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如康復者同時使用替代補充療法和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有三分之一存在「藥療相互作用」的風險,相關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發表。中大醫學院的跨專業團隊目前正為兒童癌症康復者及其照顧者設計正確應用替代補充療法的教育材料,預期於2021年7月完成。
最普遍使用的替代補充療法為中醫藥和天然保健品
患癌兒童在治療期間有機會出現急性和延遲性的不良反應,在康復期仍會長時間受到影響。是項研究訪問393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腫瘤科的參加者,其中包括193名兒童康復者的父母及200名成年康復者,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52.2%)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改善健康。常見替代補充療法包括中藥、天然保健品、非口服療法(如針灸)等,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36.6%)曾使用至少兩種替代補充療法。最普遍使用的替代補充療法是中醫藥和天然保健品(例如維他命和魚油)。研究人員更發現,只有少數受訪者在使用替代補充療法前會諮詢腫瘤科醫生。
同時使用替代補充療法和西藥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
研究團隊透過參考多個專業數據庫中的資料,評估藥物和替代補充療法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發現在69名康復者中,大約三分之一(30.4%)同時使用替代補充療法和西藥處方的組合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互作用風險。相互作用風險有機會影響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例如同時使用魚油和抗凝血西藥華法林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而使用中藥當歸可能會影響雌激素替代療法的藥效等。不過,草藥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非一定造成負面影響,在某些情況下亦可能具有正面的作用。腫瘤科醫生、腫瘤科藥劑師、中醫師及替代補充療法的從業者之間需要跨專業合作,為康復者提供有關替代補充療法的建議和癌症的綜合護理。
是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藥劑學院助理教授張彥婷教授表示:「不少香港的兒童癌症康復者都使用替代補充療法。我們鼓勵康復者及其家人與醫護人員討論使用替代補充療法的情況,尤其是正在接受長期藥物治療的康復者。」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香港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李志光教授指出:「兒童腫瘤科醫生雖然不一定充分掌握替代補充療法的知識,但臨床上亦應注意康復者的需要,積極與康復者及其家人溝通。我們希望在不久將來可以建議患者或康復者使用綜合療法或轉介服務渠道。 」
藥劑學院、兒科學系及中醫學院跨專業進行研究 冀將知識轉移
研究團隊最近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醫藥發展基金支助,開展一項知識轉移項目,推行「促進兒童癌症康復者安全有效使用中藥」的教育計劃。首場網上講座已於2021年4月15日順利舉行,共有100多名兒童癌症患者或康復者、家長、醫護人員和公眾參與。是次講座由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中醫服務主管歐國賢註冊中醫師主講, 歐醫師向參加者分享與癌症相關的中醫理論,並提供實用食療建議 (https://bit.ly/TCMTalk2021)。研究團隊目前正設計教育材料,指導兒童癌症康復者和其照顧者正確使用替代補充療法,預期在2021年7月完成。
中大醫學院中醫學院助理講師官可祈博士表示:「中醫食療和保健運動一般都是安全的,但是患者如不當使用中草藥則有機會導致不良反應。患者在決定使用相關產品前應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在香港,不同年齡的癌症患者和康復者使用替代補充療法日趨普遍。機構如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中大中醫專科診所暨臨床教硏中心等的成立旨在為病患提供中醫診療服務。進行是項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團隊期望未來能使用臨床數據評估綜合癌症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是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亦包括中大醫學院藥劑學院高級講師余南瑛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林駿炘註冊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