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心和远见创造医疗新可能
在香港,医生的职业生涯一般都是先在医学院完成六年制课程,然后接受专科培训,再到公立医院或私人执业直到退休。不过,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医疗系统)及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胡志远医生(EMBA二年级生),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他的起点虽与大部分医生相同,但往后的际遇以及他积极面对改变的心态,令他的行医生涯迥然不同,踏进更宽广的世界。
不一样的行医生涯
胡医生的行医之路从中大医学院开始。师承优秀的肠胃科权威/学者—包括沈祖尧教授、陈家亮教授、钟尚志教授等,几位教授除了是他的前辈、导师和榜样外,亦秉承着薪火相传的理念,为他带来很多宝贵的机会。胡医生谦称,是前人的付出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尽管当年以优秀成绩完成医学院本科和专科培训,可是胡医生在事业起步之际,便遇着经济低迷。犹幸得到导师和同事的帮忙,让他能参与不同领域的项目,包括促进中西医协作,并为中大医学院推出亚洲首个”环球医学领袖培训组别”,培养具潜质的学生成为未来医学领袖。最近,他以三年时间协助创建中文大学医院,并担任其首席营运总监。
“这些工作让我得到非一般医生的独特经验,并有机会与各行各业的精英共事,从他们的角度看世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所知有限,亦意识到自己的世界很渺小。”与不同持分者合作,亦让他学会谦虚待人和灵活应对。胡医生不但乐于接受新挑战,亦不断学习,努力拓阔自己的眼界。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训练策略思维,让不同持分者都能得益。
环球视野 洞见未来
透过接触不同范畴的运作,加上担任亚太肠胃学联会会长的国际经验,亦令胡医生磨练出深邃而广阔的视野。他观察到,香港的发展步伐不及彼邻:”为满足不断上升的医疗服务需求,很多地区已积极开拓新市场,整个亚太地区的竞争正在加剧。科技和数码转型也在颠覆医疗行业,不断创新突破。”他寄语香港医疗业界应更积极与外界联系,紧贴地区发展,勇于创新,把握新机遇。
胡医生相信,跨界别合作及建立”生态系统”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透过凝聚政府、私营机构、投资者和创科人才,香港可以缔造一个具网络效应和综合发展的生态系统。”若香港医疗要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就必须创新、打破专业界限、把握新机遇,其中,大湾区和内地对未来十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回归校园 修炼自己
胡医生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更好的”生态系统”领袖,为医疗界和香港的共同福祉作出贡献,因此一直有攻读EMBA课程的打算,以巩固知识和经验。因应新冠疫情,不用频繁到外地工作,正好成为一个契机,让他下定决心报读中大的EMBA课程。胡医生指出,对选择毫不犹豫。作为中大的校友和教授,他热爱中大文化,而EMBA课程的特色鲜明,融汇中西文化尤其吸引;他亦提到他衷心欣赏中大培育的EMBA校友。
“在逸夫书院工作时,我认识了许多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校友。他们不仅在专业上取得卓越成就,还肩负起社会责任。中大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鼓励学生在职业里程上有所成就外,更要致力回馈社会。中大拥有本地大学中最庞大和紧密的校友网络,我相信课程能加强我的社会触觉、专业网络和领袖智慧,例如学习数码化转型的知识。”
以初心培育下一代
竭力推动香港医疗业界发展的背后,胡医生的动力源于简单不过的追求—为病人提供更好照顾,始终如一把他们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这也是他希望灌输给学生的价值观。正因如此,胡医生除了传授知识和启发学生思维,亦同样重视培养他们的医德和价值观,包括医患关系中需有的同理心、关怀和慈爱。
其中一个胡医生的教学重点是专业沟通。”医生所展现的关怀是透过语言来表达的。病人将自己的生命及健康托付给他们的照顾者。如果医生的说话可以激励病人,他们会永远谨记在心。相反,如果医生说的话违背病人的信任,即使是无心之言,病人亦同样会终生难忘。”
胡医生希望选择从医的学生,能够尊重赋予他们的治病权利。”我们接受医学训练,为的是改善病人健康。我经常提醒学生要认真看待这份使命,即使他们提供的并不一定是医疗上的帮助,亦可尽力作出照顾。为病人服务时,若医生从中得到满足感而产生动力,他们的奉献会令整体医疗系统受益,他们的关爱亦能传遍社会。”
从心出发 成就机遇
回顾高低起伏的职业生涯,胡医生庆幸自己学会享受个中旅程。”我还记得多年前沈祖尧教授和我分享,人生很多时要讲际遇。许多事情不可预测,有时甚至不似预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好好装备自己,创造更多条件,让自己迎接机遇。凡事全力以赴,以同理心和关怀待人接物,别人自然会记得你的好,机会就会如约而至。”
胡医生很感恩能成为一名不一样的医生,为促进香港的医疗发展作出贡献。”即使可以重新选择,我仍会选择以行医作为我终生的职业。”
想在新常态下提升自己吗? 了解合适您的课程,与香港中大商学院一起探索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