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unveils-the-evolutionary-history-of-medically-important-mites-laying-the-genomics-groundwork-for-diagnosis-of-and-intervention-in-mite-allergy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unveils-the-evolutionary-history-of-medically-important-mites-laying-the-genomics-groundwork-for-diagnosis-of-and-intervention-in-mite-allergy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蟎蟲是令人類過敏的主要源頭。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一項突破性研究,與來自廣州、深圳、無錫、澳門、泰國、南韓及新加坡等地的院校合作,成功揭開「無氣門蟎」的進化過程,為「蟎過敏」的診斷和干預奠定了基因組學基礎,有助加強防治蟎過敏。研究結果已在著名國際進化生物學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發表。

 

左起:溫芷柔博士、徐國榮教授、梁詩彥醫生、熊慶博士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成功揭開「無氣門蟎」的進化過程,為「蟎蟲過敏」的診斷和干預奠定了基因組學基礎,有助加強防治蟎過敏。

左起: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前博士後研究員溫芷柔博士、徐國榮教授、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以及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熊慶博士。

 

蟎蟲是港人最主要的致敏原嚴重可致命
 

過敏性疾病屬於免疫系統疾病,特徵是出現以 IgE(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免疫反應,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在兒童中尤為常見及危險,例如嚴重的哮喘發作有機會致命。逾半本港人口患有至少一種過敏性疾病,兒童個案(14 歲以下)的數字在過去數十年間更不斷飆升,其中家居塵蟎是本港約 40%至60% 過敏人士的主要致敏原因。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指出:「蟎過敏的常見反應包括鼻癢、打噴嚏、鼻塞和夜晚出現較嚴重的咳嗽。若患者攝入被蟎蟲污染的食物,會出現呼吸急速、喉嚨腫脹、暈眩,甚至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

 

無氣門蟎由家居塵蟎、倉儲蟎和寄生蟎(如疥蟎)組成,是一組快速進化的小生物群。家居塵蟎和倉儲蟎這兩種非寄生蟎蟲,在人類生活環境中較為常見,亦是導致人類過敏的主要物種,當中家居塵蟎造成的過敏情況較多。梁醫生說:「倉儲蟎會在儲存不當的食物粉末中出現,塵蟎則依附於家居床褥及毛絨玩具,疥蟎引致的疥瘡更會在擠逼的環境下迅速傳播。故此,我們必須找到有效方法來預防這些蟎蟲可能造成的影響。」

 

團隊多年來致力研究蟎蟲基因組學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徐國榮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致力研究蟎蟲基因組學十多年。團隊利用六個優質基因組對無氣門蟎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並揭開蟎蟲由「出現」至演化成「極端多元化」這過程的進化史。

 

團隊成員、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前博士後研究員溫芷柔博士解釋:「無氣門蟎在不同進化過程中,通過廣泛基因家族擴展加強其適應能力。我們這項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全面說明了這些可致過敏無氣門蟎的進化過程,包括這些蟎蟲如何從土壤蟎蟲中分化出來,再快速進化,並迅速適應人類環境。」

蟎蟲進化過程

團隊證實「無氣門蟎」的進化過程當中涉及廣泛基因組變異,並透過「水平基因轉移」引入了具重要功能的基因,加強了蟎蟲在不同環境的適應力。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熊慶博士表示:「蟎蟲原本被認為和蜱蟲屬於同一單系,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反駁了這個說法。團隊的可靠基因組學證據證明了無氣門蟎與植物寄生蟎和土壤蟎才是屬於同一單系。我們亦清楚地描繪了無氣門蟎的整個進化過程,當中涉及廣泛的基因組變異。據我們估計,無氣門蟎的祖先大約在 4.18 億年前從土蟎中分支出來,發展出共生的生活模式,及後再經歷過至少兩輪的分化。」

 

研究團隊發現在第一輪(2.78億年前)分化中,非寄生的倉儲蟎祖先與需要寄生的外寄生蟎分開並獨立進化。第二輪(2.12 億年前)分化則發生在外寄生蟎祖先中,例如疥蟎這種寄生於皮膚的蟎蟲隨著基因丟失而發展出特定生態的適應性;原始的家居塵蟎則通過基因擴展獨立地逆轉了祖先的寄生特性(1.45億年前),成為人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水平基因轉移」指跨越生殖屏障的遺傳信息轉移,例如細菌和動物之間出現的基因共享。徐國榮教授補充:「在無氣門蟎的基因組分析中,我們發現了許多來自土壤細菌的異常基因水平轉移。這些轉移引入了具重要功能的基因,加強了蟎蟲的適應力,尤其在解毒和消化方面。由於人類並沒有這些基因轉移,因此它們可被視為防治無氣門蟎的理想藥物靶點,針對這些獨特基因可以找出合適的化合物作為有效控制蟎蟲的工具。」

 

團隊希望這項突破性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能增加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對無氣門蟎的認識,為他們提供全面的基因組學資源,最終有助於蟎過敏的臨床診斷和干預。

更多新聞稿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揭示曱甴新型致敏原 有助開發精準免疫治療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揭示曱甴新型致敏原 有助開發精準免疫治療

研究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研究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發現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 有助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

中大發現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 有助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

研究
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結合藥物及基因測試 實現「精準個人化治療」 為難治型兒童血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結合藥物及基因測試 實現「精準個人化治療」 為難治型兒童血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研究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研究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兒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兒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研究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研究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研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田園生活有助預防兒童罹患哮喘

中大研究發現田園生活有助預防兒童罹患哮喘

研究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研究
中大設計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

中大設計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里程碑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研究證輪狀病毒疫苗對香港兒童非常有效

中大研究證輪狀病毒疫苗對香港兒童非常有效

研究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研究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研究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捐款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國際合作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里程碑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本港學童便秘與家庭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中大發現本港學童便秘與家庭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