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 (LU), M. Phil, BA (CUHK), Dip (Shue Ya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Foundation Programme
Photo of Dr CHENG Wai Pang, Damian

Academic Interests

  • History of Idea
  • Cultural Studies
  • Urban Studies
  • Creative Industries
  • Theatre Studies
  • Art Criticism

Publications

Books (Authored and Edited)

  • 2019:
    • 《琉璃脆》(個人詩集),後話文化出版社。
  • 2011:
    • 《沙磚上:實驗.組合.時代》,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與陳國慧及陳偉基合編著)。
    • 《女性與劇場:香港實踐初探》,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與陳國慧及馮程程合編著) 。
    • 《微閱錄》(靈性散文集),香港:弘法精舍。
    • 《陳炳釗劇本集》,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與陳國慧合編)。
  • 2010:
    • 《前進十年》,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與陳國慧合編)。
  • 2006:
    • 《貓河》(個人詩集),香港:麥穗出版社。
  • 2005:
    • 《咖啡還未喝完——香港新詩論》,現代詩研讀社(與陳智德合編)。
  • 2004:
    • 《合成美學——鄧樹榮的劇場世界》,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與陳國慧合編著) 。
  • 2002:
    • 《千禧以前——香港戲劇2000》,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1999:
    • 《由劇藝到藝術體制》,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Book Chapters and Articles

  • 2021:
    • 〈動情的人文﹕論情感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與梁卓恒合著),《字裡人間﹕人文經典與通識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The Afterlives of the Afterlife of the “Revolution”: On Chan Ping-chiu’s Waking Dreams in 1984,” Becoming and Unbecoming Hong Kong: A Hong Kong Studies Symposium, Hong Kong Studies, July 17, 2021.
  • 2020:
    • 〈香港芭蕾舞團的文化產業之路?〉,《香港舞蹈概述2017》,香港舞蹈研究。
    • 〈日常空間與空間的日常性-連儂牆的三個時間點〉,《第九屆香港文化與社會研討會》,2020年11月7日。
  • 2018:
    • 〈文化治理?還是共享城市?——從演出量增、場地增加、專業發展等現象談起〉,《香港戲劇年鑑2016》,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雨傘革命的後遺〉,《第八屆香港文化與社會研討會》,2018年11月3日。
    • “Community as Commons: On Global Urbanism and Neo-community Movement in Hong Kong”, 16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Beppu, JAPAN, December 2, 2018.
  • 2017:
    • 〈歷史就是神話:從1997年7月正場版《飛吧!臨流鳥﹐飛吧!》看歷史起源的迷思〉,《「香港劇場與香港歷史」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2017年10月14日。
    • “Activism in Everyday Life: On the ‘Cultural Turn’ of Political Activism in Hong Kong,” in 2017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Conferenc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Society, Korea, July 28-30, 2017.
    • “Performance Art as People's Theatre: On the ‘Cultural Turn’ of Political Activism in Hong Kong” in PSi#23 OverFlow - 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Hamburg 2017, June 8-11, 2017.
  • 2016:
    • 〈重演過去,預演未來﹕關於《碧街事變》〉,《藝術觀點》第67期。
    • 〈在個人與社會之間-陳炳釗劇場創作初論〉,《華文戲劇節研討會2016》2016年4月9至15日。
    • 〈由四大到九大藝團:論香港文化資助政策的變與不變〉,The Graduat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eptember 2016
  • 2015:
    • 〈翻譯中生成的當代性:「新文本」的跨語際實踐〉,《躍動的交鋒:閱讀新文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2014:
    • 〈港當代粵語劇場的表演性〉,《語言的政治:香港粵語的異質與多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2013:
    • 〈小劇場遍地開花〉,《香港戲劇年鑑2011》,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2012:
    • 〈在香港劇場中說故事〉,《傳說我城一O三》(香港﹕MCCM)。
  • 2011:
    • 〈自由散漫的沙磚上〉,《沙磚上:實驗.組合.時代》,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與陳國慧及陳偉基合編著)。
    • 〈攝影中的「家庭敘事」〉,《咔》攝影文化誌,第三期。
  • 2010:
    • 〈丸仔,拾年〉,《丸仔拉符呃拾年行為藝術》,點出版(香港) 。
    • 〈香港攝影中的城市與「超現實性」〉,《「香港攝影系列」展覽二:「城市漫遊者—社會紀實攝影」展覽場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視而不見」的真理 〉,《咔》攝影文化誌,第一期。
  • 2009:
    • 〈《捕月魔君.卡里古拉》的改編與演繹〉,《捕月魔君.卡里古拉的舞台藝術》,香港話劇團。
    • 〈香港女性劇場的發展概況〉,《戲劇藝術》。
  • 2008:
    • 〈劇場宣傳@2.0──新媒體與劇場演出宣傳〉,《香港戲劇年鑑2007》,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 〈《色|戒》的生死愛慾〉,《文化研究月報》。
    • "In the Name of Art-A Case Study of the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in Hong Kong", Imaging ‘Inter-Asian-ness’ Beyond Neo-liberalism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Society Summer Camp Proceedings),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Society 2008, pp.79-97.
    • 〈跟語言同歸於盡的耶利內克〉,《牛棚劇訊》(八月) 。
    • 〈喜劇經驗的本質〉,Artism (一月)
  • 2007:
    • 〈在回歸十周年前夕細讀一則十年前的政治寓言 〉,《今天》No.77。
  • 2006:
    • 〈理智與瘋狂:彭家榮初論〉,《牛棚劇訊》(八月) 。
  • 2005:
    • 〈反反複複,直至我們在沉溺中相遇——初論劉芷韻作品中的「複合感受」〉 (提綱),《咖啡還未喝完——香港新詩論》,現代詩研讀社。
    • 〈媒體的劇場.劇場的媒體──探勘「無人地帶」《日落前後的兩三種做愛方式》〉,《香港戲劇學刊──十年建樹‧華文戲劇作品研討會論文專輯》第五期(與陳國慧合著)。
    • 〈香港當代(實驗)劇場的敍事語言(提綱)〉,Artism (九月)
  • 2004:
    • 〈《剪紙》的物體系〉,當代文化研究網(上海)
    • 〈動物之維:現代詩當中的動物形象〉,當代文化研究網(上海)
  • 2003:
    • 〈中台小劇場:都市化的「(劇場)形式」〉,《跨越夢想的亞細亞:1997-2002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回顧》,舞蹈空間舞蹈團。
  • 2002:
    • 〈誰的「青年劇場」?〉,《變動中的視野:香港教育與劇場會議2000》,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 〈《單聲道》的時間意識〉,《單聲道》(陳智德著),香港:東岸出版有限公司。
  • 2001:
    • 〈性別再解讀〉 ,《婆媽匣子——以物喻情》場刊,Para/Site藝術空間。
    • 〈日光底下的災難書寫〉,《不•可呈示——宗教的藝術對話》場刊,Para/Site藝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