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59
文章:新產品:忌廉蛋糕
作者:余京輝老師
分類:飲食

一次,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考場上,一位漂亮的小姐以一口略帶京味標準的普通話接受測試。測試的最後一項,命題說話,她選的話題是「我的拿手菜」。她說:「我的拿手菜是做忌廉蛋糕。忌廉蛋糕是這樣做的……。」等她離開後,我馬上問北京來的那位考官:「您知道她做甚麼嗎?」回答是這樣的:「我開始以為香港又出了甚麼新產品︰忌廉蛋糕。到最後才明白,原來是奶油蛋糕啊﹗」

「忌廉」是「奶油」

很多學員問我這個問題:英語Cream,香港叫忌廉,普通話怎麼說?應該叫「奶油」。「奶油」即「奶裡的油」,是將全脂牛奶經過離心攪拌處理而分離出來的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及其他奶固體。根據脂肪含量的不同,「奶油」可分為淡奶油和濃奶油。淡奶油脂肪含量約為鮮奶的六倍,通常加在咖啡、奶茶、西餐紅菜湯(香港叫「羅宋湯」)等食品裡,類似香港的「淡奶」;濃奶油脂肪含量更高,用打蛋器打鬆後,再加一些輔料,就可以塗在蛋糕表面,或擠成奶油花。因此這種蛋糕叫「奶油蛋糕」(港稱「忌廉蛋糕」)。而濃奶油再提純,脂肪含量更高,水分、蛋白質進一步減少,就成了我們前文提到的「黃油」。

香港把Cream直接音譯為「忌廉」,而北方根據它的來源,意譯成「奶油」,正是這個差異引起了溝通的誤會。

外來詞翻譯

漢語吸收外來詞有幾個方法。音義最直接,就是把外文詞語的語音用漢字標示出來,例如:乒乓、咖啡、尼龍等;還可以意譯——把原詞的意義,根據漢語的構詞方法,利用漢字造出新詞,如電話、水泥、鐳射等;也可以音譯意譯結合,例如維生素、繃帶、卡車、摩托車等。那麼哪種方法好呢?這並沒有定論。但是由於漢語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即平常說的「望文(字)生義」;另外漢語的詞匯多是雙音節,四音節以上的詞匯極少,而多數音譯詞是多音節的,因此很多音譯詞難以符合上述要求,意譯詞應該是主體。例如香港常用的「燕梳」、「啤令」、「泡打粉」、「雲呢拿」、「士多啤梨」等是音譯,普通話則用意譯「保險」、「軸承」、「發酵粉」、「香草」、「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