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扶養正氣 辟穢化濁

林志秀談中醫抗疫智慧

據統計,過去二千多年,中國發生的大小瘟疫達三百多次,平均每七年一次。比照瑪雅文明被瘟疫導向毀滅、中世紀歐洲因黑死病人口減半,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五千年,歷代人口在世界維持高佔比,中醫藥的養生防疫效用功不可沒。

剛過去的3月11日,世界衞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在全球大流行。雖然西醫仍為全球抗疫醫學主流,但中醫蘊含千百年來對付疫症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不容忽視。疫症橫行之時,人心浮動;視人體為有機整體、講求天人合一、順應天時以達至臟腑平衡的中醫學,確可與西方醫學互補不足。《中大通訊》邀得中醫學院副院長、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所長林志秀教授接受訪問,解說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原理,及這門古老醫學在此次抗疫戰擔當的重要角色。

從中醫角度怎樣解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

中醫認為本次新冠肺炎屬疫病範疇,病因是冬春交替之際,人體抵抗力較弱,感受了溫熱濁毒的「疫戾之氣」。和普通的外感病邪不同,疫邪能引發廣泛傳播。《黃帝內經》便有描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

《內經》也指出疫病的傳染途徑──「天牝從來」。「天牝」即鼻子,意思是疫病大多經由鼻侵入身體。毒氣進入肺部,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便出現咳嗽、氣喘、發燒等症狀。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已記載應對疫病之法,是否適用於此次新冠肺炎?

《黃帝內經》提出預防疫病的原則,如「避其毒氣」,即是別往人多的地方,避免互相傳染。也講述了提高人體抵抗力對防疫的重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所說的「正氣」相當於現代科學說的免疫力、抗病力。提升了自身正氣,即使碰上邪氣也未必受其干犯。

當然,《黃帝內經》作為論述中醫理論的經典,並未詳細說明如何辨證治療疫病。後世醫家,尤其是明清代的溫病學家創立了許多辨治各種溫疫病的具體方法,至今仍有很實用的指導意義。例如明朝一位叫吳又可的中醫傳染病專家在當時已教人戴口罩以及隔離溫疫病人。

提升正氣、預防新冠肺炎有哪些方法?

除了勤洗手、出門戴口罩、避免到人多擠逼地方外,提升身體免疫力的方法還有:保證充足睡眠,在晝短夜長的春天宜早睡晚起,即是比平常提前半小時睡覺、延遲半小時起床;三餐定時,保證營養;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驚恐不安的情緒傷及腎氣而令抵抗力下降;堅持每日適量運動,隔離在家者可嘗試打太極拳、練八段錦。

扶正防疫四法

中醫藥除了防病於未然,能治療新冠肺炎嗎?

在西醫至今尚無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中醫藥在內地抗疫戰中很早期便參與診治新冠肺炎。武漢一些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甚至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透過中醫藥有效改善發熱、咳嗽、乏力等新冠肺炎症狀,縮短病人住院天數,切斷輕症向重症發展的走勢,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

目前內地六萬多名確診患者出院,大多數患者是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通過純中醫治療出院的病例也不少。

那中醫藥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原理是甚麼?

中醫通常運用辨証論治的方法,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質狀況等開出中藥處方。如用黃芪、白朮、茯苓健脾祛濕,增強患者抗病力;以黃芩、魚腥草等清熱解毒的中藥,保護肺、肝、心、腎免受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反應損傷;同時,中醫藥也擅長對症治療,加快患者從咳嗽、咽痛、嘔吐、腹瀉等臨床症狀康復過來。

估計疫情在香港何時會緩解?

猜測疫情何時緩解和結束是件困難的事。但根據以往沙士的情況,我估計五一勞動節前後疫情會有所緩解。考慮因素包括天時和人事。疫症在冬春交界發生,隨着天氣轉熱,濕氣漸化,病毒不易滋長。人事就是只要隔離措施嚴格執行,控制病毒散播,疫情就能遏止。

有哪些防病中藥方可以推介一下?

內地各省份都出現不同的預防新冠肺炎中藥方劑,我也收集了不少這類方子。總括而言,預防方的設計大多以益氣補肺、提升抵抗力為主,兼顧清熱解毒、辟穢化濁,達到抗毒效果。在此我推介中大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梁頌名教授提供的一條扶正防疫方,適合大多數體質平和的人士,也建議服用預防方前詢問中醫師的意見 :

扶正防疫方:黃芪12克  白朮10克  蘆根15克  板藍根10克   藿香9克  麥冬10克

Christine N.

標籤
中醫學 中藥 新冠病毒肺炎 COVID-19 林志秀 中醫學院 梁頌名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