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magic-and-hkstp-join-hands-to-organise-the-microbiome-summit-2023-hong-kong-as-a-regional-hub-for-microbiome-industry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magic-and-hkstp-join-hands-to-organise-the-microbiome-summit-2023-hong-kong-as-a-regional-hub-for-microbiome-industry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和香港科技園公司今日於香港科學園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峰會雲集20多位腸道微生態科研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及醫療產業人士,探討利用腸道微生態科研的高速發展,打造香港成為創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 

 

 腸道微生態的臨床應用

 

腸道內有一億個神經元,比脊髓上的神經元還要多,因此腸道被稱為「人體第二個大腦」。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腸道細菌產生的神經遞質不單影響腸胃功能,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免疫力低、過敏、肥胖、結腸癌、自閉症、抑鬱症及腦退化等也與腸道微生態息息相關。因此腸道微生態勢將成為多種疾病的新一代檢測和診斷工具。

 

嶄新醫療科技令腸道微生態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腸道微生態轉化成口服藥物,治療可致命的難辨梭菌感染。中大醫學院亦成功研發偵測大腸瘜肉及早期腸癌的細菌基因標記,並在本地市場推出。隨着生物科技起飛,新一代益生菌將有助治療結腸癌、糖尿病、肥胖、自閉症和腦退化等疾病。 

 

中大醫學院是研發應用腸道微生態的先驅

 

中大醫學院匯聚世界級的腸道微生態專家,一直領導全球腸道微生態的科研發展。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扎根香港科學園,匯聚國際專家人才的樞紐,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及其生物醫藥生態圈攜手推動相關轉化研究。

 

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所得到英國專家認可的腸道菌移植(FMT)中心,中大醫學院自2015年起已進行了近550宗FMT治療,這數字更是歐洲17個中心總和的三分之一,足見本港有經驗、知識、技術和專才成為開發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的亞洲龍頭。過去20多年,中大醫學院研發的多項非入侵性消化道癌症的生物標記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團隊的其他研發項目包括自閉症、長新冠、克隆氏症診斷等。團隊亦自2019年起,與內地多間醫院建立網絡,收集全球最大規模、涉及 10萬名母嬰的樣本庫,以了解初生嬰兒的腸道微生態對健康的影響。 

 

陳家亮教授

陳家亮教授 (右) 指出,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他呼籲政府加快推動粤港澳大灣區的新醫藥認證,香港應聯同大灣區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用以審批三地的創新藥物研發,並提倡在落馬洲河套區建造現代版挪亞方舟,用作儲存數量龐大的腸道微生態生物樣本。

黃克強先生

黃克強先生表示,科技園公司一直與「官產學研」各方緊密合作,為科研人才提供全面的生態圈支援,協助他們將醫療科研轉化,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造福人群。

香港有條件成為亞太區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樞紐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表示:「香港絕對有條件成為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因為我們有國際級科研人才、先進技術及知識產權保障。而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我們呼籲政府加快推動粤港澳大灣區的新醫藥認證,香港應聯同大灣區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用以審批三地的創新藥物研發。相信這個法定機構能有效吸引醫藥企業及人才,把香港打造成創新醫藥創科樞紐。

 

政府早前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土地、人才和資金等各方面提出發展策略,足見現在是推動『官產學研』合作的關鍵時機。我們亦提倡在落馬洲河套區建造現代版挪亞方舟,用作儲存數量龐大的腸道微生態生物樣本。」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表示:「我們很榮幸與中大醫學院和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合辦是次『微生態峰會』,將香港於腸道微生態研發領域的科研成就推廣至大灣區以至亞太區。科技園公司一直與『官產學研』各方緊密合作,為科研人才提供全面的生態圈支援,協助他們將醫療科研轉化,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造福人群。過去五年,科學園內的生物醫藥公司從50家增加至目前約180家,反映醫療科技市場持續發展。

 

我們將會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及政府《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機遇,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支援更多創科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

 

「微生態峰會2023」舉辦多場座談會,由來自世界多國的重量級學者和醫藥企業領袖,討論如何把握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

 

可按附件瀏覽更多詳情。

 

微生態峰會2023

 「微生態峰會2023」主禮嘉賓包括(左起)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主任黃秀娟教授、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教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

微生態峰會2023

「微生態峰會2023」吸引逾400名來自各地的與會者。

 

更多新聞稿

中大「三歲定八十」跨學科研究 拆解懷孕期腸道微生態如何降低嬰兒患炎症性腸病風險

中大「三歲定八十」跨學科研究 拆解懷孕期腸道微生態如何降低嬰兒患炎症性腸病風險

研究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展示香港轉化研究成果

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展示香港轉化研究成果

里程碑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研究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研究
中大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微生態發展遲緩 糞便細菌基因可及早識別患者

中大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微生態發展遲緩 糞便細菌基因可及早識別患者

研究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揭腸道微生態失衡為「炎症性腸病」致病關鍵 團隊獲近1,600萬港元資助成立全球數據庫 致力遏止全球個案上升

中大揭腸道微生態失衡為「炎症性腸病」致病關鍵 團隊獲近1,600萬港元資助成立全球數據庫 致力遏止全球個案上升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