由荣誉副主任郑汉文博士统筹「生命同行计划」第二期已于2016年8月正式展开,计划希望推行家庭为本、学校为本及教会为本的生命教育。第二期2016-2017年度仍以应考2017年HKDSE中六生为主要对象。
5.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5日成立,在本院及汕头大学的领导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举办各项学术活动,以推动中国基督宗教研究、推广国内全人生命教育、推进潮学文化研究和搭建国际研究平台为愿景和目标。自2016年9月起,本院研究与出版副院长叶菁华教授担任联席主任。
2015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心与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基督教中国化: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合共3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研究成果。
2015年12月4及5日,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全球研究中心、基督教研究中心、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和妇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本土的潮汕文化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当潮汕遇上全球化」。
「海外与侨乡:潮汕、闽南族群宗教信仰」国际学术圆桌会议于2015年12月12及13日两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来自国内外合共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2016年4月25至27日,华东师范大学顾卫民教授应邀担任中心2015-2016学年度访问学人。5月9日至11日,中国犹太文化研究联盟会长、南京大学徐新教授应邀担任「犹太—以色列文化活动系列」之首位访问学人。
中心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作的「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第四本,由陈景熙教授著作的《故土与他乡:槟城潮人社会研究》于2015年12月出版。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合作的「中国基督宗教重要文献汇编丛书」之第二本,由李华伟博士编着的《三十年来中国基督教现状研究论著选》于2016年4月出版。
中心「全人生命教育公开讲座」及「通识教育论坛」2个讲座系列举办了4场演讲,「全人生命教育工作坊系列」举办了3场工作坊,先后吸引750多位师生出席。
本院于2016-2017学年录取了2名汕头大学毕业生,获本院资助入读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
6.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并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IASACT)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2015年开始由本院全面负责执行筹办工作,2016年的研修班于5月29日至6月25日进行。经过遴选共有16位来自七个不同国家及区域的学者参加,包括印度、印尼、澳门、缅甸、中国、菲律宾及台湾。
2016-2017年度起本院与台湾长荣大学神学院设立学生交流计划。此外,本院有3位学生参加2016-2017学年的交流计划,包括1位神道学硕士生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学习一学期;1位神道学硕士生到美国圣公会神学院(Episcopal Divinity School)交流一学年及1位哲学博士生在耶鲁大学神学院交流一学年。2016-2017年度有一位耶鲁大学神学院的学生到本院交流学习一学期。一位河南大学的博士生到本院交流学习一学期。2016年暑期有两位同学到外地(美国洛杉矶及澳洲悉尼)实习。这些海外学习机会不仅能扩阔同学的视野和经验,也拓展本院学生日后的事奉范围。
本院一直积极推动学习交流。2015-2016年度,合共举办三个学习交流团。先是2016年1月4至10日,由任志强博士带领本院16位同学到台湾南部考察学习,与台南神学院及长荣大学神学院交流,拜访当地教会及相关机构,并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台湾总统选举情况。
每年恒常举办的中国内地交流团,本年度的地探访地是山东省青岛市及济南市。由本院师生合共34人组织成「山东交流学习团」,于2016年5月12至19日期间,访问了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山东神学院及青岛及济南教会,并与当地师生、教会领袖及弟兄姊妹彼此分享信仰经验及学术交流,以了解当地教会、信徒和神学教育的现况。
印尼交流学习团于2016年5月17至26日举行,在白德培教授带领下,师生于Universitas Kristen Duta Wacana学习及与当地同学交流,又探访当地家庭及分享,共12人参加,包括一位老师及11位同学。
最后,本院应广州基督教两会邀请,于2016年7月5日至8日,于广州基督教两会举行牧者培训班。由关瑞文教授、叶菁华教授、叶汉浩教授、郑汉文博士和植惠珍院牧授课。广州两会合共70多位教牧同工参加。
(六)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先贤的理想与努力,本院兼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及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的双重身份,成为主要华人社会(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内地)中独设在公立大学中的神学院校。然而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悉数仰赖教会及私人捐献维持。一直以来,蒙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及众弟兄姊妹支援下,我们在财政上并无匮乏,从2005-2006年度经常费的财政支出结算港币$6,670,000元提升至2015-2016年度的经常费支出结算为港币$14,258,000元。另外,为支持内地同学来本院进修,2015-2016年所拨出的内地生奖助学金超过港币$3,598,160元,2016-2017年度预计为港币$1,920,750元并为各同学安排教会实习,盼望大家奉献及代祷支持。在此谨向容应豪先生夫人表达衷心感谢,特为鼓励中国内地神学生而捐款100万港元,成立「纪念容启东校长奖学金」。同时,我们希望有获更多同道认同投资天国人才的重要,支持「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及「中国内地神学生助学基金」。2015-2016年度我们有经常费赤字港币$1,951,000元。盼望众教会及信徒愿意对神学教育作更大的承担,使本院能在财政上无后顾之忧,在获得稳定的支持下,专心发展神学教育。
随着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在2013年使用,现时整个项目的预算开支修订为7,800多万元港币。为筹募有关经费,于2004至2011年每年3月份举行了共8次步行筹款,筹得的款项合共超过420万元。此外,自2004年起亦举行了5次筹款音乐会,合共筹得超过268万元。2010年7月校友会与本院合作,举行「环保感恩筹款晚宴」,共筹得善款125万元。2013年2月16和17日由校友会牵头、本院协办,举行「我的故事.我的诗歌──一位失明诗人的传奇和诗歌」音乐会,共筹得超过200万元。再者,个人及堂会捐献已超过2,418万元,其他奉献超过590万元,而支持宗派之捐献亦已超过1,351万元,崇基学院捐出500万元,连同利息,目前我们已筹得约6,860万元,由宗派教会认捐的约有730万元,仍需筹募约210万元,盼望大家继续踊跃支持。
(七)未来发展
五十三年来,本院数经改组,期间伴随香港教会及社会,渡过各种考验与挑战。如何让崇基神学在时代巨变中,扎根香港,关怀中国,面向普世,在在需要我们因应自身的条件,评估前面的困难,从而作出更适切的变革。
建立老师团队。一所为上主使用的神学院,需要异象、老师、学生及经费四大因素配合,缺一不可。其中优秀及委身的神学教育工作者,正是实践异象、教导学生的关键所在。而师资开支又占了神学教育经费的重大比重。随着尊敬的卢龙光牧师及温伟耀教授的荣休,也意味着本院即将进入老师退休的高峰期。未来十年,本院大部分专任全职老师将陆续退休,如何建立新世代的教师团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本院教师身兼大学教授及神学院老师双重身分,除了要符合大学对教授的各方面要求外,亦须委身于神学教育及教会事奉。盼望各位崇基神学教育的同路人,为本院的发展,特别是老师团队的建立代祷,并求上主为我们预备合适人选,供应我们的不足。
建立学生群体。神学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各种以学生为本的非形式学习,也是不可或缺。随着全时间老师人数的增加,本院师生比例也有相应改善。不过,我们对同学(全时间与兼读)的关顾,仍有许多改善之处。自去年起,老师与学生会职员会,建立了定期沟通平台,藉此收集同学意见。
优化神学院硬件。神学楼自2000年重修以来,近年陆续呈现重大的维修问题。在作出适时维修同时,我们正就神学楼的空间,作重新规划,以回应本院各方面的发展。在财政开支方面,亦须有更充裕的预备。
财务策略。神学校董会成立了长远财务策略小组,将因应不同需要衍生的财政及资源问题,提出建议,同时亦全面检讨本院的收支情况,期望能更有效地扮演管家角色,将上主藉众教会及信徒交托予本院的资金,作更合上主心意及运用。
新院长遴选。转眼间,三年的院长任期即将完成。本人多番向神学校董会表达不再续任的强烈意愿。惟经数次交谈后,校董会同意本人在续任一届(2017-2020)后,会尊重本人意愿,并在合适时间启动下一届(2020年8月起)的院长遴选工作。本人怀着复杂之心情,同意留任一届,求主赐予本人更大的智慧与力量,完成最后任期;同时更为本院预备新任院长,带领学院面对未来的挑战。
展望未来,本院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改变及挑战,并作长远的企划。我们将以老师团队、学生关顾,及拓展工作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重心。本院同人不敢或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学教育能够符合上帝心意。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承先启后:一方面,我们承继了先贤的基础及资源,另方面,我们要为十年后的崇基学院神学院作好预备。为本院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未来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我们需要您结伴同行。际此香港社会及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我们更须仰望从上而来的智慧、异象、勇气、信心及盼望,愿一切荣耀归给上主!
发表于二〇一六年度神学日庆典(2016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