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research-team-develops-an-ai-system-for-detecting-covid-19-infections-in-ct-with-a-privacy-preserving-multinational-validation-study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research-team-develops-an-ai-system-for-detecting-covid-19-infections-in-ct-with-a-privacy-preserving-multinational-validation-study

中大研究團隊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統自動分析新冠肺炎CT影像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竇琪教授與王平安教授,和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蘇宛彤醫生與余俊豪教授所帶領的跨學科研究團隊,聯合開發了一個人工智能(AI)系統,可快速及準確地自動檢測胸部電腦斷層掃瞄(Computed Tomography Scan,簡稱CT)影像上的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病灶。

 

該研究採用新型聯邦學習技術,通過香港多家醫院的臨床影像數據對AI模型進行訓練,無需將數據集中在一處,藉以保護病人私隱。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竇琪教授表示,團隊利用內地和歐洲多個獨立及不可見的外部數據集對訓練後的AI系統進行驗證,展現了在COVID-19的全球爆發中,快速開發高效可靠的AI模型以建立大規模醫療數據集的可行性和巨大潛力,同時保護病人私隱。該研究近期已發表在Nature旗下綜合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

 

中大跨學科團隊攜手開發了一套人工智能(AI)系統,可快速及準確地自動檢測胸腔電腦斷層掃瞄(簡稱CT)影像上的新冠肺炎感染病灶。

中大跨學科團隊攜手開發了一套人工智能(AI)系統,可快速及準確地自動檢測胸腔電腦斷層掃瞄(簡稱CT)影像上的新冠肺炎感染病灶。 團隊成員包括:中大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生劉權德先生 (右一)及助理教授竇琪教授 (左二),以及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助理教授蘇宛彤醫生 (左一)及系主任余俊豪教授 (右二)。

智能醫學影像分析技術實現精準新冠肺炎CT病變檢測

 

在COVID-19的臨床診斷中,放射科醫生可透過醫學影像有效定量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觀察病情進展及恢復情況。然而,激增的醫學影像檢查使放射科醫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AI診斷系統對COVID-19病人的有效診斷和管理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中大研究團隊揉合工程和醫學的跨學科優勢,開發了新一代AI系統,可以準確迅速地從CT影像中自動檢測COVID-19病變,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即時可靠的診斷結果。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王平安教授表示:「與以往的智能醫學影像分析技術不同,該新型AI系統利用聯邦學習技術,可在保護病人私隱的情況下有效聯合香港多個臨床中心的數據來進行模型開發。鑑於醫學影像往往存在不同成像設備導致的數據異質性問題,這種多中心協作訓練的學習模式對於偵測各種數據分布的差異、提高模型可靠性,進而在複雜的實際臨床應用中充分發揮AI的效能至關重要。」

余俊豪教授

余俊豪教授相信,安全可靠的醫學圖像智能分析技術,是實現智慧醫院的重要一環,並可為香港以至全球革新醫療服務,增強衞生危機應對能力。

Dr. Tiffany So

蘇宛彤醫生指出,傳統的臨床閱片流程,醫生檢查一個CT通常需時5至10分鐘,而AI僅在40毫秒(即百分之四秒)內即可準確評估整個三維CT影像,一旦應用可大幅提高臨床診斷效率。

Prof. Qi DOU
竇琪教授表示,團隊利用多個獨立數據集對訓練後的AI系統進行驗證,展現了在COVID-19的全球爆發中,快速開發高效可靠的AI模型以建立大規模醫療數據集的可行性和巨大潛力,同時保護病人私隱。
國內外多中心數據驗證AI模型魯棒性和泛化性

 

中大研究團隊建立的AI模型已在內地和德國多個數據中心進行了獨立的外部驗證。結果顯示,該AI模型在香港本地及其他地區患者的CT影像上都具有優異的病變檢測性能,充分體現了聯邦深度學習技術在綜合利用多中心數據,推進智能醫學圖像分析在真實臨床場景中廣泛應用的巨大潛力。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助理教授蘇宛彤醫生指出:「AI系統還具有明顯的速度優勢。傳統的臨床閱片流程,醫生檢查一個CT通常需要5至10分鐘,而AI僅在40毫秒(即百分之四秒)內即可準確評估整個三維CT影像,一旦應用可大幅度提高臨床診斷效率。」

 

短片簡介參與是次研究的跨學科團隊

 

這項最新研究展示了AI驅動的數字醫療技術在全球疾病爆發中的實用途徑和潛在效能。在COVID-19迅速發展的大流行中,顯然沒有足夠時間在醫院甚至國家之間建立複雜的數據共享協議。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系主任余俊豪教授補充:「在這種情況下,建基於病人私隱保護的機器學習是能夠讓數字醫療技術迅速迎戰全球公共衞生危機的重要推動力和加速器。是次研究以COVID-19為研究目標,表明了跨學科融合多地域合作是AI克服複雜真實場景解決實際臨床需求的關鍵所在。我們相信安全可靠通用的醫學圖像智能分析技術,是實現智慧醫院的重要一環,將會為香港以至全球革新醫療服務,增強衞生危機應對能力提供保障。」

 

更多新聞稿

中大研發嶄新治療組合 帶領亞洲策略性抗擊膽管癌

中大研發嶄新治療組合 帶領亞洲策略性抗擊膽管癌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由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 能有效臨床偵測三類早期認知障礙疾病

中大全球首證由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 能有效臨床偵測三類早期認知障礙疾病

研究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研究
中大證實改良版高能聚焦超聲波有效治療子宮肌瘤

中大證實改良版高能聚焦超聲波有效治療子宮肌瘤

研究
中大研究證「消融化療栓塞術」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兩倍

中大研究證「消融化療栓塞術」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兩倍

研究
中大證實「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有效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

中大證實「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有效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治前列腺肥大 9成病人經新法治療後可正常排尿

中大醫學院研「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治前列腺肥大 9成病人經新法治療後可正常排尿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經血管乙醇消融術 」治肝癌 七成機會完全消滅腫瘤

中大發現「經血管乙醇消融術 」治肝癌 七成機會完全消滅腫瘤

研究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完成經皮穿刺納米刀動物實驗及成功進行經皮穿刺納米刀腫瘤治療 治癌技術新突破

中大完成經皮穿刺納米刀動物實驗及成功進行經皮穿刺納米刀腫瘤治療 治癌技術新突破

研究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研究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治療中耳炎患者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治療中耳炎患者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證實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有效篩查胸主動脈瘤

中大醫學院研究證實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有效篩查胸主動脈瘤

研究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研究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臨床服務
中大及威院共同引入超新科技3D醫學影像系統 輻射量較傳統X光減少逾九成

中大及威院共同引入超新科技3D醫學影像系統 輻射量較傳統X光減少逾九成

臨床服務
中大於威院設嶄新心血管混合手術室 結合跨專科醫療團隊 大幅縮減胸腔主動脈手術時間及風險

中大於威院設嶄新心血管混合手術室 結合跨專科醫療團隊 大幅縮減胸腔主動脈手術時間及風險

臨床服務
中大聯同七間醫院進行亞洲首個臨床研究 發現嶄新「植入式擾流器」能有效治療腦動脈瘤

中大聯同七間醫院進行亞洲首個臨床研究 發現嶄新「植入式擾流器」能有效治療腦動脈瘤

研究
中大證實無創性手術能有效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中大證實無創性手術能有效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臨床服務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臨床服務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