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及威院共同引入超新科技3D醫學影像系統 輻射量較傳統X光減少逾九成
背景
- 承蒙繼昌堂慷慨捐助,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購置「微劑量2D/3D X光醫學影像系統」(EOS),是最尖端科技的醫學影像設備,有助提升骨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前期的購置籌備工作由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和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合作完成,並於2014年3月正式向繼昌堂申請撥款
- 其後,中大醫學院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達成合作協議,在威院創傷及矯形外科和影像及介入放射科的共同努力下,新影像系統剛於2015年6月在威院投入服務
有關「微劑量2D/3D X光醫學影像系統」(EOS)
- 目前,最常應用於骨科診斷的醫學影像設備為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但兩種設備均有其局限性:
- 傳統X光只能提供二維重疊影像,難以應用於精準的疾病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
- CT Scan能提供複雜的三維重建,但是患者需要承受大劑量輻射
- 「微劑量2D/3D X光醫學影像系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法國物理學家Dr. Georges Charpak開發的創新輻射感應技術,配備C形機械臂,同時使用兩對成直角的X光球管/感應器於正面及側面同時造影,可以自動重建三維影像,幫助醫生更精準評估病人情況以制訂保守治療或手術方案
- 由於系統能於正面側面同步攝影,病人不須因為重複拍攝而接受額外輻射劑量,亦能縮短檢查時間,提高每日服務量
- 此系統提供的影像為實物原大(true size images),消除了放大效應,亦不須經人手接駁影像- 見下圖
CR / DR EOS
有關輻射劑量比較
- 日常生活/事件的輻射劑量(以正及側面肺部X光片輻射劑量作1標準單位比較):
EOS 肺部X光片 腹部電腦掃描 廣島原爆 致命劑量 倍數 3/100 1 120 12,000 50,000 - 根據不同文獻的研究結果,新系統與其他醫學影像設備之輻射劑量個別比較:
菲林軟片 Conventional 數位放射攝影 Computed Radiograph (CR) 直接數位放射攝影 Digital Radiograph (DR) 少90% 少85% 少60% - 新系統的輻射劑量為電腦掃描的千分之一至五百分之一
應用例子 - 青少年突發性脊柱側彎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 AIS)
- 威院為全港青少年突發性脊柱側彎轉介中心之一,每年處理約1,000宗新症及3,000覆診人次
- 當中,不少患者需每半年接受一次X光檢查,以跟進脊柱生長狀況及治療進度,部分更要終身覆診
- 使用不同醫學影像設備之所需時間及服務量比較:
數位放射攝影 Computed Radiograph (CR) 直接數位放射攝影 Digital Radiograph (DR) EOS新系統 檢查全程時間 (分鐘) 10 8 4 拍攝時間 (秒) N/A (視乎不同拍攝技術) >20 7 每日服務量 (個案) 16 20 40
其他骨科臨床應用例子
- 畸形性和退變性脊柱
- 髖膝關節系統疾病和置換
- 下肢畸形
- 全身整體姿態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