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深圳大學醫學院及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塵蟎品種之一)基因組草圖及其腸道中的微生物成份,有望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頂尖免疫及致敏學雜誌《致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
過敏性疾病是指人體在受到外來物入侵時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炎症反應,大多是在兒童發展免疫系統時形成,目前仍未有徹底根治的方法,是當前世界性的重大衞生問題。現時中國有3,000多萬名哮喘患者及5,000多萬名過敏性鼻炎患者,兩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根據國際兒童哮喘和過敏病研究,在本港學童人口中,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分別約為10%及40%,而平均每20個本港成年人便有一人是哮喘患者。這些病人需要長期利用藥物控制炎症反應,可見過敏性疾病不僅嚴重危害個人健康,亦為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塵蟎早已被認定與過敏反應有關,超過七成過敏性疾病個案因其而起。然而,因為塵蟎體積非常細小,非肉眼所能見,而且不容易人工培植,以致塵蟎致敏的主要原因一直未被破解。是次研究由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徐國榮教授領導,聯同深圳大學醫學院劉志剛教授及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鍾南山教授的研究團隊,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終於成功破解粉塵蟎的基因組草圖及其腸道中的微生物成份。是次研究結果可說是吸入性過敏疾病研究、診斷及治療的重大里程碑。
徐教授表示:「粉塵蟎的基因組包含了16,000個基因,為人類基因數目的70%,但其隱藏的遺傳密碼只有約5,400萬個,遠比人類的30億個密碼為少,可見粉塵蟎基因組中的基因密度極高,複雜性遠超過之前所預計。」
透過吸入性過敏病人血清的驗證,研究團隊在粉塵蟎的基因當中發現八個新的致敏原,其中一個更剛被世界衞生組織免疫學學會致敏原小組委員會命名為Der f24致敏原。「我們在粉塵蟎的身體及腸道之內,亦偵測到多種從未被發現的細菌,其中以腸桿菌佔的比例最高。這些細菌極有可能透過粉塵蟎的排泄物成為吸入性過敏疾病的致敏原,這個發現將會成為未來致敏學研究的新方向。」
中大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教授解釋,現在治療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是以類固醇噴劑抑制病者的呼吸道炎症,卻未能根治由粉塵蟎等致敏原引起的過激免疫反應,而使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也會對病人產生副作用。
梁教授指出:「粉塵蟎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常見的致敏原,本港有近九成哮喘病童因為粉塵蟎而發病。塵蟎最常見於家中的衣服床舖,所以除了用藥外,我們也會請患者家長以不透氣纖維包裹病童的床褥和枕頭,以減少他們與粉塵蟎的接觸;加入消毒藥劑定期清潔和更換衣物床舖;最少每十日以攝氏55度以上的溫水清洗所有被鋪一次;將惹塵的物件(如毛公仔、地毯)移走,若不能移走地毯,則應每天以過濾系統強的吸麈機清理地毯。以上方法能減少患病兒童接觸致敏原的機會,降低哮喘和過敏病的病發率。」
研究團隊希望醫學科研人員深入了解有關粉塵蟎基因組和結構後,可以更準確掌握並設計針對粉塵蟎的免疫療法,以幫助病人脫離對此主要致敏原的過敏反應,達致有效、持久並安全的哮喘和過敏性鼻炎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