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Back

白銀帝國 – 明代貨幣與國家運作機制

日期 Date:

2009 2 19 日(星期四)下午 7 時至 8 30

講者 Speaker:

劉志偉教授 Prof. LIU Zhiwei

講題大綱/概述
Lectures Outline / Synopsis:

我們今天把bank翻譯為「銀行」,是因為在過去幾百年來,在中國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最主要是白銀。新大陸發現以後,西屬美洲開採出來的白銀,把世界帶入了資本主義,但這些白銀大約一半流入了中國後,卻成為中華帝國官僚機器運轉的主要潤滑劑,中國成了一個真正的白銀帝國。這個演講告訴我們,十六世紀以後的中國為何對白銀有如此強大的吸收能力,白銀流入中國之後,如何改變了中國的國家運轉機制,從而認識中國明清以後由白銀的流通帶動起來的商業活動,是在一個怎樣的政治和社會基礎之上展開的。

[頁首 Top]


財富與濟貧的關係:明清時代的考察

日期 Date:

2009 2 20 日(星期五)下午 7 時至 8 30

講者 Speaker:

梁其姿教授 Prof. LEUNG Ki Che Angela

講題大綱/概述
Lectures Outline / Synopsis:

明清之際廣泛地出現在中國各地的慈善組織基本上是當時地方社會財富的呈現。特別在商業化較早與深入的江南地區,私人財富的累積突顯了貧窮的道德問題。來去在旦夕間的財富一方面讓富人心理上產生了焦慮,另一方面又讓人質疑貧人的道德上的問題。各式各樣的行善, 似乎讓施者與受者在道德議題上找到一個可以溝通對話的共同點。

The problem of poverty became a focus of moral reflection and discourse during the period of commercialization and affluenc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 especially in the prosperous Jiangnan region. The rich, anxious about their volatile wealth, and the poor, concerned about their supposed moral flaws, seemed to find solace in their interaction in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in this period.

[頁首 Top]


中國家族企業史研究中的「家」和「族」

日期 Date:

2009 2 23 日(星期一)下午 7 時至 8 30

講者 Speaker:

蔡志祥教授 Prof. CHOI Chi Cheung

講題大綱/概述
Lectures Outline / Synopsis:

關係時常被認為是華人商業成功的要素。家庭、宗族和姻親是關係格局的核心。因此,很多的傳統的華人商業組織,也是以血緣為基礎的家族企業。企業透過這些關係集資、管理
、減低營運成本和風險;同時,以這些人脈關係為基礎,把家族企業橫向和縱向的擴展。然而,從另一角度考察,華人的家族企業較難面對時間的挑戰,超過三個世代的家族企業相對的少,家族內的控產糾紛相對的多。除了外部宏觀環境的關係外,本講嘗試從關係網絡核心的家庭和宗族的屬性,解讀中國家族企業的內部結構,探討同樣的屬性如何促進或窒礙企業的發展。

[頁首 Top]



中華貨殖論壇
Public Lectures on History and Business in China
Copyright (C) 2004-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