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ocal TV Programme Collection: New Additions

New Additions of Major Chinese Local TV Programme

主題:  區議會一年 ; 戰場將至? ; 對話VS對抗:中梵之間

播放日期: 2020-11-24

內容: 

【區議會一年】去年今日,區議會選舉在爭議聲中順利完成,民主派歷史性大勝,一年過去,區議會有甚麼轉變?民主派統計,由今屆區議會上任起,一共有165項會上討論,被民政事務專員以越權為由抽起;而官員及秘書離場、不支援會議就有89次。是新任區議員「違反條例」、挑戰政府,還是政府改變了遊戲規則?

【區議會一年戰場將至?】「愛國者治港天經地義」的框架會否蔓延至區議會?民建聯副秘書長觀塘區議員顏汶羽認為,即使日後要求區議員宣誓亦無不可,因為區議員在參選時已有確認書制度;社民連外務副主席沙田區議員岑子杰批評,香港強制管治思想、行為,愈來愈接近內地。民政處與區議會的關係亦引起關注,近日反對批出黃大仙區議會申請「一生平安」揮春撥款,而一年內民政專員亦在會議中多次離場。顏汶羽希望區議會基本角色應為處理地區事務,不應過度政治化;岑子杰認為,民政專員的離場不止抹煞議員發言權、亦同時抹煞歷史。

【對話VS對抗:中梵之間】88歲的陳日君月前遠赴梵蒂岡,欲與教宗會面傾談香港主教的任命不果,怏怏而回。兩年前,他亦曾到過梵蒂岡與教宗會面,反映他對中梵協議的憂慮。這份臨時協議在兩年前簽訂,上個月再延期兩年。梵蒂岡宣稱,根據協議,教宗對中國的主教有最終任命權,不過協議內容卻不公開。學者認為,協議有助鞏固梵蒂岡的權威,對中國而言亦有助加強對宗教的管制。不過人權組織指出,協議實施兩年以來,中國的宗教自由狀況比之前更差。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議事論事. [2021-0731]

播放日期: 2021-07-31

內容: ​

民建聯主席談民建聯和政府關係「議事論事」主持人之一伍婉婷訪問了立法會最大政黨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探討民建聯和政府之間的關係,過去一段時間立法會的氛圍及議事效果。

立法會議員支持開設公務員學院院長職位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審議政府提出,在公務員事務局開設一個公務員學院院長的單一職級新職系和常額職位,以領導公務員學院,履行加強公務員培訓的使命。目標是在2022年第一季委任合適的人選擔任院長一職。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本地娛樂, 節目新創作, 影視網絡, 大眾談期望

播放日期: 2021-04-25

內容: 

主持: 蘇敬恆 ; 嘉賓: 杜以辰 (藝人), 黃修平 (電影導演), 歐錦棠 (藝人), 方俊傑 (影視評論人)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Oh! 爸媽大作戰

播放日期: 2021-03-22

內容: 

教育局二月初,宣布放寬面授課堂安排。農曆年假後,中、小學同幼稚園,最多三分一學生回校上課。若果學校安排全體教職員每兩星期做一次檢測,就容許全校恢復半日面授課。本集紀錄兩家父母,在疫情下如何安排小孩的學習及上課。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眼睛去旅行

播放日期: ​2020-12-27

內容: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多國封關鎖城,不少喜愛旅遊的港人無奈「滯留」香港。酒店業及旅行社紛紛推出宅渡假 (Staycation)、環港遊(Flycation) 及網上導賞團,讓港人望梅止渴。外遊無望,卻又渴望感受異國風情,逛日式超市、到特色餐廳消費、遊歷香港一些酷似外地景點的地標,成為另一種「旅行」的樂趣。有人甚至幻想過在港來一趟偽旅行,假裝自己外遊,找尋旅行的感覺。身處全球疫症蔓延時, 香港人如何「旅行」?對他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甚麼?

Source from TVB website

主題: 香港種植

播放日期: ​2020-12-26

內容: 

「本地生產」、「農墟」、「農青」,近年越來越多人投身農業發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亦意外引發市民對糧食和本地生產的反思。2018年香港有超過四千公頃農地,當中超過八成已荒廢,而本地生產的蔬菜,在過去二十年,自給率由百分之十,下跌到百分之1.8。要提升本地菜的產量,有人提倡都市農業,放眼大廈天台的種植空間。都市農業面對土地問題,會否是另一個方向去增加本地生產?

Source from TVB website

主題: 財政預算案

播放日期: 2021-02-28

內容: 

財政司長陳茂波推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大增股票印花稅三成及汽車首次登記稅及牌費, 這對本港平衡預算案是否有幫助? 未來會否開徵新稅種? 陳茂波為大家解釋。

Source from ViuTV website

主題: 教練,我想打學界

播放日期: 2021-02-28

內容: 

學界比賽停辦超過一年, 一眾正值當打階段的學生運動員, 體育生涯頓入空白期. 缺乏恒常訓練和比賽, 不只令他們的競技水平大倒退, 更令他們失去生活目標. 有學生健兒坦言無從宣洩讀書壓力, 亦有中六學生失去最後一次代表學校爭標的機會, 只能帶著遺憾告別校園。

 

Source from ViuTV website

主題:  路牌男孩

播放日期: 2020-03-21

內容: 

因為喜歡,所以發現。世界很大,我們卻喜歡把目光放在自己所鍾愛的東西上,即使在別人眼中,那是如微塵般不起眼。Gary (邱益彰)今年23歲,小時候被確診輕微亞氏保加症,自少喜歡坐車的他,着迷於窗外的路牌。成長後發覺路牌的設計已改變了,尤其是字體的造型。香港過往由在囚人士手造的路牌字體漸漸被取代了,他把這過氣的字體命名為「監獄體」,走遍全港記錄依然存在的監獄體路牌,更決心重整一套「監獄體」字庫。因為路牌,他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亦因路牌,他體會了人生第一次出書、辦講座和工作坊。路牌指示人方向,亦指示了 Gary的人生。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外交照會 ; 劉欣劉欣我哋支持你! ; 送中條例之一娥當關 ; CUT線 ; 聰吧!新中年! ; 說再見吧!

播放日期: 2019-05-31

內容: 

劉欣劉欣我哋支持你!: 中美主播大決戰,劉欣面對洋人毫無懼色,為大清爭光!洋人對我們實在存有太多誤解,太后專程找來曾去取西經的悟空,分享跟西方打交道的經驗。

送中條例之--娥當關: 修訂《逃犯條例》爭議不斷,繼多國相繼表示憂慮外,亦有不少市民自發聯署,反對修改《逃犯條例》。政府繼續游說商界、約見領事,並對條例作出多項修訂,最終應該可以成功爭取支持,送中指日可待!

CUT線: 被美國政府封殺,Google不再提供Android 支援,華為還可以捱多久? 不用擔心!創辦人話「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聰吧!新中年!: 【與新青年談六四】各大專院校繼年前宣告不再參加支聯會六四晚會,去年停辦聯校六四論壇;到今年,六四三十周年復辦論壇,大學生是否重新關心六四、國家民主發展?六四事件對今天的新生代,又有何意義?

說再見吧!: 英國首相文翠珊敵不過脫歐壓力,含淚宣佈辭職,有評論指這位「鐵娘子2.0」一直未能做好首相角色,在脫歐問題上舉棋不定。下任首相大熱人選,被喻為「英國侵侵」的前外相約翰遜主張硬脫歐,學者認為一旦約翰遜接任首相,將打擊英國金融、貿易各領域,無異於政治自殺!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New Additions of Major English Local TV Programme

主題: To jab or not to jab?

播放日期: 2021-05-30

內容: 

 

In order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gradually bring the society back to normal, th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 citywide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me to provide all Hong Kong citizens with free jabs. This episode records what people think about the vaccination with over a million people already having received the first dose in the two months after the programme began. In order to go to mainland China, some elderly are determined to get vaccinated, until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felt unwell after getting vaccinated. As an old lady starts to hesitate, she tries to get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different clinics and hospitals to ensure that vaccination is suitable for her.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opinions on vaccination within families, while elderly homes have different considerations on whether to let their residents get jabbed.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The journey to unity

播放日期: 2019-02-22

內容:

A new era for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began when Pope Francis signed off on a historic “provisional agreement” with China over the appointment of bishops. The deal broke a nearly 70-year impasse between Beijing and the Vatican. However, why did the agreement consider a betrayal towards the underground church?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Grab 'em by the horns ; Napping for power

播放日期: 2021-05-30

內容: 

Illegal wildlife trade is still a serious issue globally and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it turns out, local consumers can get involved unknowingly. Luckily we've got the sciences to help.

Can a short nap really provide us with much-needed power?

Source from TVB website

 

主題: Is improvement in the electoral system the answer to Hong Kong's future?

播放日期: 2021-04-27

內容:

 

Host: Eugene Chan ; guest, Bernard Chan

Source from TVB website

主題: Medical registration (amendment) bill discussion : EK Yeoh & David Fang

播放日期: 2021-05-28

內容:

Hong Kong’s public healthcare system has been under pressure for some time. A growing ageing population, seasonal flu outbreaks, SARS and now Covid-19 have exacerbated the problems of long waiting times, mainly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manpower and a shortage of beds in public hospitals.

'The government’s is well aware that this ratio is troubling and has been looking for ways to address manpower shortages and retain medical staff in the public healthcare system. On 18th May, Secretary for Food & Health Sophia Chan announce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legislation to solve what she described as a “severe shortage” of doctors in Hong Kong. With us to talk about the new plan are former health secretary Dr. Yeoh Eng-kiong, who is now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y Research at Chinese University and Dr. David Fang, Honorary Professor at Hong Kong University’s Medical Faculty.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New Additions (Others)

主題:  有障無礙

播放日期: 2020-10-25

內容: 

殘疾人士雖然與別人不同,但是只要他們勇往直前,亦可以追尋目標和理想。三歲時雙目失明的Cecilia在內地長大,14歲來港與家人團聚,並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她苦讀半年追上小學課程,並成功考進小四,再一直讀到大學畢業。及後,她進入「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工作,同事從來沒有質疑過她的工作和自理能力。Cecilia表示,初到香港時所接觸的人與事都讓她感受深刻,尤其是社工和老師對她的關懷,不但幫助她梳理情緒、認識世界,更促使她在大學畢業後修讀輔導碩士,希望以過來人的身分去幫助他人。在過程中,雖然視障人士的身分令Cecilia遇到不少困難,但是她並沒有因自己與別人不同而否定自己,因為她清楚自己也有追尋理想的權利。Bobby從十多歲開始跟隨知名特技人柯受良(小黑)在香港的電影圈發展,見證了香港電影最風光的年代。隨着小黑離世,他轉行駕駛跨境巴士為生,豈料一次交通意外令他失去了雙腿。意外發生後,他用了幾年時間去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更學會視局限為無限。在機緣巧合下,有人送他一輛電動輪椅,使他可以自由地出行。他重考駕駛執照後駕駛改裝的士,讓他重拾意外前那種與他人對等、無異的感覺。從此,他便決心幫助別人,例如利用自己在電影業工作時的機械知識幫助他人維修電動輪椅。Bobby現在主要經營茶餐廳,也兼職駕駛的士、同時還繼續義務維修輪椅和做義工。茶餐廳的業務在其他殘障朋友協助下慢慢走上軌道。除了追求事業以外,他還活用自己的機械知識,以過來人的身分幫助其他輪椅人士。他經常說:「失去了雙腿後,比之前的擁有更多」。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最緊要開心]

播放日期: 2021-03-09

內容: 

理想的晚年生活應該怎樣過呢?安逸的生活,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喜歡及專長的事?抑或做義工幫助他人?無論什麼也好,大前題也是開心過活。

「歲月悠遊」除了廟街、果欄、油麻地戲院,油麻地還有什麼少為人知的地標和故事呢? 還有隱藏鬧市內的百年老店,你們又知道嗎? 自小在油麻地長大的何國標會帶主持張惠雅Regen,和大家暢遊油麻地。

「傳耆故事」大澳—香港的傳統漁村,但隨著時代和生態轉變,漁獲大減,漁民的年青一輩不繼父業,紛紛出市區謀生,父母則留在大澳。六十五歲的漁民梁錦明也是其中之一,已踏入退休之年,有兒有孫,就是不適應市區生活,都會與太太和年時九十四的爸爸留在大澳渡過晚年。

「耆樂無窮」誰說攀石是年青人的專項,已退休的攀岩教練梁念豪,年青時已去非洲探險,攀過多個山峰,沒有停過,退休後也不斷訓練年青人,攀岩技術、拯救技能,山藝安全。除了山,還懂下海潛水,架飛機上天。他認為人最重要有鬥志,就無所不能。梁Sir將會教主持攀岩,同時更會分享他豐富的人生經驗。

「耆問人生」已有超過50年廣播經驗的車淑梅,會與十二歲的梁靖分享怎樣開心地過人生。她認為每個長者也曾經為社會付出過,他們可以多些與年青人分享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思覺過敏及青年精神健康

播放日期: 2021-03-28

內容: 

【講座】思覺過敏及青年精神健康 (主辦機構: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科學期刊《自然》早於2008年提出精神健康是國家最重要的財富之一,國民的精神健康會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綜合全球數據,精神疾病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五會出現於二十五歲之前,青年人的精神健康成為關注重點。陳友凱教授在「思覺過敏及青年精神健康」講座中,從生理及心理兩方面解構青年人精神問題形成的原因,探討持續出現的社會事件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早期介入,防止精神疾病的形成。

網上學識】: 中二學生吳家翹創立網上科學頻道,將自己學到的科學知識,以有趣的科學實驗方式分享給觀眾。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京師南北

播放日期: 2019-09-28

內容: 

張家口市是北京的北大門, 市內的大境門, 是萬里長城四大關之一, 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的「平津戰役」的所在, 張家口南邊的暖泉古鎮, 因為打樹花而聞名, 這項始終明朝的春節慶祝活動, 是將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城牆上, 產生爆炸有如壯麗的煙花. 現在鎮內的北官堡城牆上還留下五百年前的鐵銹痕跡. 要數最險要的長城, 必是北京密雲縣附近的司馬台長城, 斷崖絕壁上的長城令人望而生畏. 另外一些偏僻的野長城, 就要靠長城守護人去保護了. 梁慶立的祖先是有份修築長城的, 如今他秉承先祖的遺志守護長城. 去到北京, 欣賞宮廷繡的刺繡技巧, 京繡藝術家金馨曾協助故宮複製萬曆皇后的嫁妝上衣, 而故宮門前的天安門廣場也是1949年宣佈建國的地方。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毛孩守護天使

播放日期: 2019-10-26

內容: 

三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 他們有一個共通點:愛動物. 三人在中學階段成積未見突出, 中學文憑試畢業後, 自知未能考上大學, 決定報考動物護理學高等文憑課程, 期望將來投身與動物有關的行業。

22歲的湯梓欣 Junius 於去年畢業, 隨即加入一間獸醫診所當獸醫護士, 診所的工作可謂一腳踢. 工作雖然忙碌, 但能夠幫動物減低痛苦, 她感到十分滿足。

21歲的鄭文康 Marco, 中學時曾經兩度留級, 亦會裝病請假到網吧打機, 自言對一般學科毫無興趣, 唯獨喜愛生物科. 自從去年獲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動物護理學課程取錄, 對學習變得積極, 今年於獸醫診所及嘉道理農場實習, 樂在其中。

20歲的廖海寧Kelly, 同樣正在修讀動物護理學課程, 中學時得悉這個課程時已經雙眼發光, 一心要報讀這個與動物有關的科目, 惟英文成績未能符合收生資格. 她決意進修, 翌年再接再厲, 最終如願以償。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神奇小子的痛

播放日期: 2021-03-26

內容: 

香港拳擊運動員曹星如, 曾成功衛冕世界拳擊組織(WBO)超蠅量級國際冠軍, 又創下職業生涯廿二連勝的紀錄, 不過比賽過程中傷痕累累, 這位被稱為「神奇小子」的拳手, 如何面對痛楚?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羅家聰 : 末日來臨前

播放日期: 2021-02-13

內容: 

人稱「末日博士」的羅家聰,是著名經濟分析家, 節目和專欄一直受股民歡迎. 去年他離開工作十四年的中資銀行, 外界猜測他「被辭職」, 原因是高層不滿他的言論. 他在《鏗鏘說》親自解說事件, 並分享他見証近年中環金融圈子出現的微妙變化。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留住我吧之2 

播放日期: 2019-06-30

內容:

開心郊遊,怎樣去留住回憶呢? 簡單如拍照都可以創出新意.又或者你希望定下一年的拍照計畫? 邀請心上人製造難忘的回憶又如何?

《魔鬼山炮台》:一個生活在「六維空間」的男生和一個「山脈旅孩」帶住830特工隊My叔遊覽魔鬼山與三家村,經過綠油油的風景,別具風味的山上廢墟及浪漫的海浪。My叔要在這兩個使用不同攝影方法的男生中作出抉擇,在冷靜與熱情之間,到底她會情歸何處呢?

《沙嶺》:新年新計劃,830特工隊Neal會聯同山野攝影組合「流浪攝」走到邊境附近,探索「初階秘景」沙嶺。原來羅湖旁邊真的有湖,沙嶺漫步亦不只有沙。順道推介一年四季的好景點,有圖為證,相信大家都都躍躍欲試。

《西貢天文公園》:要去觀星,可以在天黑前到位於西貢萬宜水庫內的香港天文公園,參觀公園內不同的觀星設備。830特工隊My叔跟天文愛好者Jimmy進行一次天文研習,一起去尋找更多耀眼的星星。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Sigmund Freud 說是一種創傷 = 佛洛伊德說是一種創傷

播放日期: 2019-07-28

內容: 

家俊(柯煒林飾)自小父母離異,媽媽(龍小菌飾)離開前曾承諾每年都會送他一副眼鏡。 失去母親令家俊不經意養成了捽眼這壞習慣,因為從小到大,捽眼總能吸引媽媽的注意。只是,現在人長大了,身為眼鏡店員工卻經常捽眼影響店譽,令老闆(張武孝飾)不悅。老闆迫令家俊戒掉壞習慣,掙扎期間,他遇上了Ali(郭爾君飾)。 Ali令家俊憶起媽媽的往事,明白到自己捽眼的壞習慣根源為何。 最後,家俊和Ali分手了,家俊戒掉了捽眼,卻迷戀上媽媽送他的眼鏡。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獅父師父

播放日期: 2019-06-09

內容:

說到舞獅,夏國璋的名字在香港應該無人不識。夏國璋生前接手父親的武館,除了繼續做跌打和教功夫,在他這一代也將醒獅生意做大。到兒子夏德建時,武館每年單在香港的演出已有數百場。夏國璋生前也以善舉聞名,贈醫施藥,到現在夏家仍受到油麻地街坊的歡迎。

夏德健建從小習武,十三歲仔當了教練,十六歲時已被問想不想接手武館。回憶起少年時學武和代表香港武術隊的種種,即不禁開懷大笑。從前舞獅表演後曾被客戶投訴欠缺笑容,回到武館後大家要對鏡練笑、電視出現後傳統舞獅被譏為「有乜好睇」,卻適逢禁燒炮杖,一般公司改以舞獅助慶,令舞獅反而成為商機、父親夏國璋又大膽引入「南獅北舞」,增加了獅子的跳躍難度,一改以往傳統死板的表演,令舞獅這没落的傳統行業起死回生。

夏德建的兒子夏敬文也是自少在武館內學武和幫手,整個成長回憶不離舞獅,自言「一班人出去表演好似出去玩咁,好開心。」到今天他仍然十分喜愛武術和舞獅。他没有墨守成規,今天武館內的獅子設計越來越靚,又引入Hip Hop音樂和舞步的流行元素來豐富舞獅,為傳統帶來新意。在他和太太的努力下,近年打著港式管理的品牌,開拓了國內市場,現在在上海深圳以至內陸城市,都見到他們的演出。

舞獅除了是生意,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夏氏父子不但參與各種傳統節慶,他們教的的舞獅班由幼稚園到香港大學都有,而且一教就三十年,可謂門徒眾多。夏氏幾代人在傳統上不斷作出新意,可謂體現了香港人靈活的精神。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毛俊輝

播放日期: 2020-11-01

內容: 

毛俊輝,「亞洲演藝研究」創辦人兼藝術總監;香港話劇團「桂冠導演」。人稱毛sir的毛俊輝,自小不單喜歡看戲,更熱愛表演。當年於浸會學院修讀外文系,遇上他的啟蒙老師鍾景輝,自此與戲劇結下不解之緣!1968年毛sir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修讀戲劇藝術碩士課程,並長期投身美國職業劇團演與導工作。27歲出任加州拿柏華利劇團藝術總監,29歲在紐約百老匯演出原創音樂劇《太平洋序曲》。1985年香港演藝學院成立之初被邀返港執教,出任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2001至2008年期間出任香港話劇團公司化後首位藝術總監,為劇團開拓多元發展。2014至2016年,毛sir應香港演藝學院之邀,担任戲曲學院創院院長一職,為香港的粵劇建立首個藝術學士學位課程。在劇團公司化的營運中,汰弱留強在所難免,究竟如何打造專業團隊?穿梭於西方戲劇與傳統戲曲之間,毛sir認為香港的藝術之路又應如何走下去?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兩兄妹

播放日期: 2019-07-27

內容: 

寧靜清幽的假日早上,父親仍在睡夢中,兩兄妹留書出走,目標是到外婆家找回媽媽。 王志溢和王志盈是兩兄妹,哥哥志溢患有自閉症,智力正常在主流學校就讀中一,妹妹志盈天資聰敏、伶牙俐齒,雖然只是五年級學生,人仔細細,因為哥哥的情況,所以比一般小孩成熟得多。兄妹留書出走一事當然是志盈的主意,志溢被騙出門,卻不知道目的地並不是外婆家,竟是...... 在妺妹眼中,誤以為媽媽是因為受不了哥哥而離家出走,一切問題都是因哥哥而起,如果哥哥消失了,媽媽便會回來。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日日洗

播放日期: 2019-06-23

內容: 

人到中年,首次創業的敏姐,一邊做著自由繪圖員,一邊經營自助洗衣店。但開店熱潮過盛,競爭激烈,前景暗淡;落區宣傳反遭敵店示威的敏姐,把焦點放回原先有機會出任的外派繪圖員工作上,卻出現暗湧,令敏姐只能呆在原地,動彈不得。蠟蠋兩頭燒,店務縱使千奇百怪,敏姐尚可應付,唯獨店內的人際關係,卻令敏姐無處可逃:例如日日落鋪打躉的熟客母子、不知何時「借」走膠櫈使用的街坊車房佬、和常來唱走輔幣的賴皮的士司機⋯⋯與世界格格不入、不擅處理複雜事情的敏姐,如何面對當下的處境與自己,踏出跨過障礙的第一步?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關於移民,我想說的是……

播放日期: 2020-07-31

內容: 

【社會實測】留給香港的說話

 

【講你想點】大時代又掀移民潮,但移民是否唯一出路?無能力走的又該如何自處?人生的意義究竟是甚麼?留在香港,還可以做自己嗎?

本集與五位年青人逐層深入思考移民這個話題: 劉梓傑Jeff (共享空間負責人/港大經濟金融系/從事酒店業)、Husnain (90後/主修港大全球創意產業) 、何家祈Alan (政府助學金聯合委員會委員、監警會觀察員)、李菀容Ada(中大醫科六年級生/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青賢智匯副主席)、戴穎姿Angie (法律系學生/Sounds of the Slienced召集人/義務律師團後勤支援)。

【專題故事】我是甚麼人?一個移居北歐10年的建築師,和一個小時候是新移民的音樂人。離開和留下,誰才是真正的香港人。

【即係點】人生在世,究竟哪裡才是家?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年年有漁

播放日期: 2020-11-28

內容: 

香港人喜歡「食海鮮」, 平均海產消耗及貿易量均在世界前列. 因市場過度需求以致海產被過渡捕撈, 或受濫用抗生素䌓殖等問題, 以至無論從「捕撈」或「養殖」所得的海魚, 在環保、可持續性, 以及健康風險上所衍生的問題, 都不容忽視. 加上本港海產九成依賴進口, 部分來源地及質素保証也成疑. 作為消費者的你, 怎樣才能食到「環保海鮮」?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練習 : 藝術家鄭淑宜 ; 足印 : 編舞馬師雅

播放日期: 2020-11-22

內容: 

重複的動作, 來回的針線, 鄭淑宜用布料做出軟雕塑. 棉花糖般的顏色, 軟綿綿的質地, 是似曾相識的物品, 是對世界的想像. 創作意欲不斷, 練習不斷, 是日常的生活狀態。

她在獨舞, 亦是與時代共舞. 馬師雅 Alice喜歡創作具實驗性的當代舞演出, 以身體探討人性與社會現狀, 亦為內心深處最歇斯底里的情感尋找出口. 編舞創作讓她一步一步留下屬於自己的成長印記. 從若隱若存的足印中, 她不斷尋覓節奏與方向, 並決意以自己的步伐, 與時代一同前行。

​​​​​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糖尿病]. [1]

播放日期: 2021-05-31

內容: 

【處境劇】管理員雪姨突然到訪,原來是樓下單位廁所天花滲水,所以上來看看他們的廁所是否有問題.在檢查期間,雪姨得知群姐最近好像出現尿頻、經常口渴和容易疲倦等徵狀.雪姨想起群姐的情況很像當年她爸爸患糖尿病的徵狀,於是建議群姐應盡早檢查,同時又提醒Eason盡早維修沖廁水箱.但Eason認為水箱漏水是小問題,並嘗試自己修理,結果漏水更嚴重.這狀況令群姐聯想到自己的身體問題,明白要盡快找醫生治療。

【焦點疾病討論】香港目前有大約70萬的糖尿病患者, 差不多佔總人口一成, 即是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患有糖尿病. 究竟糖尿病與嗜甜的飲食習慣有沒有關係? 除了飲食習慣, 還有甚麼因素影響患上糖尿病? 嘉賓﹕胡裕初醫生(內分泌及糖尿專科、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陳錦華(註冊中醫)

【醫食同源】「小滿」時節濕度較高, 中醫認為養生重點應放在「健脾袪濕」. 醫師會為大家介紹健脾袪濕湯水, 治療脾胃虛弱, 營養師亦會為大家介紹豆類的營養價值. 嘉賓: 沈天惠(仁愛堂醫療服務科註冊中醫), 李瑋珩(澳洲註冊營養師)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畫中桃花源

播放日期: 2021-04-24

內容: 

陶淵明《桃花源記》避秦隱世的故事,不單家傳戶曉,更是歷代畫家經常引用之典故,藉以表達對現實不滿的避世之情。原來對畫家來說,一幅桃花源作品,所代表的,是一個理想、隱逸的世界。本集搜羅明、清以至近代與桃花源相關的山水畫作品,分析畫家如何透過桃花、山洞和漁夫的形象,表達其歸隱之心?又從唐寅的《桃花菴》畫作,看看畫家如何表現結盧在人境,心遠地自偏的境界。

介紹作品:香港藝術館藏:鄭萇(?-1918)《四季山水》(無紀年); 陳喬森(1834-1905)《桃花源圖》(無紀年); 香港藝術館至樂樓藏:高簡(1635-1713)《寫陶潛詩意冊》(無紀年); 蕭雲從(1596-1669)《山水冊》(1645); 查士標(1615-1697)《漁父圖》(1684)龔賢(1619-1689)《釣罷歸來圖》(1672); 唐寅(1470-1524)《桃花菴》(無紀年);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龔賢(1619-1689)《山水圖》(無紀年); 萬一鵬(1917-1994)《歸漁圖》(1980)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留一點童真 : 余遠鍠, 姜智傑

播放日期: 2021-01-09

內容: 

大家都曾經看過兒童漫畫吧?這些作品既純真又可愛,不單是繁忙學習過程中的調劑品,更是伴隨著你我成長的玩伴。每一代兒童都有屬於他們的漫畫作品,而當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會變成了他們日後的集體回憶。本集香港故事,主持人漫畫家黃照達會走訪兩位本地兒童漫畫家:姜智傑及余遠鍠,了解他們的創作如何和小讀者產生共鳴,以及當下本地兒童漫畫的發展。姜智傑的主要作品【森巴】,以輕鬆惹笑的方式描寫野人森巴走進城市的種種趣怪經歷。余遠鍠則以日本動畫【數碼暴龍】改編而成的漫畫闖出名堂,作品包括【大偵探福爾摩斯】、【神探包青天】、【妖怪總動員】等等。二人投身漫畫界十多年,以畫筆默默耕耘,為幾代兒童帶來歡笑。近年為求生存,本地兒童漫畫逐漸轉型成配合教學的工具,這樣難免減少了漫畫的娛樂性和想像力。兩位漫畫家在妥協的同時,怎樣能夠堅持下去,讓新一代的兒童繼續享受到看漫畫的樂趣?今日香港急速轉變,兩位以兒童為對像的漫畫家,對香港的未來又會有甚麼想像?

​​​​​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樓上樓下

播放日期: 2021-02-20

內容: 

新調職到聯合辦事處(JOINT OFFICE)的屋宇署結構工程師Kristy(余香凝飾演),獲分配與為人世故的技術主任(結構)發記(鄭敬基飾演)拍檔處理油尖旺這一帶龍蛇混雜之地,各式各樣的樓宇滲水問題。「規規矩矩」的Kristy難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更對新拍檔草根的打扮談吐和不拘小節的處事方法有所不滿。偏偏,經驗豐富的發記卻如魚得水,處理事情得心應手。二人一起處理一宗發生在桂慶樓的棘手「滲漏投訴個案」。菲姐(譚小環飾演)承受喪夫之痛,一人獨力照顧兒子德仔,所住的3B室的一直天花滲水,好大機會是由樓上4B室的浴室滲漏所造成。4B室則住了獨居老人六姨婆(吳浣儀飾演),她出了名難纏,並不合作解決滲漏問題。或者,滲水問題,終歸可以用工具和方法去解決。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可否修補得到?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無名天使

播放日期: 2020-12-12

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間的某一天,阿軒如常回家,他家的大廈大堂設置了搓手液機供住戶使用,阿軒一邊使用搓手液,一邊想起全香港有幾千幢唐樓,住著無數基層人士,他們未必如他一般可以很方便地有搓手液可用。於是他立即展開一個名為「十八區基層唐樓酒精搓手液共享計劃」,向一些慈善基金申請得資金後便馬上組織一批義工,每個週末及週日到港九各區免費為唐樓安裝搓手液機。阿軒熱愛義務工作,曾在印度德蘭修女創辦的仁愛之家做過義工,又曾在某間大型慈善組織擔任過副主席。他在2015年與其他義工創辦了一個非宗教、非牟利、非政治的義工組織「建。祝義工隊」,幾年來透過不同的項目,聯繫了不同的社福機構,並且組織了一班義工團隊。這班義工團隊很快便為一千六百多幢唐樓安裝了搓手液機,他們又聯絡了一班街坊義工,負責添加搓手液,藉此宣揚久已遺忘的「鄰里互助」精神。阿軒創立義工隊後,認識了另一個義工組織「足印義工隊」的召集人Joe,二人因為理念相近,一拍即合,一起合作展開各個慈善項目,包括免費為弱勢人士清理家居及滅蝨、收集二手傢俬並轉贈到弱勢家庭、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義載服務、為弱勢家庭優化家居等等。這些慈善項目在疫情稍為緩和後都陸續地恢復了。阿軒的正職是結構工程師,Joe則在工程公司工作,他們和其他義工在服務時都強調彼此是寂寂無名的普通人,既不是名人,也不會藉社會服務作個人宣傳,所以無論對外對內他們都不會提供自己的全名,他們可算是一群「無名天使」。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觸得到的常識

播放日期: 2021-04-25

內容: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常識科) ; 學校︰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 得獎老師︰陳志松、曾瑞麟。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很著重常識科教學,校內好幾位常識科老師都是專科專教。任教二十多年的陳志松老師認為常識科是一個能夠融合貫通各科教學,達致跨學科教育目標的科目,並非「閒科」。這科目十分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透過多樣化活動認識自然環境、社群、歷史文化及藝術創作。旨在傳授知識同時,亦能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文素養。在課程設計上,老師較著重體驗性學習活動,例如讓學生在校內農田參與實務耕種,學習種植常識之餘,亦會教授科學與天文知識;其實老師更希望讓同學體會農夫辛勞之苦。另外,走進社區亦是這科目一個教學大方向。曾瑞麟老師每年都會帶同學一起暢遊歷史悠久的富善街街市,觀察民生外,亦了解歷史文化。這些體驗性學習成效,遠遠超越教科書平鋪直說的內容。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

主題:  藝術家張瀚謙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剛果色彩》 ; 現場表演 : 唱作人 Mara Measor 及結他手張駿豪

播放日期: 2021-03-28

內容: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剛果色彩》

現場表演。

唱作人 Mara Measor 及結他手張駿豪。


Source from RTHK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