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馆甲骨

Art Museum Oracle Bones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甲骨

 

        文物馆收藏的甲骨,原是李棪(1907–1996)教授的旧藏。李棪,字劲庵,号棪斋,广东顺德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教授《海外甲骨录遗》云:「友人李棪斋先生,于英京搜罗所获得数十片,其中不无精品。」(注1)据此可知李棪所藏之部分甲骨乃得之英国。饶教授在《录遗》的「棪斋所藏甲骨考释」中,胪列了三十三版拓片及考释,而今文物馆所有者共二十七版。这批甲骨有十七片属第一期,七片为第二期,二片为第三期,一片为第五期。内容以关于祭祀者最多,其次为气象和卜旬卜辞。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辞中许多关于祭祀的占卜,自在情理之中。而户外活动不论战争、打猎、农渔等,受天候影响很大,气象卜辞也是占卜的大宗。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及文物馆收藏合共七十一版甲骨,其收藏及研究的经过,记载着二十世纪粤港古文字学的发展历史及学术源流。历史记忆往往短暂,但是借着「物」,特别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文物,令人睹物思人,透过视觉、触感,甚至能发挥比文字更直接、更真实的感染力。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及文物馆珍藏的甲骨,正让人回忆起香港的甲骨学因缘,它们是中大开展甲骨学缘的起点,引领吾人窥见北京及广东学者与中大的国学渊源,以及中大学者们过去到现在于甲骨学上的贡献。

 

注1

饶宗颐:《海外甲骨录遗》,收入《东方文化》第4 卷第1–2期(1957–1958 年),页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