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成立全球首个华人「早发性认知障碍症」研究登记册
为了解早发性认知障碍症对华人的影响及其成因,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脑神经科团队获种子基金有限公司支持,成立了一个专为65岁以下认知障碍患者而设的研究登记册。
认知障碍症普遍被认为是长者专属的问题,但不少外国的研究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医学界定义为「早发性认知障碍症」。虽然社会对这种病症开始关注,但一直未有就华人患上此症之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任何研究。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 最年轻只有38岁
中大研究团队对64位曾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威尔斯亲王医院脑神经科认知障碍诊所应诊的患者进行研究。他们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而最年轻的患者发病时只有38岁。中大研究发现阿兹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是认知障碍症最常见的成因,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为第二常见成因,有接近三分之一早发性患者是由此症所致。其他成因还包括非典型柏金逊症候群(atypical parkinsonism) 、血管性认知障碍症(vascular dementia)、酒精性认知障碍症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区颕芝医生表示:「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是引致早发性认知障碍症的第二常见成因,但至今仍鲜为人知。它的初期病征常被误作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更年期。患者和家人往往要几经折腾及多番检查才获确诊此病。」
额颞叶型认知障碍难断症 病者常被误诊
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是因大脑额叶及颞叶萎缩引起的逐渐性脑部退化疾病。患者多在40至60岁发病,并没有特定的初期征状,难以确诊。患者可能出现性格及情绪转变,行为怪异和语言障碍,患病初期的结构性磁力共振影像往往显示正常,所以难以诊断。
中大医学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朱昭颖教授解释:「早期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磁力共振影像可能显示为正常,只有功能性的脑素描(即正电子扫描[SPECT]或单光子断层扫描[PET])才能显示早期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的功能性改变。虽然此两种扫描能有助诊断早期的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但有关的扫描仪器并不普及,而且病人需要接受含放射性的物质的注射。我们在是此次研究中尝试运用一种先进的磁力共振序列-动脉自旋标记技术(MRI-ASL),在单一扫描中同时寻找出脑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
研究冀提升公众对「早发性认知障碍症」的认识 了解照顾者压力
在此项研究中,专家们亦为早期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照顾者作压力评估。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研究助理教授及临床心理学家黄沛霖博士表示:「超过70%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照顾者有显著的压力,甚至比中风患者的照顾者的压力要高出很多。」
大部分患者的家人需要全职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时间、体力及精神上的负担。此外,部分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患者会在公众场所出现不恰当的社交行为,令照顾者感到十分尴尬及难堪。很多时候,家人需要放弃工作以照顾患者,令家庭出现经济问题。以上种种除了对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家人造成沈重的负担外,亦为家庭的前景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增添巨大的心理压力。
研究协作单位种子基金有限公司发言人陈吴毓玲女士表示:「我们决定资助这个项目,因为我们5名孩子中有一个患有专注力失调症,他是通过一位美国精神科医生使用脑扫描技术而得到正确诊断,并接受合适的治疗。我们的脑只有3磅,但会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两年前我们得悉香港中文大学正在计划进行早发性认知障碍症和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的先进研究,因而决定资助这个有意义的计划。通过中大这些研究,能让香港走在脑神经研究的领先阶段。我们鼓励政府和其他基金会继续支持这些工作以实践『更好的脑健康,更好的生活』。」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教授莫仲棠教授总结:「年轻人也能患上认知障碍症。到现时为止,我们估计香港有3,100个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患者。额颞型认知障碍症是这组病人里第二常见的成因。我们建议如果大众发现身边的亲友出现之前提及的性格及行为转变初期征状,就应寻求医生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