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and-kowloon-city-district-office-co-organise-community-covid-19-vaccination-programme-targeting-2-000-residents-especially-young-children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and-kowloon-city-district-office-co-organise-community-covid-19-vaccination-programme-targeting-2-000-residents-especially-young-children

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舉辦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 目標為2,000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在3月5及6日在紅磡社區會堂舉辦名為「抗疫小英雄—疫苗接種群英會」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主力為就讀區內幼稚園及小學的學童提供科興疫苗接種服務;同時亦為有需要的市民注射新冠疫苗。整項計劃目標為2,000名市民接種疫苗,希望藉此讓更多市民,特別是屬高風險群組的兒童,在嚴峻疫情下盡快得到保護,減低他們感染新冠肺炎後得重症的風險。

 

community vaccination programme

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在3月5及6日於紅磡社區會堂舉行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主力為就讀區內幼稚園及小學的學童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opening ceremony

是次社區疫苗接種計劃由中大醫學院及九龍城民政事務處主辦,並得多個協辦機構支持。左起:九龍樂善堂主席彭志宏醫生、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蔡敏君女士、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生師友計劃召集人羅嘉寶醫生,和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榮休教授霍泰輝教授。

有見目前疫情極之嚴峻,接種疫苗是最有效應對的方法。中大醫學院主動走入社區,舉辦「抗疫小英雄—疫苗接種群英會」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集合醫學院校友、學生及教職員的力量,希望可以提高市民,特別是學童的疫苗接種率,為他們提供逼切需要的保護。超過70位中大畢業的醫生義務負責為學童注射疫苗,亦有逾40名醫科生在場提供運作支援。

 

medical alumni

超過70位中大畢業的醫生義務負責為學童注射疫苗。他們在服務開始前作最後簡介。

medical students

雖然忙於應付考試,但超過40位醫科生都義不容辭地參與籌組是次活動,在場提供運作支援。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在活動開幕禮時表示:「當下新冠疫情非常嚴峻,接種疫苗已是刻不容緩,當中學童更屬高風險群組,應盡快接種。我非常感謝很多醫學院校友、學生及教職員的全力支持,醫生們在醫院和診所的工作已經十分忙碌,醫科生也忙於應付考試,但都一呼百應,在極短時間內義務籌組是次活動,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我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感到十分驕傲。此外,我也謹代表醫學院上下感謝這次活動的合辦機構和所有義工,令活動得以順利舉行。是次計劃,不但可令2,000位接種的市民得到保護,亦可連帶保護他們的家庭,藉此減輕公營醫療體系正承受的沉重壓力,意義十分重大。」

 

中大前副校長、中大醫學院兒科講座教授霍泰輝教授指出 :「本港市民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抗疫挑戰,兒童是我們在這場抗疫戰中,必須保護的一群。過往已有研究顯示,小孩感染新冠病毒後隨時可引致多系統炎症,嚴重時需要深切治療,甚至致命,即使痊癒也可能患上長期後遺症。故此,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絕非『小兒科』,不能掉以輕心。接種疫苗是有效保護他們的方法。我們希望今次以學童為主的接種計劃可以帶出正面訊息,幫助更多小朋友和他們的家庭。」

 

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蔡敏君女士在活動開幕禮上表示:「九龍城區內幼齡學童十分多,疫苗接種對控制區內疫情及保護兒童十分重要。九龍城民政事務處與中大醫學院合辦是次活動,非常高興獲得數十位中大畢業的醫生義務參與,是目前本港極少數由醫生負責打針的疫苗接種計劃,當中不少更是兒科專科醫生,相信在應對幼童接種時會遇到的特別需要或突發情況,更能得心應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生師友計劃召集人羅嘉寶醫生表示:「中大醫學院今年剛成立40年,過去多年經歷不少困難,感恩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當下本港醫療系統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飲水思源,我們一班醫學院的舊生及學生都十分希望可以在此關鍵時刻出一分力,貢獻自己的專業,與社會一起早日走出疫境。」

 

是次社區疫苗接種計劃由中大醫學院及九龍城民政事務處主辦,協辦機構包括九龍樂善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生師友計劃、仁安醫院、香港九龍潮州公會青年委員會及雷李秀英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並獲多個地區組織派出義工支持。

 

kids receiving vaccination

兒童是這場疫戰中必須保護的一群。中大醫學院希望今次以學童為主的接種計劃可以帶出正面訊息,幫助更多小朋友和他們的家庭。

更多新聞稿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證實 吸煙及肥胖令患上重症新冠肺炎的風險增加65%至81%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證實 吸煙及肥胖令患上重症新冠肺炎的風險增加65%至81%

研究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研究
中大港大研究發現新冠口服藥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近八成 並可顯著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中大港大研究發現新冠口服藥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近八成 並可顯著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研究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研究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研究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第三劑疫苗是高危群組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

中大研究顯示第三劑疫苗是高危群組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研究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與中大醫院合作 進行香港首個專為新冠肺炎研發的口服藥物臨床研究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與中大醫院合作 進行香港首個專為新冠肺炎研發的口服藥物臨床研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吸煙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吸煙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

研究
中大港大幹細胞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機制

中大港大幹細胞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機制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中大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研究
一月七日起重啟部分嚴謹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香港疫情估算

一月七日起重啟部分嚴謹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香港疫情估算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第三劑復必泰疫苗能提供足夠抗體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第三劑復必泰疫苗能提供足夠抗體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

研究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新機制和治療方法

中大研究揭示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新機制和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訂立標準的實驗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現

中大研究顯示訂立標準的實驗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現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研究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研究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帶領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丙肝藥物可治新冠肺炎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帶領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丙肝藥物可治新冠肺炎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國際合作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研究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研究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