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shows-dna-telomere-length-can-predict-the-decline-in-kidney-function-in-diabetes-patient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shows-dna-telomere-length-can-predict-the-decline-in-kidney-function-in-diabetes-patients

中大研究显示DNA端粒长度可用於预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内分泌及糖尿科团队,联同悉尼大学和西悉尼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一种DNA特性可用於预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的情况。研究人员跟进了逾4,000名2型糖尿病华人患者的个案长达14年,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型、最详尽及跟进时间最长。研究详情已於医学期刊Diabetologia上发表。

 

2型糖尿病是导致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导致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这种并发症在亚洲人当中非常普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希望能够及早找出具较高风险并发末期肾衰竭或肾功能急速衰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於早期作出干预。

 

端粒是每条DNA的末端部分,包含着重复的基因编码,并且会随着细胞分裂而愈缩愈短。DNA端粒缩短与重复的基因编码流失相关,象徵细胞衰老。中大医学院内分泌及糖尿科团队於2020年公布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已经证明DNA端粒缩短是有效的生物标记,能够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患有末期肾衰竭的糖尿病患者 DNA 端粒长度较短

 

在是次研究中,团队分析了4,085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数据,这些数据来自1995年成立的「香港糖尿病登记资料库」。研究人员从患者白血球中提取DNA,量度他们於基线(即加入研究时)的「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并跟进这些个案逾14年。结果发现564名在此期间并发末期肾衰竭的患者,他们在基线的「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相比没有并发末期肾衰竭的患者较短。详细结果如下:

 

并发末期肾衰竭的

糖尿病患者

(564)

没有并发末期肾衰竭的

糖尿病患者

(3,521)

基线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单位)

4.2

4.7

 

由中年开始,因为正常衰老,一般人的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会由基线值每分钟约100毫升,每年下跌1%。一般糖尿病患者的eGFR则会以两倍速度下降。当eGFR跌至低於每分钟15毫升,便属於末期肾衰竭,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今次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每缩短一个单位,出现末期肾衰竭的风险则增加20%。调整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基线时的肾功能)后,这种关联仍然十分明显。此外,基线「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较短的患者,他们的eGFR以每年超过4%的速度急速下跌,反映其肾功能於10年间丧失了40%。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学术)马青云教授表示:「除了传统的风险因素外,我们的新发现反映DNA端粒长度可作为生物标记,用於识别具有末期肾衰竭和肾功能急速衰退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进行个人化和较高强度的治疗。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助减慢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速度,并可避免情况恶化为末期肾衰竭。」

 

今次研究是全面评估基线「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发展之关联的最大型前瞻性研究,14年的跟进时间也是同类研究报告中最长。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创所主任陈重娥教授补充:「高质素的数据库、生物样本及研究方法,为我们的统计分析提供充足的支持,以证明DNA端粒长度在预测患者出现如肾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糖尿病是『沉默的杀手』,在传统风险因素以外找到能够准确预测相关并发症的生物标记,有助我们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个人护理,降低住院率、残疾率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这个研究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研究影响基金及其他资助支持。

更多新闻稿

中大发现年轻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终生风险高达90%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近70%

中大发现年轻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终生风险高达90%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近70%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持续服用RASi类药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肾病患者出现心肾并发症的风险

中大研究显示持续服用RASi类药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肾病患者出现心肾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糖尿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正下降 唯年轻糖尿病患者情况未见改善

中大研究显示糖尿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正下降 唯年轻糖尿病患者情况未见改善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DNA端粒长度缩短」为有效生物标记 能识别有较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尿病人

中大研究发现「DNA端粒长度缩短」为有效生物标记 能识别有较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尿病人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肾病研究 制订全球应对糖尿病肾病新策略

中大医学院与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肾病研究 制订全球应对糖尿病肾病新策略

国际合作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国糖尿病护理系统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国糖尿病护理系统

研究
中文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发现预测中国人糖尿病的基因标记

中文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发现预测中国人糖尿病的基因标记

研究
中大调查发现半数香港孕妇怀孕初期钠摄取超标

中大调查发现半数香港孕妇怀孕初期钠摄取超标

研究
中大全球首证血糖波动不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患癌风险 并证实接受一类常用降血压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则较低

中大全球首证血糖波动不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患癌风险 并证实接受一类常用降血压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则较低

研究
中大医学院领导国际研究显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发病率较传统预期高

中大医学院领导国际研究显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发病率较传统预期高

研究
中大医学院马青云教授获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表扬研究成就及贡献

中大医学院马青云教授获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表扬研究成就及贡献

奖项及荣誉
中大医学院两名杰出学者 获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中大医学院两名杰出学者 获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奖项及荣誉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华人女性的糖尿病风险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华人女性的糖尿病风险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研究
中大医学院陈重娥教授获颁国际奖项以表扬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贡献

中大医学院陈重娥教授获颁国际奖项以表扬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贡献

奖项及荣誉
中大研究发现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

中大研究发现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

研究
中大建议所有孕妇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 全港两成孕妇患妊娠糖尿 研究发现其子女糖尿病风险为同龄儿童3倍

中大建议所有孕妇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 全港两成孕妇患妊娠糖尿 研究发现其子女糖尿病风险为同龄儿童3倍

研究
中大研究指朋侪关顾 可减少受情绪困扰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中大研究指朋侪关顾 可减少受情绪困扰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研究
中大发现糖尿患者患抑郁症风险为一般人的两倍 倡以一分钟问卷及早评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中大发现糖尿患者患抑郁症风险为一般人的两倍 倡以一分钟问卷及早评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年轻及体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风险 吁把握「黄金五年」确诊期减并发症机会

中大研究显示年轻及体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风险 吁把握「黄金五年」确诊期减并发症机会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地区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过定期运动预防罹患糖尿病

中大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地区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过定期运动预防罹患糖尿病

研究
中大医学院联同全球糖尿病知名专家合作四年 为《刺针》制定糖尿病多元综合策略

中大医学院联同全球糖尿病知名专家合作四年 为《刺针》制定糖尿病多元综合策略

国际合作
中大发现糖尿病或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潜在机制

中大发现糖尿病或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潜在机制

研究
中大研究警示怀孕妇女注意体重增幅

中大研究警示怀孕妇女注意体重增幅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发现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囊性纤维化与糖尿病关连的原因

中大研究发现囊性纤维化与糖尿病关连的原因

研究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质素欠佳 中医耳穴疗法有助改善睡眠质素及控制血糖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质素欠佳 中医耳穴疗法有助改善睡眠质素及控制血糖

研究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 有助糖尿病患者预防中风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 有助糖尿病患者预防中风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