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gist-eth-zurich-establish-joint-laboratory-on-nano-technology-for-gastrointestinal-and-cardiovascular-dis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gist-eth-zurich-establish-joint-laboratory-on-nano-technology-for-gastrointestinal-and-cardiovascular-diseases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南韓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以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三所院校,今天(11月29日)宣佈合作成立「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攜手研究和發展創新科技,包括微米或納米機械人,以應用於檢測及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消化道及心血管病為全球主要致命疾病

消化道和心血管疾病為全球最常見的健康問題,當中食道癌、胃癌及大腸癌此三種消化道癌症均位居全球十大癌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統計數字,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和中風) 是全球頭號殺手,於2015年大概有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世界總死亡人口逾三成。日前本港衞生署在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中預測,未來十年30至74歲人口當中,逾一成會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然而,現今用於管理和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的醫療技術,存在許多限制和不足的地方。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提升,「微米/納米機械人」及納米技術被視為可以改善臨床診治的方法之一。有見及此,中大、DGIST及ETH Zurich三間世界知名學府成立一所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如何有效地應用創新科技來應對全球消化道和心血管病。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對三方合作表示高興:「DGIST及ETH Zurich於推動科學及技術進步,尤其在利用微米或納米機械人和納米技術的創新科技上極具領導地位。中大則擁有強大的臨床研究基礎,以及在發展創新醫療科技和生物醫學工程方面的豐富經驗。我們預期這次三方合作將集合各家的長處及經驗,為消化道和心血管疾病提供嶄新的治療方案,以最終達致造福全球病人的目標。」

 

三方合作發展創新醫學科技供臨床應用

「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成立的目標,是推動有關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研究及學術交流,以促進知識轉移至臨床應用和培訓工作的層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Bradley NELSON教授表示:「我們的『多尺度機械人實驗室』為一個研究機械人及相關系統的跨專門小組。我們亦有強大團隊專門研究及開發用作製造和組裝微米/納米機械人部件所需的工具和程序。我們與DGIST早於2013年起合作發展有關心血管疾病的創新科技。本院於今年3月亦與中大結盟,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以協助治療腸胃疾病。現在我們三方築成協作橋樑,相信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南韓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機械人工程學系生物微米機械人研究所所長崔弘洙教授表示:「作為韓國(南韓)頂尖科學及技術研究單位,我們的『生物微米機械人研究所』專注研究微米機械人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於2013年我們與ETH Zurich合作成立了微型機械人研究中心 (DEMRC), 以發展醫學用微型機械人及全新低入侵性技術,務求以創新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此中心開展了以磁力導航的心血管導管及微型機械人介入技術治療血管栓塞。現在我們與中大的結盟將進一步加強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技術轉移及臨床研究。」

 

「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的三大研究課題

「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在未來五年將集中研究三大課題,包括一)發展全面檢查小腸的創新科技、二)針對現有技術難以診治的腸道疾病進行研究,及 三)開發治療腸胃和心血管疾病的創新科技。

 

在實際應用上,研究小組將設計和開發一個「以磁力驅動的機械人平台」,配合創新技術於腸胃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另一個新技術是運用一個「磁力導航的微型內窺鏡」進行小腸檢查,整個過程只需約30分鐘,僅為現時全面檢查小腸程序所需的一半時間。研究人員亦將探索「磁力導航導管」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臨床應用。

 

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表示:「中大醫學院的團隊在腸胃疾病方面的研究一直具有國際領導地位。多年來,我們的研究已改寫了全球多國對預防及治療胃出血的臨床指引,近年更發現不少消化道癌症的早期標記、發展嶄新腸胃內鏡技術等。另一方面,中大工程學院的學者在研發醫療機械人上亦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矚目成就。我們深信與DGIST和ETH Zurich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推動本地以至全球醫療技術進步,為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

 

促進三地跨學科交流和增加培訓機會

除了研究項目,結盟另一主要目標是促進三所大學的師生交流,提升跨地域和跨學科的技術和知識轉移機會。

 

三間學府將定期舉行研討會等,以分享研究成果及進一步探索共同目標。團隊亦計劃為三所大學開辦暑期研習課程,交流最先進的醫療機械人技術,了解尖端的科技設施。

 

有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於1963年,為研究型綜合大學,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蹈厲奮發,志在千里。

 

中大醫學院成立於1981年,多年來在教學、科研及臨床方面具有卓越成就。更在2017年QS世界大學醫學院排名位列全球前50。在發表研究成果方面,中大的成績粲然可觀。無論在專門領域的學報,還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期刊,如《自然》、《科學》、《新英倫醫學雜誌》、《刺針》,都可見中大學人的文章。http://www.cuhk.edu.hk  

 

有關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 (DGIST)

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 (DGIST) 是韓國四大科學技術院 (ISTs) 之一,在推動國家科技進步方面擔當重要位置。

 

DGIST於2004年成立時為一所研究院,至2011年正式成為研究型综合大學,開設研究生課程,並於2014年開設本科課程。DGIST於過去十數年努力追求創新,通過教育和研究的創新融合致力培養人才,以促進國家科技進步,以及成為「世界頂尖研究型综合大學」。http://www.dgist.ac.kr

 

有關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

根據2017年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於工程與技術學科領域位列全球第5最佳學府。歷年有超過20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該校就學或任教,當中包括愛因斯坦。

 

學院由瑞士聯邦政府於1855年創立,目標是教育及培訓工程師和科學家。作為歷史悠久及享譽全球的學府,ETH Zurich亦擔當瑞士國家科學及技術中心的角色。https://www.ethz.ch

 

 (左起)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Bradley NELSON教授、南韓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機械人工程學系生物微米機械人研究所所長崔弘洙教授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教授於簽署成立「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諒解備忘錄後合照

(左起)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Bradley NELSON教授、南韓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機械人工程學系生物微米機械人研究所所長崔弘洙教授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教授於簽署成立「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諒解備忘錄後合照

 

 崔弘洙教授表示「導絲微型機器人」或能應用於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崔弘洙教授表示「導絲微型機器人」或能應用於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Prof. Dr. Bradley NELSON (right) displays animation of an innovative magnetic guided endoscope for small intestine check-up.

Bradley NELSON教授(右)展示「磁力導航的微型內窺鏡」進行小腸檢查的模擬片段。

Prof. Li ZHANG (right) says in combination with endoscopy, microbots can help enhance the imaging contrast, direct drug delivery and provide localized therapy with high precision in vivo.

張立教授(右)指微型機械人配合內窺鏡,能有助提高影像掃描效果、傳送藥物和提供精準的局部治療。

 Prof. Philip CHIU says the collaboration targets to transform the research projects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coming five year time.

趙偉仁教授表示目標在未來五年將研究項目實踐於臨床應用。

更多新聞稿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國際合作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研究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研究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夥澳洲專家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 獲近年最大研究資助金額 勢揭腸道微生物群之謎

中大夥澳洲專家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 獲近年最大研究資助金額 勢揭腸道微生物群之謎

研究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國際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診治水平 造福人類健康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診治水平 造福人類健康

研究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亞洲首個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亞洲首個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

研究
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治療中耳炎患者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治療中耳炎患者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研究
中大領導亞洲多地專家進行研究顯示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手術」減出血量及加快術後痊癒

中大領導亞洲多地專家進行研究顯示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手術」減出血量及加快術後痊癒

研究
中大與輔導教師協會最新調查顯示 本港學生患「腸易激」情況令人關注 疫情下壓力上升 籲留意腸胃問題或反映情緒健康響起警號

中大與輔導教師協會最新調查顯示 本港學生患「腸易激」情況令人關注 疫情下壓力上升 籲留意腸胃問題或反映情緒健康響起警號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國際合作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研究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胰臟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女性上升幅度較高

中大醫學院發現胰臟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女性上升幅度較高

研究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公布首3,500名市民篩查結果 顯示「一站式多樣癌症篩查」有效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公布首3,500名市民篩查結果 顯示「一站式多樣癌症篩查」有效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研究證實低劑量三環抗抑鬱藥有助改善難治性胃功能失調

中大研究證實低劑量三環抗抑鬱藥有助改善難治性胃功能失調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炎症綜合指數持續達標 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大研究證實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炎症綜合指數持續達標 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
陳家亮教授成首位華人獲頒「美國腸胃科醫學院國際領袖大獎」

陳家亮教授成首位華人獲頒「美國腸胃科醫學院國際領袖大獎」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研究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教育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啟動 免費為萬名市民進行檢測 研肥胖與多種癌症關係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啟動 免費為萬名市民進行檢測 研肥胖與多種癌症關係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研究
中大首次舉辦「大腸癌關注月」

中大首次舉辦「大腸癌關注月」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公布全球首項「針對亞士匹靈引致腸道出血」的新發現 停服亞士匹靈可增加患嚴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逾六成

中大公布全球首項「針對亞士匹靈引致腸道出血」的新發現 停服亞士匹靈可增加患嚴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逾六成

研究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研究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捐款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和澳門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太區首三位 中大成立資料庫助市民增加認知

香港和澳門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太區首三位 中大成立資料庫助市民增加認知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臨床服務
中大四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為本港院校之冠

中大四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為本港院校之冠

獎項及榮譽
中文大學舉辦「沙士十年 — 醫護專業人員研討會」 回顧與前瞻 提升防治傳染病工作

中文大學舉辦「沙士十年 — 醫護專業人員研討會」 回顧與前瞻 提升防治傳染病工作

研討會
中大率先利用嶄新生物阻抗多頻譜技術 及早檢測末期腎衰竭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中大率先利用嶄新生物阻抗多頻譜技術 及早檢測末期腎衰竭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
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利國偉心血管治療中心正式開幕 配備先進設備及專業技術 服務全港心血管病患者

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利國偉心血管治療中心正式開幕 配備先進設備及專業技術 服務全港心血管病患者

里程碑
中大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中大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研究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發現男性賀爾蒙誘發肝癌基因 解開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之謎

中大發現男性賀爾蒙誘發肝癌基因 解開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之謎

研究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