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學生對大學通識科目的期望
不期而遇:學生對大學通識科目的期望
講者:陳如珍博士(人類學系)
日期: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時間:12:30 - 2:00 pm
地點:許讓成樓701室
語言:英語
一如許多同仁一樣,陳如珍博士相信通識教育對大學本科課程至關重要。通識教育(如人類學)拓寬學生視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更促進全人發展。 然而,陳博士在教授通識科目的經驗中,得知不少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認為通識教育,特別是範圍A「中華文化傳承」的科目,既無聊,亦無關緊要。 這些學生修讀通識科目,僅為滿足大學的畢業要求;他們對通識教育,可謂「不抱任何期望」。面對這些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陳博士常常一開始就問他們:「你對一個大學通識科目最高期望是甚麼?」
陳博士在是次的通識午餐聚會,將闡述她怎樣與學生一同探索和回答這個問題。 這些師生間的討論,乃有關通識老師怎樣與學生訂立共同目標,以盡力發揮通識教育的學習效益。
講者簡介
陳如珍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的高級講師。陳博士的學術專長涵蓋主題和地域包括:中國女性移民工人,以及她們為兒子購置更好居所的奮鬥; 香港的菲律賓傭工,以及她們通過參加選美比賽所表達的願望; 香港和台灣的獨立音樂家和音樂活動組織者,以及他們的無儲蓄生活方式。 陳博士對性別與移民之間的關係尤感興趣,她常以「願望」為關鍵詞來分析不同研究對象的人生追求。 陳博士自2009年起在人類學系任教。多年以來,陳博士任教的通識教育科目包括:UGEA2180「中國文化與社會」,UGEA2334「今日中國」,UGEC2653「性別與文化」,和GENA2192「女人、男人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