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內容

本科课程

 

中大音乐系历史悠久,自1965年起开办学士学位课程,多年来为海内外中西乐界培育无数人才,历届毕业生均在业内担当重要角色。课程以人文教育为纲,务求令学生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并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展各类实用的音乐技能 。本系宗旨如下:(1) 培育学生的音乐修养、创意、批判思考,让学生掌握不同音乐文化的传统及知识;(2) 提供融会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的课程;(3) 透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意识。

本系教职员来自世界各地,专长广泛。学系资源丰富,利希慎音乐厅为本港最好的演奏厅之一,而其图书馆馆藏与档案库亦为亚洲重要的学术资源。提供合奏训练的乐团包括崇基管弦乐团、崇基管乐团、崇基合唱团,亦有其他专攻中国音乐、爵士乐、早期古典音乐及当代古典音乐的乐团。

寻找缪斯

你会带哪几样东西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海岛?

如果你不能一天无音乐,你心爱的乐器出现在清单之内,一点不出奇。

在一个热带岛上,星光之下,终日弦管不绝,听来不错是美妙。不过,谁也不会不同意,在设备先进的学府裏,有丰富的研究资源,还在好几位区内最著名的学者指导之下,和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和演奏音乐,可更有意思得多了。

2014年毕业的校友黎晞暘热衷於音乐理论,他解释为甚麽当年决定修读中文大学的音乐课程:

「中文大学的音乐系历史悠久,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专业表演者和研究员。学系的老师尤其令我佩服,他们都是世界级学者,有傑出学术研究成就。他们各施其法把我带进音乐的世界,给我前所未有的体验。」

入读中文大学音乐系前,晞暘感兴趣的只是文艺复兴时期至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四年的本科教育裏,他接触到一个多元化的课程,涵盖广泛的时代、地域和理论架构,包括了古代到当代的音乐,还有中国、西方和世界音乐。除了教学外,学系的研究亦相当出色,範畴计有:

  • 作曲
  • 民族音乐学
  • 历史音乐学
  • 音乐理论

「音乐系有自己的图书馆,藏有各种各类的影音资料,还有中国音乐和香港作曲家的特藏。我们希望学生善用这些资源,培养开放的胸襟,包容差异,而且对音乐能够有全面的了解。」张惠玲教授说。

张教授和麦淑贤教授均专长音乐理论,是晞暘的毕业班独立研究导师。晞暘觉得进行研究计划的经验在大学课程裏最珍贵亦最难忘。

「张教授和麦教授给予我很大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她们见解不凡,评论严谨,我受用无穷。那是我第一次独自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那次经验也激发我进研究院深造。」

中文大学音乐系毕业生很多都进研究院深造与音乐有关的科目,晞暘是其中一位。他们不少人获美国、英国和欧洲的著名学府录取。

除了把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研习外,学生亦有机会跟香港的顶级音乐家上表演课,以提升技巧。

学系和崇基学院的各种活动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乐团训练、音乐会筹划和其他社区计划。此外,驻校乐团计划也是很好的机会,学生的作品每年得以由不同的专业团体綵排和演奏。

「这些联课学习机会让学生吸取实际经验,从而加深对演奏、作曲及编曲、与表演者綵排,以及与观众沟通的了解。」

学系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音乐系订立正式交换合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往海外学习的机会。学生可选择参加学系的乐团或海外交流团,如崇基管乐团和中乐团。

学系亦与行内专业人士加强联繫,定期邀请在业内居要位的校友演讲及举办交流会,使学生可以更了解怎样在实际环境裏以自己的才能贡献社会。

课程的小班形式有利师生建立紧密关係。而且每个学生都获分配一位辅导老师,在学业和就业上可以向他们谘询。

为了将来在事业发展上更具优势,很多音乐系学生都副修外语、心理学或者人类学,都有利於到海外深造、从事音乐治疗工作,以及继续进修民族音乐学。

「中文大学的音乐本科课程分四个範围,计为表演、作曲、研究和教学,为本地音乐界、音乐研究和教育,以及其他需要全面音乐知识的行业培育了不少人才。这几十年来,我们的毕业生在国际上亦颇有贡献,不少人现时都是有成就的表演家、作曲家、製作人、艺术行政人员、音乐治疗师和教育家。」张教授说。

学系今年如常录取三十名新生,都是中英文俱佳,而且娴熟至少一种乐器。据张教授说,课程招收的学生,都「热衷於探索各种音乐科目和不同音乐类型与传统」。

如果你想成为音乐系的一员,校友晞暘有几句鼓励的说话:

「别怕追寻自己的梦想。你热爱音乐的话,在中文大学音乐系四年,绝对是你一生最宝贵和最难忘的学习经验。」

刊登时间: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20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