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新冠康复者有较高风险出现干眼症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病(新冠)患者在康复后数周甚至数月,仍然会持续出现一些身体问题或后遗症。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的研究团队发现,每五名新冠康复者中就有一人出现最少一种与干眼症相关的症状,例如视力模糊、眼睛搔痒、疼痛或烧灼感等;患者的新冠病情愈严重,出现干眼症的风险愈高。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澳洲及新西兰皇家眼科医学院的官方期刊)中发表。
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眼涩、疼痛、视力模糊等
干眼症影响全球数以千万计人口,亦是病人寻求眼科医生诊症的主因之一。香港的患病率估计达30%。干眼症是由於泪膜不稳定及泪液的渗透压增加(称为「高渗性」),导致眼球表面出现炎症并对眼睛表面结构和及眼表神经造成损害。干眼症状包括眼涩、疼痛或酸痛、灼热感、流泪、畏光和视力模糊。干眼症对社会及经济层面亦带来显著负担,包括增加医疗费用的开支和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
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系主任兼何善衡眼科及视觉科学讲座教授谭智勇教授表示:「干眼症会显著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例如阅读、使用电子产品和驾驶。患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金钱进行治疗,亦要避免工作场所中会加剧干眼症状的环境,这大大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及生产力。」
中大医学院何善衡视觉科学研究讲座教授彭智培教授一直研究新冠病毒对成年人和儿童眼部的影响:「新冠病毒不但可以直接引致眼疾,也会通过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间接损害我们的视力。」
新冠康复者有较高风险出现干眼症及相关的眼表症状
中大研究团队为228名新冠康复者(他们确诊於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并於确诊后1至3个月内接受评估及检查)和109名健康人士进行了全面的眼科评估及检查。所有参加者均经过严谨筛选,以确保他们在参加研究前没有患任何眼表疾病或眼外伤、未曾接受矫视手术或眼科手术、未曾使用任何眼科药物或过去 3 个月内未曾配戴过隐形眼镜。
研究人员为参加者进行全面的眼科评估及检查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检查」(睑板腺功能障碍为干眼症最常见原因)和「角膜萤光素染色试验」(干眼症严重程度的指标)。综合各项数据发现新冠康复者出现干眼症状的指数略高於一般健康人士。
新冠康复者与健康人士之间的眼表症状比较:
| 新冠康复者 | 健康人士 |
---|---|---|
睑板腺功能障碍分数# | 1.14±0.67** | 0.92±0.68 |
出现任何角膜萤光素染色试验阳性的比例 | 48.9%* | 38.6% |
角膜萤光素染色试验分数# | 0.60±0.69* | 0.49±0.68 |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05 #以4分制进行评分(0 = 不存在,1 = 轻度,2 = 中度,3 = 严重) |
研究人员亦发现,住院期间需要接受任何形式氧气补充的新冠康复者,他们的泪液破裂时间(泪液蒸发率的指标,一般健康人士的泪液破裂时间多於10秒)比不需要接受氧气补充治疗的患者缩短了约 1.6 秒。泪液破裂时间缩短增加了干眼症状的风险,原因之一是接受氧气补充治疗时气体在鼻腔的流动加速了泪液蒸发。
是次研究文章的首席作者及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助理教授尹浩柟医生表示:「我们发现新冠患者入院时采集的呼吸道样本CT 值每低1个值(CT值愈低代表病毒量愈高),在康复后的第一个月内出现任何干眼症相关眼表症状的风险就会增加约10%。即代表新冠病情愈严重,其后患上干眼症状的风险亦会相应增加。」
除了接受眼科检查,出院后的新冠康复者同时进行了干眼相关眼表症状的问卷评估。结果显示,超过两成新冠康复者(21.5%)出现至少一种新症状,最常见分别的是视力模糊(9%)、瘙痒(6.1%)、疼痛或烧灼感(4.8%)、流泪或分泌物(3.9%)、眼红(3.1%)等。
新冠康复者於感染后出现干眼相关眼表症状的问卷评估:
眼干相关眼表症状 | 曾经出现相关症状的康复者比率 |
---|---|
视力模糊 | 9.2% |
瘙痒 | 6.1% |
疼痛或烧灼感 | 4.8% |
流泪或分泌物 | 3.9% |
眼红 | 3.1% |
眼涩 | 2.2% |
畏光 | 1.8% |
眼睑肿胀 | 1.3% |
出现任何一种或多於一种相关症状 | 21.5% |
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及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副教授庄金隆医生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支持大家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一个有力的理由。疫苗接种是目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后的病毒量(提高Ct值)、降低患上重症并需要氧气补充治疗的机会。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新冠后眼部症状和所有其他后遗症的最有效措施。」
本研究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衞生局医疗衞生研究基金资助,参考编号 COVID1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