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玲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總護士長(研究)
香港中醫護理教育培訓與發展
從古至今,中醫藥學都是醫、 護、藥不分家的即「醫護合一」。在中醫藥學上,護理是受重視的學科,所謂「三分治,七分養」,「中醫護理」是中醫藥學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護士在醫療架構中一向擔當重要的角色,中醫護士絕對是中醫醫院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香港城市大學於2000年開辦第一屆「中醫護理專業持續教育文憑」課程,及後,香港中醫護理學院於2002年在香港正式成立,舉辦數屆文憑課程;香港護士管理局亦於2004年的註冊護士課程,要求必須包括最少40學時的中醫護理及另類醫療等課程;醫院管理局也在2008年中醫護理專科諮詢組(SAG)制訂12項中醫護理操作標準及服務指引,奠定香港中醫護理發展的初步藍圖,並舉辦中醫基礎理論及護理在職培訓班,近年更鼓勵在3個專科(中風、腫瘤、痛症)推行中醫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先導計劃,安排在職護士往海外(國內)受訓;香港公開大學更於2015年開辦首個香港護理學碩士「中醫護理」課程。
倡撥更多資源
筆者於2019年就香港中醫護理人才發展及培訓進行一項問卷調查,邀請護士、中醫醫護人員、西醫醫護人員及普羅大眾參與,問題包括參與者工作情況、接受中醫藥治療經驗、對於中醫護理訓練及資格、中醫護理課程、中醫護理臨床操作的同意率等,希望能廣泛地向各持份者收集意見,為香港培訓中醫護理人才提供初步藍本。以下是數據分析後的部分重要結果:合共有620名參與者,當中28.1%為護士、17.9%為中醫醫護人員(中醫師及中藥師)、6.8%為西醫醫護人員(西醫、藥劑師、輔助醫療)、47.2%為普羅大眾。其中85.8%參與者曾接受中醫藥治療,70.2%贊成將來的中醫護理培訓課程及臨床操作需要標準化及有規範性。
中醫護理培訓課程選項包括中醫護理的基本概念與理論;中醫的基本概念與理論;中醫疾病機理、診斷、治療和預防;中藥藥理學與中草藥配方;中醫藥使用的原則;中醫護理理論及實際操作技巧︰針灸、經絡、艾灸等;日常護理、情感護理、運動、飲食和預防性護理;中醫內科理論與實際中醫護理操作技巧;中醫外科、兒科、婦產科、腫瘤學理論與實際中醫護理操作技巧;中醫疼痛控制、骨固定及實際中醫護理操作技巧的理論及實習。中醫護理培訓課程內容選項全部獲得70%支持率,護士及西醫醫護人員的同意選項較為接近;中醫醫護人員對於中藥藥理學與中草藥配方、中醫腫瘤學理論與實際中醫護理操作技巧則較為保守。
至於中醫護理臨床操作選項包括指壓、艾灸、穴位按摩及敷貼、拔罐、刮痧治療、耳穴貼敷法、中藥濕用(中藥浸洗、沐浴及濕敷)、其他操作技巧(中藥燙熨、熏蒸及離子導入法)、中醫情志護理、中醫運動護理、飲食護理、註冊中醫診症開方及指導下針灸,9個項目獲得70%支持率。中醫醫護人員及西醫醫護人員的同意選項類近,對於指壓、刮痧的支持率較低。中醫醫護人員對於中醫護士執行註冊中醫診症開方及指導下針灸的支持率最低(30%)。普羅大眾對於中醫護理操作同意率大約60%,原因是未理解各種操作程序。
於問卷調查的最後部分,所有參與者一致認為「中醫護理」需要一套核心課程範疇作為將來舉辦中醫護理相關課程的標準,同時建議政府為中醫護理提供更多資源,以發展未來中醫護理的研究。
筆者的想法亦同出一轍,期望香港中醫護理發展能獲得香港醫療體系各個專業人員以及社會人士更高及更深的認同,護理同業亦更能掌握整存的中醫護理理論及臨床實務操作,推動「中醫護理」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