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遲發性肌張力失調是由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引起,導致腦內多巴胺受體的反應過敏,服用這些藥物後可能經過數天至數年才發病。此病症可影響全身及四肢,尤其頭部及頸部最為嚴重。患者會有持續的肌肉疼痛和肢體抽動以至無法進行正常活動;嚴重時可導致頸椎或肋骨骨折,令患者無法自理日常生活。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的傳統治療方法是停止服用有關的抗精神病藥物,並輔以解除肌肉痙攣的治療。然而,此症一旦出現,緩和肌肉的機會就相對較低。
醫學界已證實深腦刺激的外科治療術對舒緩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非常有效。手術利用立體定向技術,把兩條電極(直徑1.2毫米)分別置入病人腦組織深處的蒼白球兩側,然後透過置於胸壁的起搏器,發出持續電流以刺激蒼白球,其原理與心臟起搏器相似。
2004年12月,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 腦神經內科及腦外科組專家組成的運動障礙組率先成功進行全港首宗深腦刺激手術以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至目前為止,中大共為三名(一男兩女,年齡介乎28-49歲)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患者進行了同類手術。三名病人都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數年後出現嚴重肌肉疼痛和致殘的肌張力失調,並由青山醫院的精神科醫生轉介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手術。其中兩名患者更需要長期臥床和鼻飼(即經鼻胃管進食)。三位患者在手術後均明顯好轉,肌張力失調及肌肉疼痛得以舒緩,四天後可下床獨立行走,六星期後恢復正常吞咽及解除氣管吸入風危險,三個月內更可回家和重投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