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UHK - 《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
 

《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

《四川反思錄》記者親述經歷
(2008年11月15日, 香港經濟日報, 採訪手記 A12) 

第一本由多位直接採訪四川地震大災難的香港記者執筆,及親述經歷而寫成的專書《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 》已經出版發售。

災難發生後,香港各傳媒機構第一時間進入災區,在塌方、餘震不斷的情況下,用錄像、聲音、圖文,拍下災區實況,掀起社會對災情的關注。新聞教育基金與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商議之後,決定將記者的經驗出版成書。
新聞教育基金主席、《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陳早標表示,20多位前記者在書中親述採訪地震的心路歷程,各大傳媒機構共百多位業內人士提供資料,協助專書順利出版。

陳早標又表示,讀者在《反思錄》可以看到在報章、電台及電視新聞內看不到的東西,這本不單是傳媒從業員及新聞傳播系學生的專書,教育界及各界也值得一看。 

冒死採訪 道出人性矛盾

《反思錄》全書分10個部分,包括記者自述、現場採訪感受、專業操守與人性矛盾、新聞行政人員心聲、採訪 技巧、記者心靈創傷與情緒處理、及對本港17傳媒機構問卷調查結果等等。

《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隨書附送光碟,每本80元,各大書局有售。作者皆無償供稿、相片及影像, 
收益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給四川災民。新聞機構及教育機構集體購買可獲折扣優惠,查詢請電新聞教育基金秘書
處2609 7522




記者反思四川地震
(2008年11月15日, 大公報, 港聞 A11) 

【本報訊】「作為記者,最無奈的地方,就是除了將他們的故事用鏡頭拍下來,其他都幫不到手。」四川地震過去半年,多位親赴地震現場採訪的本港記者將經歷寫成專書《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講述災難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早標介紹,讀者在《反思錄》可以看到在報章、電台及新聞內看不到的東西;這本不單是傳媒業界人士及新聞傳播系學生的專書,教育界及其他相關行業也值得一看。

亞視記者鄧駿暉在昨日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他在四川只有短短的一星期,但四川給他的震撼很大,特別是過世兒童的家長,搶過他的筆記本,直接在上面留下姓名、電話號碼,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鄧駿暉說,看到他們那麼無助的樣子,每一個可以求助的機會都不願放過,而自己卻不知道如何幫他們,感到很難過。他說,以前無論旅遊還是公差,從不打電話回家,而去完災區,都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更加珍惜身邊所有的人、事、物。

《反思錄》隨書附送光碟,每本八十元,各大書局有售;收益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給災區。




港記著書反思四川地震
(2008年11月15日, 香港商報 B01) 

【商報專訊】記者黃存新報道:四川大地震已過去半年,但震撼人心畫面還歷歷在目!新聞教育基金與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決定將本港記者在災區中的經驗出版成書,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早標表示,《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隨書附送光碟每本80元,現於各大書局有售,收入扣除成本,將全數捐給四川災民。

負責編輯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表示,於6月下旬開始籌劃《反思錄》,全書共分10部分,包括 記者自述、專業操守與人性矛盾,新聞行政人員心聲以及採訪技巧等。



港記者採訪震災反思 結集成冊
(2008年11月15日, 文匯報, 香港新聞 A14) 

【本報訊】四川地震中不少動人事件都在新聞工作者的鏡頭或紙筆下被牢牢記錄,一眾奮不顧身的香港記者可說歷盡「酸甜苦辣」。由新聞教育基金負責籌劃並出版的《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一書,記載了逾20名曾經參與四川地震採訪的香港記者的心路歷程,他們在書中筆述了自己在四川採訪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更披露了各記者在四川採訪時不為人知的體會及內心掙扎。

披露記者體會與內心掙扎
  
《反思錄》全書共分10個部分,包括記者自訴、現場採訪感受、專業操守與人性矛盾、新聞行政人員心聲、採訪 技巧、情緒處理及對本港17間傳媒機構問卷調查結果等。新聞教育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陳早標表示,該書於本年6月開始籌備,得到了20多名前線記者及100多個香港傳媒機構人士協助。他透露,未來售書的所得收益將在扣除成本後,全數捐給四川災民。目前該書在香港各大書局有售,售價為80元港幣。

售書收益 全數捐四川災民

無電視新聞及資訊部記者蘇敬恆在分享採訪感受時說,曾經在災區現場感到非常無奈,因為自己「只能用咪高峰及鏡頭去記錄那些災民的苦難,卻不能像其他救助者一樣實實在在地幫忙」。亦有記者雖已經返港近半年,卻至今無法釋懷,當時帶去災區的採訪簿至今仍然將之鎖起,不願回想,「還需要時間再做心理調適,因為當時的所見所聞實在太讓人震驚!」




呂秉權籲捐錢幫災民過冬
(2008年11月15日, 星島日報, 每日雜誌 A16) 

由多位新聞工作者參與的《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昨日舉行新書

發報會,同時還請了呂秉權、蘇敬恒(見圖)出席,講採訪感受。蘇敬恒透露,月前到四川同災民一齊睇京奧,覺得好有意思,而呂秉權就話中央雖然會出錢重建,但大家不要以為這樣就夠,冬天就快到,呼籲大家記得捐錢幫災民過冬。

負責統籌出版的新聞教育基金秘書長兼中大學者蘇鑰機話,這本書雖然不是最早出,但內容肯定有自己的特色,自己一邊審稿一邊都睇到眼泛淚光,而幫手做總輯的中大講師陳惜姿亦話,自己同幾位中大同事把成個暑假奉獻給這本書,工作仲忙過平時,但過程中發覺新聞界一呼百應,齊齊支持,都覺得好有意義喎!




香港記者是好樣的
(2008年11月15日, 蘋果日報, 名采論壇 E07)


幾年前《壹週刊》有兩位高手,同是陳姓女子,一位惜姿,一位貝瓊,佢兩位寫訪問,屬「唔睇唔得」類,佢兩位離開,令人若有所失。兩位陳女士走去邊呢?原來返璞歸真,入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做導師,教導新聞系學生如何採訪、編輯、寫稿等等,與壹仔只爭朝夕工作環境相比,佢兩位似係由鬧市鬥獸場走返鄉下河邊釣魚,生活截然不同。陳貝瓊與左丁山唔熟,但陳惜姿以前係左丁山鄰居,所以前一輪睇佢寫專欄講自己個仔飲毒奶,要到醫院驗腎石,左丁山都戥佢驚埋一份。呢日見到「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出版」一本《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編輯就係蘇鑰機教授、陳惜姿、陳貝瓊、翁愛明,於是立即翻閱。好多本港記者接受編者訪問或者撰文,講述今年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實地採訪之所見所聞及記者隨想,閱讀性甚高,值得介紹。一位《壹週刊》高級記者簡淑明寫「女記者拍心口入映秀」,佢話男同事最早行去災區,晚上回來,形容路上多石,入夜難行,而簡淑明自言:「我怪責自己老早荒廢運動,行街買衫也愛坐下來嘆個下午茶,氣力何在?路太黑我會坐的士,怎夜行?擔心起來,我就在偌大的酒店浴室內對鏡子,撐洗手盆的雲石做了二十下掌上壓,然後跟自己說,我千萬不要成為攝記同事的負累。」簡淑明之言乃典型香港嬌嬌女之寫照,突然收到柯打到災區採訪,膽大大入汶川,幾乎葬身岷江,究竟佢如何完成任務,睇本書就知。記者自災場回來後有乜感覺,《星島日報》中國組記者翁育紅話:「一進家門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看到災區的圖片,眼淚潸潸不停地掉下來……第二天如常上班,上網看到地震新聞,眼淚又不時打轉。」返到香港,記者忍不住哭了,在現場又如何,商台記者楊通達寫:「我不是為哭而來」講自己出發前,要求自己到了災場,「永遠不要哭」,但到了災區,耳聞目睹慘況,方知忍住唔喊極為不易!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與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合作編寫及出版呢本書好有意思,如果中七學生想申請明年入大學讀新聞系,不妨買呢本書睇先,唔好以為做記者只係出入酒店追訪名人二、三、四、五、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