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缓公营医疗压力 - 中大中医学院本科生 - 陈皓天、周艳秀、梁炜琦、谢智勇、王淑芬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15/03/2019

陈皓天、周艳秀、梁炜琦、谢智勇、王淑芬

中大中医学院本科生及 2018《策掂 ─ 杰出政策人大赛》大专组冠军

纾缓公营医疗压力

近年公营医疗系统压力庞大,政府难以拆解。纵然不断增拨医疗开支,问题仍未见改善,若不妥善处理,将后患无穷。政府统计处推算:65岁或以上人口的比例,将由去年约两成急升至2036年约三成。长者本身易患有长期慢性病,如中风后遗症、痛症等,故医疗需求很高。为应付庞大需求,医疗开支只会不断增加,单靠经济增长难以负担。与其依靠杯水车身的公营西医服务,倒不如善用尚未尽展所长的中医专业,协助分流病人及强化其于基层医疗的角色,解决严峻的医疗问题。近年不少先进国家为长远节省医疗开支,皆大力支持辅助及替代医疗的发展。

投放资源严重不足

综观现时公营西医系统,急症室轮候时间过长的问题日益加剧。据医管局数字,逾六成半急症室轮候个案属次紧急及非紧急,当中不少病种如痛经、发烧及腹痛等都属中医优势病种(目前公认的中医优势病种超过120种)。大量临床研究指中西医在部分病种疗效相若,甚至中医疗效更好和更便宜。中大亚太研究所的研究亦发现:过去10年市民对中医信心大幅上升并极度接近西医水平,但低收入长者却因经济考虑而无法使用中医服务,而他们对公营中医的支持度亦是最高。若政府把中医纳入公营医疗,为市民提供更大经济诱因,令其得知中医诊症渠道,便可有效分流病人至中医系统,疏导急症室及普通科门诊的人流。

可惜目前政府投放于中医之资源严重不足,相关支出只占整体医疗开支少于1%,窒碍市民使用中医服务。由于现时十八区中医教研中心由非政府组织营运,须自负盈亏,诊金收费较高(现时中医教研中心诊金连首两天药费为120港元;西医普通科门诊则为50港元)。过去20年,中医已累积大量临床经验及充裕人力资源。在政府紧绌资助下,三方合作(即医管局、非政府组织及大学)教研中心每年应付逾120万的求诊人次,反映已有足够小区基层医疗经验。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政府将中医纳入公营医疗系统,协助纾缓医疗压力,长远节省库房开支,使医疗系统发展具可持续性。

(一)有别于中医药处,政府应成立中医药管理局,统筹公营中医及政策执行,并由中医专业人才统整发挥其最大优势,协助纾缓医疗困局,使公帑用得其所。

(二)政府应取消现时十八区教研中心的三方合作制度,转为隶属于中医药管理局;亦应将其常规拨款增至开支约九成(包括行政、研究、治疗及聘请医护人员的资助额),纾缓医、教、研的沉重压力,为市民提供便宜的医疗选项。由此,政府便可统一管理中医人力架构,以帮助基层市民及提升诊症、教学及研究质素。日后亦可根据教研中心的经验逐渐建立完善公营中医诊所网络,加强小区中医服务。

(三)建立公私营中医合作系统及认可私营中医名单,以减免诊金或药费的方式,治疗由公营医疗(包括诊所和医院)转介的病人,善用私营中医,分担公营医疗及日后教研中心的诊症压力。

(四)未来之中医院应由政府亲自营运,并全面资助其营运总支出, 更应以中医思维管理中医院,于国际间起示范及牵头作用。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