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78
文章:油
作者:余京輝老師
分類:意義辨析

看到「油」字,很多人會想到「電油」、「油渣」、「火水」等石油產品。但普通話的說法有些是不同的。

多數小轎車xiɑ̌ojiɑ̀ochē的燃料是「汽油」(港稱:「電油」)。四十年前香港很多家庭做飯用的「火水爐」,普通話說「煤油爐」。

油渣 ․ 食油

在香港還有一種油叫「油渣」,因而有「油渣車」的概念,在普通話裡要說「柴油」、「柴油車」。普通話有「油渣」這個詞,但其意思是榨油後剩下的渣滓。

在北方「油渣兒」是一種食品――提煉豬油以後剩下的渣子。其來源有兩個:一是工廠把豬肚子裡的網油、內臟裡的雞冠狀脂肪zhīfɑ́ng體,或者皮下大塊的肥膘féibiɑ̄o,加熱熬煉壓榨出豬油後的渣子;二是家庭買肥豬肉,切成一寸左右的丁,放在鍋裡加熱熬油後的渣子。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油渣兒」是一種美味食品:可以在清水裡煮,加點韭菜末、辣椒,就著饅頭mɑ́ntou、烙餅lɑ̀obǐng吃;也可以撒點鹽,夾在饅頭裡;還可以放在炒麵裡。這個炒麵是炒麵粉:把麵粉和油渣一起炒熟,吃的時候,在碗裡放兩三勺shɑ́o,加熱水和huó成糊狀,很像南方的米糊。香哉、美哉!香港早年也有雜貨店賣油渣,叫「豬油渣」,壓成餅狀,很便宜,買一塊回家小孩可掰開一小塊一小塊當零食吃。當然如果真能發明用「油渣」作燃料的「油渣車」,那地球就有救了。

還有一種「油渣」,大家也不會陌生――「柏油」,或叫「瀝青」。它是蒸餾焦油後的殘餘物。香港常用的詞是「瀝青」,普通話兩個都用。特別在形容馬路的時候,我們通常用「瀝青」鋪「柏油路」。

說完車吃的油,咱們再聊聊人吃的油。

香港的食油種類很多,有一些油的叫法和普通話不同。最常吃的「生油」、「粟米油」(粵語),普通話叫「花生油」、「玉米油」。作為作料zuóliɑo的「麻油」(粵語),普通話叫「香油」。其他油的叫法差異不大。有兩種油香港則較少見,一是從油菜仔裡提煉的「菜籽油」,另一個是從大豆提煉的「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