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research-reveals-young-people-with-normal-body-weight-may-also-suffer-from-diabetes-timely-treatment-within-5-year-golden-period-may-help-prevent-complication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research-reveals-young-people-with-normal-body-weight-may-also-suffer-from-diabetes-timely-treatment-within-5-year-golden-period-may-help-prevent-complications

中大研究顯示年輕及體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風險 籲把握「黃金五年」確診期減併發症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發現,兩成糖尿病患者屬於早發性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僅30歲,當中三成患者體重正常,顯示年輕及身型纖瘦人士亦有可能罹患糖尿病。中大呼籲市民宜定期檢查,一旦確診可把握「黃金五年」及早治療,配合血糖控制、情緒管理及藥物治療,以減低失明、腎衰竭、糖尿腳截肢,以至癌症等併發症出現的機會。

 

糖尿病分1型及2型。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不斷地破壞胰臟細胞;而2型糖尿病即身體對胰島素出現抗拒或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現時,香港約有十分之一人口患有糖尿病,當中九成半患者為2型糖尿病,他們大部分不知道自己已患有糖尿病。

 

早發性糖尿病以40歲前確診為分水嶺,佔全港糖尿病病例的兩成,且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預計至2030年,早發性糖尿病個案將增加兩倍。由於患者大多正值人生及事業高峰期,各種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會令患者及其家人身心困擾。

 

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於1995年至2009年間進行有關早發性糖尿病的研究,分析了一萬多個糖尿病個案,兩成糖尿病患者屬於早發性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僅30歲,當中三成患者體重正常,顯示年輕及體重正常人士亦有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指出,是項早發性糖尿病研究發現,相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病人出現末期腎衰竭的機會高出五倍,出現心血管疾病更高出十五倍。由於早發性2型糖尿病的病人發病早,如不妥善做好血糖管理,約六十歲時致命併發症就會陸續湧現。「約五成年輕患者有高血壓,七成半有高膽固醇,加上他們普遍忽略治理,所以這些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及腎病的風險較遲發性糖尿病患者高出達48% 及35%,情況不容忽視。」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陸安欣醫生表示,遺傳及生活習慣是導致早發性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有五至六成早發性糖尿病個案跟家族史有直接關係。若父母親其中一方或兩人皆患有糖尿病,子女患上糖尿病的機會將分別增加三倍和六倍。此外,急速轉變的生活模式、過於豐盛的飲食習慣、工作繁忙導致缺乏運動等,均令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

 

糖尿病是無聲無息的慢性病,初期患者往往無任何明顯病徵,到併發症出現時病情已相對嚴重,對身體器官造成無可逆轉的傷害。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蘇詠儀醫生提醒:「市民應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時常留意自己的血糖水平及進行定期檢查,以把握『黃金五年』(即發病頭五年)及早確診和治療。」

 

中大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亦提醒患者,切勿自行購買成藥控制糖尿病。由於胰臟分泌出來的胰島素不時出現變化,須由醫生的專業判斷調整用藥。因此,患者應每年就糖尿病併發症風險進行全面而有質素的定期檢測,以掌握病情。

 

中大糖尿病團隊早於二十多年前已進行有關早發性糖尿病的研究,並積極推動糖尿病全面評估。於2005年,中大成立「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透過轄下的「丘中傑糖尿病檢測中心」,為社區提供全面的糖尿病併發症檢測及風險評估服務。糖尿病確診患者亦可利用中心提供的「糖尿病預測及診斷服務」,把握「黃金五年」的治療機會。市民如欲了解詳情及預約服務,可致電中心熱線2647 8806。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蘇詠儀醫生

(左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蘇詠儀醫生、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和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陸安欣醫生發布有關早發性糖尿病的研究。

更多新聞稿

中大發現年輕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終生風險高達90%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70%

中大發現年輕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終生風險高達90%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70%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正下降 唯年輕糖尿病患者情況未見改善

中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正下降 唯年輕糖尿病患者情況未見改善

研究
中大研究指朋儕關顧 可減少受情緒困擾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中大研究指朋儕關顧 可減少受情緒困擾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中大研究顯示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DNA端粒長度可用於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

中大研究顯示DNA端粒長度可用於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研究
中大醫學院陳重娥教授獲頒國際獎項以表揚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貢獻

中大醫學院陳重娥教授獲頒國際獎項以表揚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發現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中大研究發現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患者患抑鬱症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 倡以一分鐘問卷及早評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

中大發現糖尿患者患抑鬱症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 倡以一分鐘問卷及早評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國糖尿病護理系統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國糖尿病護理系統

研究
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發現預測中國人糖尿病的基因標記

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發現預測中國人糖尿病的基因標記

研究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研究
中大醫學院領導國際研究顯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

中大醫學院領導國際研究顯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

研究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表揚研究成就及貢獻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表揚研究成就及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獎項及榮譽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囊性纖維化與糖尿病關連的原因

中大研究發現囊性纖維化與糖尿病關連的原因

研究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質素欠佳 中醫耳穴療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及控制血糖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質素欠佳 中醫耳穴療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及控制血糖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