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83
文章:天降驟雨,香港危矣
作者:余京輝老師
分類:天氣氣候

今年六月,香港雨水特別多。在這各種各樣的雨裡,有一種雨香港叫「驟雨」。如果你聽過或看過內地的天氣預報,你會發現「驟雨」只在航空天氣情報裡出現(是英語Torrential Rain,或Downpour的譯詞),而在民用天氣預報裡是沒有「驟雨」這個詞的。為甚麼呢?

避諱改叫「陣雨」

因為在普通話裡,「驟雨zhòuyǔ」和「咒語」的發音完全一樣。任何語言都有忌諱的內容,例如中國人因為「死」字而不喜歡「四」字,這只不過是諧音,「天降咒語」當然更不吉利了。難怪香港這幾年經濟這麼差,看來不是因為泡沫經濟,也不是因為甚麼「長」,而是因為香港天文台!(笑話)。因此,「驟雨」通常叫「陣雨」。

對於降雨量,國內氣象台有一個比較嚴格的等級描述,從浪漫的「毛毛雨mɑ́omɑoyǔ」,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如果再大的話,可以說「特大暴雨」。還可取一範圍,例如「小到中雨」、「中到大雨」等。

水淹 • 滑坡 • 塌方

對莊稼來說,下雨是好事,但下得太多,就要「排澇」。「澇lɑ̀o」指「莊稼因雨水過多而被淹」的情況,或是「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裡的水」。在城市裡下雨太多太急,會「水浸」(廣州話),有人說普通話應該叫「水淹」。其實兩個詞的用法並不相同(嚴格地說它們都不是標準詞),不能簡單替代。例如「旺角出現水浸」,如果用「水淹」來寫,句子結構要變一下,「水淹旺角」或是「旺角遭水淹」、「旺角被水淹了」。如果要用相同的句子結構,應該說「旺角出現積水」。

香港山多,斜坡也多,雨下多了,會引起「山泥傾瀉」(香港用語),很傳神,但普通話用兩個詞語描述這種現象——「滑坡」或「塌方」。「滑坡指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體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而「塌方是因地層結構不良、雨水沖刷、或建築上的缺陷,道路、堤壩(dībɑ̀)等旁邊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頂部突然坍塌(tɑ̄ntɑ̄)」。兩者有何區別?簡單地說,「滑坡」描述自然斜坡的坍塌,「塌方」描述人工斜坡或土石結構的坍塌。暴雨還可能引起「泥石流」,這個詞粵普的詞義、用法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