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shows-dna-telomere-length-can-predict-the-decline-in-kidney-function-in-diabetes-patient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shows-dna-telomere-length-can-predict-the-decline-in-kidney-function-in-diabetes-patients

中大研究顯示DNA端粒長度可用於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聯同悉尼大學和西悉尼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一種DNA特性可用於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的情況。研究人員跟進了逾4,000名2型糖尿病華人患者的個案長達14年,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型、最詳盡及跟進時間最長。研究詳情已於醫學期刊Diabetologia上發表。

 

2型糖尿病是導致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導致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這種併發症在亞洲人當中非常普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致力尋找有效的生物標記,希望能夠及早找出具較高風險併發末期腎衰竭或腎功能急速衰退的2型糖尿病患者,並於早期作出干預。

 

端粒是每條DNA的末端部分,包含着重複的基因編碼,並且會隨着細胞分裂而愈縮愈短。DNA端粒縮短與重複的基因編碼流失相關,象徵細胞衰老。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於2020年公布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已經證明DNA端粒縮短是有效的生物標記,能夠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患有末期腎衰竭的糖尿病患者 DNA 端粒長度較短

 

在是次研究中,團隊分析了4,085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數據,這些數據來自1995年成立的「香港糖尿病登記資料庫」。研究人員從患者白血球中提取DNA,量度他們於基線(即加入研究時)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並跟進這些個案逾14年。結果發現564名在此期間併發末期腎衰竭的患者,他們在基線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相比沒有併發末期腎衰竭的患者較短。詳細結果如下:

 

併發末期腎衰竭的

糖尿病患者

(564)

沒有併發末期腎衰竭的

糖尿病患者

(3,521)

基線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單位)

4.2

4.7

 

由中年開始,因為正常衰老,一般人的腎功能指標「估算腎小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會由基線值每分鐘約100毫升,每年下跌1%。一般糖尿病患者的eGFR則會以兩倍速度下降。當eGFR跌至低於每分鐘15毫升,便屬於末期腎衰竭,需要接受透析治療。

 

今次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每縮短一個單位,出現末期腎衰竭的風險則增加20%。調整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別和基線時的腎功能)後,這種關聯仍然十分明顯。此外,基線「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較短的患者,他們的eGFR以每年超過4%的速度急速下跌,反映其腎功能於10年間喪失了40%。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教授表示:「除了傳統的風險因素外,我們的新發現反映DNA端粒長度可作為生物標記,用於識別具有末期腎衰竭和腎功能急速衰退風險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進行個人化和較高強度的治療。早期干預和治療有助減慢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速度,並可避免情況惡化為末期腎衰竭。」

 

今次研究是全面評估基線「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與2型糖尿病患者腎病發展之關聯的最大型前瞻性研究,14年的跟進時間也是同類研究報告中最長。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補充:「高質素的數據庫、生物樣本及研究方法,為我們的統計分析提供充足的支持,以證明DNA端粒長度在預測患者出現如腎衰竭等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糖尿病是『沉默的殺手』,在傳統風險因素以外找到能夠準確預測相關併發症的生物標記,有助我們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個人護理,降低住院率、殘疾率和過早死亡的風險。」

 

這個研究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研究影響基金及其他資助支持。

更多新聞稿

中大發現年輕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終生風險高達90%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70%

中大發現年輕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終生風險高達90%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70%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中大研究顯示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正下降 唯年輕糖尿病患者情況未見改善

中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正下降 唯年輕糖尿病患者情況未見改善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國糖尿病護理系統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國糖尿病護理系統

研究
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發現預測中國人糖尿病的基因標記

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發現預測中國人糖尿病的基因標記

研究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研究
中大醫學院領導國際研究顯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

中大醫學院領導國際研究顯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

研究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表揚研究成就及貢獻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表揚研究成就及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獎項及榮譽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研究
中大醫學院陳重娥教授獲頒國際獎項以表揚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貢獻

中大醫學院陳重娥教授獲頒國際獎項以表揚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發現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中大研究發現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研究指朋儕關顧 可減少受情緒困擾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中大研究指朋儕關顧 可減少受情緒困擾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患者患抑鬱症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 倡以一分鐘問卷及早評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

中大發現糖尿患者患抑鬱症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 倡以一分鐘問卷及早評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年輕及體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風險 籲把握「黃金五年」確診期減併發症機會

中大研究顯示年輕及體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風險 籲把握「黃金五年」確診期減併發症機會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囊性纖維化與糖尿病關連的原因

中大研究發現囊性纖維化與糖尿病關連的原因

研究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質素欠佳 中醫耳穴療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及控制血糖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質素欠佳 中醫耳穴療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及控制血糖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