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讀法」是個簡稱,原稱「對比類推直讀法」,也就是直呼音節,即不經聲母、韻母拼合,直接讀出音節。基本原理就是通過音節的對比,揭示音節內部的組合規律(聲韻組合規律),並由已學過的音節類推學會新的音節;由淺入深,以舊帶新,難點分散,減輕學習負擔。內地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通過直讀法學習漢語拼音,其成效比用拼讀法的佔有優勢。
直讀法的興起與推廣跟內地語文教學改革密切相關。80年代初,黑龍江一些重點小學進行了一項小學語文教改實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在實施過程中,「注˙提」實驗強調了音節的整體概念,提高了拼音教學的要求。大量的查測數據顯示,直讀法實驗班跟普通班(用拼讀法教學)的差距是明顯的;實驗班的學生在視讀拼音詞語、拼音句子、拼音短文等方面,他們的準確率比普通班的學生高,佔有優勢。
直讀音節
尹斌庸、金惠淑、史定國(1992年)在〈直讀法——漢語拼音教學的一種新方法〉一文中,對直讀法的教學原則、教學系統和教學方法作了詳細的說明:
‧ 直讀法使用「對比類推」的方法,即教給學生單韻母後,學生就能直呼bɑ pɑ mɑ fɑ bo po mo fo等基礎音節;教了複韻母後,學生就能直呼bɑi pɑi mɑi bei pei mei fei等音節。這種替換韻母的方法稱為「換韻類推」;
‧ 直讀法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在整體音節中去認識零件(聲韻母),而不必把零件孤立起來教學。與傳統的拼讀法相比,拼讀法是先教零件(聲韻母),後拼讀為整體(音節),所謂「呼必有三」(先讀聲母,後讀韻母,最後讀出音節三個步驟),給學生養成了一種「見字必拼」的壞習慣,有人稱為「拼讀定勢」;
‧ 直讀法主張把音節當做一個整體來記憶和識別(讀音節,一步到位),而不是通過聲母、韻母、聲調拼讀出來。簡單地說,直讀法是幫助學生建立「讀」音節,而不是「拼」音節的概念。
「漢語拼音是學話的良伴」,是學話的工具。筆者當初也是通過拼讀法學會拼音的,但遇到iɑn音節(含零聲母共11個音節)與üɑn音節(含零聲母共4個音節)時,教學就存在「有理說不清」的困惑(iɑn與üɑn存在音變現象,不能採用聲母、韻母拼讀)。因此,1989年後,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放棄拼讀法,改用直讀法,一直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