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或平時的書寫作業,出現錯別字的話,老師恐怕都不會姑息,為了對付錯字別字,讓學生確保認字,小學生都要常常默寫(香港稱「默書」)。
遇到不會寫的字隨便找個同音的代替,叫寫「白字」,也就是寫「別字」。說普通話遇到不會唸的字隨便推測一個音來唸,讓人聽起來,就跟寫別字的感覺一樣。
聽過有人唸這個成語——南轅北轍,聽到的是「南轅北『徹』」,他推測的這個「徹chè」音是個「別音」,原來「轍」、「徹」普通話不同,他應該讀「南轅北轍zhé」才對。
風馳電「制」?
「風馳電掣」是另一個同類的例子。聽過很多人唸「風馳電『制』」,以為「制」、「掣」同音,事實上,普通話讀如「風馳電徹(掣chè)」才對,把「掣」讀「制(zhì)」又是個「別音」。
同類的常見錯誤還有很多,例如︰「一殺那」(「一剎chɑ̀那」)、「隨隨落下」(「徐徐xúxú落下」)、「祝類旁通」(「觸chù類旁通」)、「同金共苦」(「同甘gɑ̄n共苦」)、「錢綿」(「纏chɑ́n綿」)、「懷韌」(「懷孕yùn」)、「一束陽光」(「一促cù陽光」)等等。
看過一位老師上小一學生的普通話課,教「葡萄pútɑo」一詞,糾正了多少次,學生還是慣性的唸「葡圖pútu」,一節課上完了,還沒有把這個詞語唸好。除了「萄」、「圖」二字容易混淆,還有「度dù(溫度)」和「盜dɑ̀o(盜賊)」、「顱lú(頭顱)」和「牢lɑ́o(牢記)」、「努nǔ(努力)」和「腦nɑ̌o(腦袋)」等都常會互換讀音。
粵普音錯誤類推
廣東人對讀音的誤會(讀「別音」),完全是因為他們按廣州話的同音字去推測普通話字音,「轍」和「徹」也好,「祝」和「觸」也好,在他們心目中都是同音,同音代替的結果,就出來一個「別音」,「別音」進了普通話人的耳朵,就等於寫了一個別字。
用推測的方法,命中率有高有低,如「電奠甸墊殿澱」全部讀diɑ̀n,同音類推很安全,但如上面提到的「束」,廣州話同音的七個字,普通話就分為五種不同的讀音:
chù畜(生)、矗
cù促
shù束
sù速
xù蓄、畜(牧)
如果這幾個字你都能讀對,也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