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page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一百六十四)外國的月亮

 

「Francis,多謝你過去幾個星期的協助,可是美國的醫生告訴我,爸爸已經沒有希望了……」Paul忍着淚告訴我這噩耗。

Paul是我在牛頭角一起長大的鄰居。當年我們由花園大廈一起跑上鱷魚山,回家後被媽媽「打到飛起」,再逃往彼此家裏避難。那些年的回憶,彷彿是昨天往事。Paul的爸爸是運動健將,壯年時還在沙灘當救生員。他很喜歡別人稱呼他為Sam Hui,因為他姓許,亦是許冠傑歌迷。匆匆數十載,Sam已經86歲了,由Sam Hui變成Sam伯,但他身體依然壯健,搬往上水居住後,每天仍花上兩小時做運動,風雨不改。我每逢農曆新年必定拜訪這一家老鄰居。Sam伯一點也不像80多歲長者,我還經常稱讚他一定會長命120歲。

Sam伯每年都前往美國探望女兒及家人。Paul的姊姊已經移民多年,Sam伯每年在美國住上3個多月,與他的女兒及外孫共敘天倫。今年6月,Sam伯又獨自去美國,出門之前他到上水附近的診所,要求家庭醫生發信證明他不合適接種新冠疫苗。事後Paul才告訴我Sam伯很固執,還堅持地說:「我身體一向壯健,百毒不侵,不需要打針。醫生還說我年紀大,打針風險高,反正我住在美國郊區,空氣比香港清新得多!」

據悉他到達美國後,不願意被標籤為「來自亞洲的病毒傳播者」,因此便「入鄉隨俗」,外出時經常沒戴上口罩。大約1個月前,Sam伯不幸染上新冠肺炎。起初他只有發燒及少許咳嗽,被確診後便送回家休息,因為當地醫生認為他的病情輕微,應該把病牀留給更有需要的人。我知道情况後甚感擔憂,因為長者染上新冠肺炎後容易有併發症,死亡率很高,必須及早醫治。Sam伯病情逐漸變差,1個星期後家人再陪他到急症室求診。經過多番與當地醫生討價還價,終於把Sam伯送入醫院。可是Sam伯住院約1個星期後,醫生便力勸家人接他出院。原因是Sam伯每晚都變得混亂,在病房大吵大鬧。「我的天!這是什麼出院的道理?」家人逼不得已便唯有帶他回家。

不出所料,返家後他的情况持續惡化,於是家人再送Sam伯到當地急症室。可是醫生告訴家人Sam伯已耗盡醫療保險,入住深切治療部的費用驚人,只是處方類固醇(dexamethasone)及安眠藥然後叫他回家。當地醫生提醒家人說:「這麼大年紀人士的存活率低,如果他的病情再惡化,家人應該考慮寧養照顧(hospice care)。」幾天前,Sam伯在家已經不省人事,於是家人再把他送往醫院,經醫生診斷後,Sam伯最後被轉介至善終病房接受寧養照顧……

困惱的心情是筆墨難以形容,我不想批評那些醫生,但什麼是預防勝於治療?何謂醫者父母心?Sam伯,願你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