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竹文化 - 姜元安教授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12/07/2018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應用教授

中醫與竹文化

2018/07/12

在傳統文化中,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其中,「竹」對中國哲學、文化、藝術、生活之影響無所不在,形成了蔚為可觀之竹文化。當然,也少不了與中醫之間的必然關係,本文僅談談以下二點。

《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所謂「中節」,是指合乎其規定性。「節」,本義為「竹約」,是規定、約束竹子本身之竹節。古人由此而用「節」作為事物之自然規定性,如節律、節奏、節氣等。萬事萬物能合乎其自然之規定性,則為「和」。中醫特別強調人體自身之陰陽平和,為了達至這一狀態,在生命過程中就一定要把握一個「節」字。所以在《素問•上古天真論》談及養生時,提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方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因此,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人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要注意一個「節」字。

而作為一種植物,竹子本身在中醫之中又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竹葉可以「主咳逆上氣」,並具有「益氣止渴,補虛下氣」之效。而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用竹葉命名的方子就有「竹葉石膏湯」與「竹葉湯」,還有以竹皮(又稱「竹茹」)命名的方子「竹皮大丸」與「橘皮竹茹湯」,至今仍然是臨床上的常用方。此外,與竹子相關的中藥還有竹瀝、人中黃等,亦均是清熱涼血、瀉火化痰之良藥。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