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孤寂──譚天樂力推中醫藥國際化
2016年5月
譚天樂加入嶺南藥廠時,才二十出頭。整天和止痛膏紅花油打交道的他,乘坐巴士會被質問,年紀輕輕何以一身老人味;下班必須先更衣才敢赴約會。
他在中大唸的是化學,怎會跟中醫藥扯上關係?「有人一聽說我從事中醫藥,馬上伸出手腕請我把脈,那我是不在行的。初次發現中藥和化學的關係是唸碩士時,在一次研討會上見識到,怎樣以分析化學檢驗中藥外用止痛膏,測出究竟何種成分具有紓緩腰酸背痛功效。」
「畢業那年碰巧遇上中藥業轉型期,當時政府開始監管中成藥廠,要求明確報告每種藥物所含成分與藥性,於是這個傳統行業開始需要化學人員的檢測專長,以監控品質。這成為我加入嶺南的契機。」
二十年過去,譚天樂今已成為嶺南藥廠的營運總監,他謙稱自己的工作為「打雜」,從原材料採購開始,到生產、銷售、售後,每步都要悉心打點。同時要管理內地各省市的營銷隊伍,以及和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外市場洽談代理。
採訪在嶺南藥廠位於屯門的生產基地進行,譚天樂大方邀請筆者深入禁地,一睹中成藥在優良製造規範(GMP)廠房的現代化生產。
電梯門一打開,濃烈的藥油味撲面而來,直鑽鼻子、眼睛,頭腦為之一振。踏入工場前,須依次穿戴鞋套、白袍、紙帽,消毒雙手並吹乾後,帶上口罩,一如外科醫生進入手術室前般鄭重其事。
進入大約四平方米的緩衝區,譚天樂解釋,緩衝區的作用是杜絕外界髒空氣吹進無塵的生產間。「生產間的氣壓必須高於外部,保證風往外吹,令髒空氣不能進內,所以冷氣系統的風速須嚴格控制,並定期檢查生產環境的塵粒數,確保生產環境纖塵不染。」
離開緩衝區,進入生產間,氣溫驟升,眼前出現一個不鏽鋼大缸,譚天樂說裏面正以高溫溶解止痛膏的固體原材料,邊加熱邊攪拌,令原料充分混合並產生反應。
溶液經密封喉管輸送至隔壁,以充填器注入玻璃樽。輸送帶載着一排排整齊的小瓶子緩緩經過冷藏系統,個多小時後止痛膏成型。
封蓋、貼標籤的步驟同樣以機械操作。全過程只有最後一道工序──外包裝,靠人手入盒。譚天樂表示,這並非出於成本或效率的考慮:「有人認為現代化生產相等於全機械化,但我認為人情更可貴。有些工人在嶺南已經幹了四十年,不應抹殺他們的價值。況且產品已封蓋,人手入盒不會構成污染,不違背優良製作規範。」
譚天樂指出,香港的品牌效應可以成為中醫藥打進國際市場的切入點。「我希望利用消費者對『香港製造』的信心,促進中成藥在香港的註冊與品質鑒定,從而向外國展示,中醫藥也能和西藥一樣,符合科學準則,安全有效。」
他努力改變大眾視藥膏藥油為「老友記香水」的偏見,前後邀請藝人王祖藍與黎耀祥擔任代言人,並透過贊助足球隊、健美先生選舉、保齡球賽等運動項目,將產品滲入年輕人市場。
「化學知識告訴我,歐美牌子的止痛膏成分根本和中成藥無大異,為何連中國人也認為外國牌子更優?推動中醫藥發展,不能單靠吹噓中醫有多少千年歷史,必須把傳統古方演繹成具說服力的科學數據,提升品牌形象,才能取信全球,通行世界。」
文/資訊處 Christine N.
圖/Keith H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