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亦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助理、註冊中醫師
無法可休息的一對手
2019/5/9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經歷過手腕痛的問題,尤其是進行倒水、抱嬰孩等動作時疼痛加重,甚或伴有突然乏力出現跌下物件的情況。這就是俗稱為「媽媽手」的「橈骨莖突腱鞘炎」。
橈骨莖突部的腱鞘有拇指的外展拇長肌腱和伸拇短肌腱通過。在日常勞動中,過度頻繁進行拇指伸屈、對掌(即抓握)等動作,容易因肌腱摩擦而出現炎症反應。當局部炎症加重時,周圍軟組織就會因為出現充血水腫、肥厚等,令腱鞘管變得狹窄,繼而導致肌腱滑動困難,產生活動時疼痛、麻木、乏力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根據手部五指的能力分工來計算,拇指佔了整體40%的功能。若拇指的屈伸、外展內收功能受限,將大大降低手部的工作能力,特別是抓、握、捏的動作都不能順利完成。因此「媽媽手」的發病位置雖小,但影響深遠。
新產媽媽因要經常手抱嬰孩、握奶瓶等,使得腕、掌、指等關節時常處於屈曲狀態。長期手抱嬰孩亦令頸肩、前臂肌肉繃緊,進一步成為磨損肌腱的外因。
內因方面,由於產後母親體質相對偏虛,又缺乏休息,氣血不足、血不榮筋,容易引發「媽媽手」。
「媽媽手」可以透過中醫的理筋手法、針灸、內服中藥等治療,達到止痛消腫的作用。但奈何母親的一雙手實在無暇休息,在外因不斷的情況下,很易令病情遷延不癒。
因此,除了醫師給予治療之外,亦要有家人配合,分擔照顧嬰孩、家務等等,才能有效防止「媽媽手」反覆發作。母親節將至,讓我們再一次感激母親為兒女承受各種痛苦的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