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歡迎政府資助大腸癌篩查 全港性大腸癌篩查計劃結果顯示約一成半參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變
近年,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本港癌症第二號殺手,在每年約4,450新增個案中,有超過1,900多人死亡。在2014《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建議資助較高風險的群組接受大腸癌篩查,衞生署將於今年展開先導計劃的籌備工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歡迎政府的建議,認為有關計劃可減輕大腸癌對香港市民健康的威脅。根據國際文獻,大腸癌檢查(包括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能有效減低死亡率達七成。長遠而言,推行大腸癌篩查可減低本港的死亡率及醫療開支。
中大醫學院早於十年前已倡導預防大腸癌及評估其健康風險的工作。學院成立了本港最大的大腸癌篩查資料庫、領導十四個亞太國家研究大腸癌在亞洲的趨勢,以及與政府分享有關推行大腸癌篩查的經驗及策略。
中大消化疾病硏究所胡志遠教授表示:「我們明白政府建議的計劃會對公共醫療系統造成一定壓力,尤其會增加現時輪候時間頗長的內視鏡檢查的需求。雖然國際指引建議大腸癌篩檢對象的年齡範圍較廣,但我們認為政府擬推出的先導計劃可平衡社會需求及本港醫療系統的承擔能力。」
為提高市民對大腸癌的關注及提倡市民及早進行大腸癌檢查,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於2008年5月推出一個全港性大腸癌篩查計劃。截至2012年12月,中心一共為10,732名年齡介乎50至70歲、無大腸癌徵狀的市民完成了大腸癌檢查。當中5,863 (55%) 位參加者接受了大便隱血測試,4,869(45%)則接受了大腸鏡檢驗。結果發現1,512 (14%) 位參加者證實患有癌症或癌前病變。
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教授表示:「計劃結果顯示大腸癌篩查是有效、安全及為香港市民所接受的方法。中心將繼續進行研究,為社會提供更多大腸癌相關的研究結果。」
中大現正致力研究及進行多項計劃,以期為社會提供大腸癌預防及篩查的有效方法,包括高危人士的優先篩查、可持續的篩查及治療資助模式,以及加強基層醫療醫生,尤其是家庭醫生,在推行大腸癌篩查的角色。
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現正招募5,000位年齡介乎40到70歲的市民參加新一輪免費大腸癌篩查。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簡介
200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款1,610萬港元成立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並展開「香港大腸癌:教育、宣傳及篩查」計劃, 並再於2013年獲捐1,589萬港元,開展新一輪為期五年的大腸健康教育及大腸癌篩查計劃。本中心除提供大腸癌篩查外,更致力推廣大腸癌的健康教育,支援大腸癌高風險人士,並到社區與其他夥伴機構協作舉辦全港性的教育活動。我們期望藉著宣揚預防大腸癌的訊息,有效地減少大腸癌的發病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