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introduces-asias-first-gastric-pacemaker-to-restore-digestive-function-in-gastroparesis-patient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introduces-asias-first-gastric-pacemaker-to-restore-digestive-function-in-gastroparesis-patients

亚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瘫病人恢复消化功能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的内科及外科团队在2014年3月成功合作,完成亚洲首宗为「胃瘫」病人植入「胃起搏器」的手术。该名病人患上「胃瘫」已16年,期间多次因胃功能失调而严重影响学业以至日常生活,在手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现已回复正常,可如常进食。目前仍没有可以彻底根治「胃瘫」的方法,一般只有透过服药减轻症状。此崭新医学技术将可为此症的病人带来曙光。 

 

胃功能失调是胃功能紊乱或失调所引起之病症统称,本港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位患者,病包括胃痛、胃灼热、胃胀及易饱等。患者胃痛发作时无法专注エ作或学业,影响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要经常到急症室求诊。患者当中更有20-30%「胃瘫」的个案。

 

正常情况下,胃部肌肉会在人体进食时放松,以扩大胃部容量来容纳食物;待消化完毕后,胃部肌肉则会慢慢收缩达至排空作用,将食靡向下推入肠道。「胃瘫」即是胃部出现动力障碍,如进食时胃部没有如常扩大,患者即使进食不多亦很快会有饱腹感觉。胃蠕动欠佳亦会影响排空功能,令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内,延长饱滞的感觉。 

 

「胃起搏器」的运作原理与常见的「心脏起搏器」相似,透过微创手术把约6厘米长的仪器植入患者体内,以电击刺激胃部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恢复胃部蠕动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让患者能如常进食。 

 

负责是次手术的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外务)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表示:「这个手术为时超过100分钟,是首次将『胃起搏器』应用华裔病人上,象亚洲区治疗胃瘫病人的一大突破。胃瘫可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进食,以至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令病人变得衰弱。我们很高兴看到病人在接受手术后,半年内已经增重了5磅。」 

 

现时较轻微的胃功能失调患者一般只能靠控制胃酸分泌或促进胃部蠕动功能的药物纾缓病,减少胃部不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但这些药物的成效却因人而异、未必能帮助所有患者改善病情。「胃起搏器」可为这类病人带来曙光。 

 

医学界至今仍未完全掌握「胃功能失调」的成因,而且一般人偶然也会有以上症状。要准确诊断「胃功能失调」个案,便要靠内科团队配合,作出详细的检查。由胃部病亦可能源自上消化道的严重疾病,如胃癌、食道癌、胃溃疡等,故病人一般要先进行上消化道内视镜(俗称「胃镜」)检查,排除胃部不适源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兼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远教授表示:「胃功能失调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患者身体一般也很健康。患者的肠胃功能紊乱,可能是源自不良饮食习惯、压力、睡眠失调、受情绪影响等。由脑部能够调节肠胃感觉、蠕动、消化、甚至免疫等功能,患者如果受压力或情绪影响,也有机会令病情加重。除了用药纾缓病情外,我们一般也会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饱等,以助减轻病情。」 

 

是次引入「胃起搏器」的成功个案,显示了医学科研的成果能推动医疗发展,让广大病人受惠,对医学界贡献极大。中大医学院将明年初正式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与工程学院合作,致力研究及开发最新的高端医学科技,期望能引入更多崭新的医疗技术,造福更多病患者。

 

亚洲首位接受「胃起搏器」植入手术的「胃瘫」病人陈志杰

亚洲首位接受「胃起搏器」植入手术的「胃瘫」病人陈志杰(中)与负责手术的医生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外务)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右)及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兼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远教授(左)合照。赵教授及胡教授分别手持约6厘米长的「胃起搏器」及监测仪器。

赵伟仁教授(右)示范植入「胃起搏器」的腹腔镜手术。

赵伟仁教授(右)示范植入「胃起搏器」的腹腔镜手术。「胃起搏器」以电击刺激「胃瘫」病人的胃部,恢复胃部蠕动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让病人能如常进食。

23岁的陈志杰(右)自7岁开始已受「胃瘫」影响,不能如常进食

23岁的陈志杰(右)自7岁开始已受「胃瘫」影响,不能如常进食,严重影响学业及日常生活。植入「胃起搏器」后,他的消化系统功能已回复正常。

更多新闻稿

中大率先引入无创经口内镜贲门切开术治疗食道功能失调症

中大率先引入无创经口内镜贲门切开术治疗食道功能失调症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成功研发可在体内快速传输的「生物合成软体微型机械人」 突破现有仪器限制 深入狭窄腔道治疗消化道疾病

中大成功研发可在体内快速传输的「生物合成软体微型机械人」 突破现有仪器限制 深入狭窄腔道治疗消化道疾病

研究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与辅导教师协会最新调查显示 本港学生患「肠易激」情况令人关注 疫情下压力上升 吁留意肠胃问题或反映情绪健康响起警号

中大与辅导教师协会最新调查显示 本港学生患「肠易激」情况令人关注 疫情下压力上升 吁留意肠胃问题或反映情绪健康响起警号

研究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内镜手术机械人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大肠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内镜手术机械人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研究证实低剂量三环抗抑郁药有助改善难治性胃功能失调

中大研究证实低剂量三环抗抑郁药有助改善难治性胃功能失调

研究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国际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率先将「文物观赏」融入医学教育 效法耶鲁医学院模式 提升观察及表达能力 裨益临床诊症

中大率先将「文物观赏」融入医学教育 效法耶鲁医学院模式 提升观察及表达能力 裨益临床诊症

教育
中大开展国际大型网上课程平台Coursera首个英语中医课程 普及教育助推广中医药至全球

中大开展国际大型网上课程平台Coursera首个英语中医课程 普及教育助推广中医药至全球

教育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国际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结盟 共同研发创新医学科技治肠胃病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结盟 共同研发创新医学科技治肠胃病

国际合作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研究
中大推全港首个「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助患者控制病情并纾缓疲劳及认知症状

中大推全港首个「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助患者控制病情并纾缓疲劳及认知症状

研究
中大医科生研究发现本港高血压人士药物依从性未如理想 仅五成患者血压受控

中大医科生研究发现本港高血压人士药物依从性未如理想 仅五成患者血压受控

研究
中文大学与伦敦帝国学院共同推动创新医疗科技

中文大学与伦敦帝国学院共同推动创新医疗科技

国际合作
中大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 促进医学及工程跨学科合作 转化尖端科技至临床应用

中大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 促进医学及工程跨学科合作 转化尖端科技至临床应用

捐款
中大欢迎政府资助大肠癌筛查 全港性大肠癌筛查计划结果显示约一成半参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变

中大欢迎政府资助大肠癌筛查 全港性大肠癌筛查计划结果显示约一成半参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变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诊治水平 造福人类健康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诊治水平 造福人类健康

研究
中大在内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无创内镜机械人手术

中大在内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无创内镜机械人手术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发现本港三成无病征的市民被确诊有大肠癌前期肿瘤

中大发现本港三成无病征的市民被确诊有大肠癌前期肿瘤

研究
中大发现脂肪肝患者患大肠瘜肉机会较高

中大发现脂肪肝患者患大肠瘜肉机会较高

研究
中大引进双球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

中大引进双球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

临床服务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