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的教育

第十節
自由人的教育
講者:梁美儀

簡介

教育的目的,是要人獲得規範、抑或令人解放?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浪潮下,教育要為社會提供高質素的生產力,還是要培育自由的世界公民?講者透過重讀盧梭《愛彌兒》與杜威《民主與教育》兩本經典著作,與大家一同思考教育最根本的價值問題。


殖民主義下的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

第九節
殖民主義下的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

講者:羅永生

簡介

自由、人權、民主是「普世」價值嗎?自由主義如何看待殖民主義?尊重多元文化是反殖運動的成果嗎?……是次沙龍會由自由主義與殖民主義的歷史糾葛說起。


自由與人的完整性

第八節
自由與人的完整性
講者:周保松

簡介

自由是重要的政治價值。但自由為什麼那麼重要?當自由受到約束和限制時,我們的生命會受到怎樣的傷害?這次講座嘗試用「人的完整性」這一概念來思考這一問題,並藉此論證自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學術自由

第七節
學術自由
講者:蔡寶琼

簡介

院校自主是保障學術自由的基石,但近來香港高等教育界面對各種「疑似」的政治干預,不得不教我們重新檢視香港的大學管治體制。回溯歷史,香港的學術自由在後九七年代屢受衝撃,大學作為真理的護牆,學者作為知識的僕人,會否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看似離地的大學教育,所謂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跟每一個「在地」的香港人又有何關係?

講者簡介

蔡寶瓊,中大教育學院教授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長期關注高等教育政策的問題,現為「學術自由學者聯盟」成員。


藝術與自由

第六節
藝術與自由
講者:楊秀卓

簡介

當五人突然被失蹤、被報平安,被自首、被中國人......這裡要幾荒謬就有幾荒謬。法國的巴黎、印尼的耶加達、土耳其的依斯坦堡、巴基斯坦的賈爾瑟達.......世界要幾暴力就有幾暴力。藝術如何成為可能? 十年後的香港? 藝術又如何成為可能?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第五節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講者:劉創馥

簡介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我們的行為是否完全被自然規律所決定呢?大腦是否只不過是一部非常複雜的「機器」?還是有一種非物質的靈魂,可以不受自然規律支配呢?若我們的決定和行為都受自然規律支配,我們還可稱得上有自由意志嗎?傳統的哲學和新近的腦神經科學可以解答這些問題嗎?


非洲傳統的自由概念:與儒家及自由主義之比較

第4.5節
非洲傳統的自由概念:與儒家及自由主義之比較

講者:Thaddeus Metz教授

簡介
In this talk, the speaker will expound a conception of freedom that is commonly held by those working in the sub-Saharan Afric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Roughly, according to this view, one is more free, the more one is able to enter into commun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After spelling out this relational notion of freedom, Prof. Metz will compare and contrast it with conceptions of freedom from other major traditions, specifically Confucianism, which is also relational, and liberalism, which is individualist.

Thaddeus Metz i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nd Research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 About half of his more than 125 scholarly publications provide a theoretical-analytic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African ethical thought and put it into dialogue with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West and in East Asia.


「並非不自由」——由認知束縛,到發現每個人本然的自由

第四節
「並非不自由」
——由認知束縛,到發現每個人本然的自由

講者:常展法師

簡介

從佛法的觀點看,人並非不自由的,而是由於錯誤認知我們的身心世界,而做成種種的自我束縛;所以只要撥亂反正,我們就可以發現每個人本然的自由。

襌宗四祖道信前来拜師,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脱法門。」三祖僧璨說:「誰縛汝?」道信答:「無人縛。」僧璨說:「何更解脱乎?」於是道信大悟。

講者簡介

常展法師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弟子,英國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藝術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法鼓山僧伽大學襌學系畢業,多年來於英美中港台多國帶領襌修活動,現任法鼓山香港道場副寺(Vice- director)。

「心靈環保」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1992年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希望以觀念的導正,來提昇人的品質,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處理問題。只要有了心靈的防禦措施,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對自己、對周遭環境中的人事物,存有一份關心,存有一份對未來的關懷和希望。


未得的愛

第三節
未得的愛

講者:朱順慈 Donna Chu
粵語主講

簡介

心動,每次相遇,皆是專屬的獨家試愛,當中無數唯一多少最。

秋天的童話列車駛進玻璃之城,閉起雙眼,月台能讓你我滿足到落淚。沒有動地驚天愛戀過,偶爾回看那動人時光,溫暖已夠渡嚴寒。左右手間,最愛是誰,無條件的信誓,終究會否只是羅生異夢。他曾聽說,有一種幸福叫忘記;念念不忘,留在你臉書裡,當初那甜蜜蜜的神仙伴侶,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深信緣份的天空,她出發找愛的根源,今天也未回來。月球上的人,難辨地球是相愛,還是錯愛。

液態的情,反身的愛,浮沉媒體,你與我的紐帶,似在不在。

未得的愛,愛在憂鬱瘟疫蔓延時,留低哪種意義,就看世間怎記載。


《我們年輕,所以勇武》:電影放映會 + 與導演會面

[新增] 電影放映會 + 與導演會面
我們年輕,所以勇武

大學通識教育部跟 香港歌德學院 合作,在中大校園放映德國導演布漢昆班尼的作品《我們年輕,所以勇武》。今年大學通識教育部主辦的通識沙龍的主題為自由,而這跟片中的種族與移民問題關係密切。在這一場校園放映會中,導演布漢昆班尼將會現身中大,跟大家一起討論全球公義與自由的問題。

故事

對於羅斯托克的居民,1992年8月22日至24日這三天漫長而煎熬,不獨觸發全國騷亂,更撕裂著每一個人心。國家統一先帶來經濟惡化,叛逆無助的年輕人被新納粹魔咒迷惑,發洩到非我族類身上,上街反對開放移民政策。大型示威前夕風雨欲來,年輕人從早到晚不安躁動,這邊Stefan與新納粹保持距離,但還是繼承自殺好友的戰衣;那邊越南移民Lien憧憬融入社會,家園卻被縱火,她帶領同族困在大樓內生死一線。導演布漢昆班尼以垂直鳥瞰及環繞鏡頭的心思走進歷史現場,由日間的黑白映像,過渡至入夜的彩色畫面,亦冷亦熱地辯證一代年輕人的逞強與脆弱。

導演

導演布漢昆班尼的家人在1979年逃離阿富汗,前往德國尋求政治庇護。昆班尼生於1980年,在斯圖加特畢業後,於劇院工作,擔任過劇作家和導演的助手。 2002年,他入讀巴登符騰堡電影學院的導演課程。其短片《幻象》(2007)參加各地電影節,亦獲得多個奬項,包括2008年的德國電影大獎和德國影評 人獎。他的畢業作品兼首部長片《萬物非主》於2010年柏林影展首映,入圍競賽單元並獲得德國藝術電影工會獎。

導演的話

「《我們年輕,所以勇武》是一個關於妖魔、受害者與及旁觀者的故事。影片以個人、感性的手法去處理一件恐怖又令人難以理解的事件。我們希望付予妖魔人類的面孔,直視他的眼睛,好好看清楚。去瞭解、銘記於心、永不遺忘、不重蹈覆轍。」─ 布漢昆班尼


生命的自由:經濟發展和生物保育

第二節
生命的自由:經濟發展和生物保育

講者:趙紹惠 Chiu Siu Wai

簡介

保育像是人管理野生生物,把人置在高高之位,我們在可憐其他生物,在可憐之情下,其他生物是否被限制活動?失去自由?操控生死?
但為什麼去保育?其實人能存在,我們的資源取於自然,人其實無法自給自足,保護自然,保育生物,就是讓人類世代存在。雖然人腦發達,我們對大自然、人和各種生物的認識其實太少,所以,保育最佳的方法是人不干擾,給回野生生物自由的生境,自由的行為,生態自我調節。保育持的是對等的看待生物態度,欣賞大自然,亦融合於大自然。


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社會主義的自由觀

第一節
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社會主義的自由觀

講者:李偉才

簡介
悉達多認為,「生、老、病、死」所帶來的「苦」是必然,而通過修行達至覺醒的「涅槃」境界,是擺脫這種「必然」而達至「自由」的不二法門。孔丘則入世得多,因此認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亦即透過歷練和修養的提升,「自由」就在塵世並在心中。馬克斯更為現實,指出人之所以缺乏自由,乃受自然壓迫(如疾病)和人為壓迫(如奴隸制度或工資勞動)所導致。備受「異化」的人類要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便必須盡力消除自然壓迫(消除疾病和提升生產力),但更重要是消除一切人為的壓迫。而這,正是社會主義奮鬥的目標。

講者簡介
李偉才博士,筆名李逆熵,廣東新會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物理系。曾任職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和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並先後出任上海「港大—復旦繼續教育學院」教務長及香港大學「國際學位課程中心」總監等職。1985年,李氏因對科學普及作出卓越貢獻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2至03年出任「傑出青年協會」主席。其他公職包括「港大同學會書院」校董及「軒尼斯道官立小學上午校」校董、「香港書獎」決審評判、香港科幻會會長、以及香港科學館顧問委員等。在電台主持的節目包括「科學眼」、「科幻解碼」(香港電台)和「浩浩熵熵」(謎米香港)。他現為自由撰稿人,迄今發表著作逾三十本,包括《三分鐘宇宙》、《夜空的呼喚》、《格物致知》、《喚醒69億隻青蛙》、《反轉經濟學》等。最新發表的《資本的衝動》被《亞洲周刊》選為2014年「十本好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