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到課堂:大學通識科目的教學分享
從太空到課堂:大學通識科目的教學分享
講者:王君傑博士(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講師)
日期: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你有否想過,當人造衛星不再存在;你的生活,將受到甚麼影響?在早上離家前,我們會瀏覽天氣報告,決定當日的衣著。電視上顯示的天氣資訊,正是由人造衛星傳送。到了上班或上學,我們會乘搭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為我們指路導航的,正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由上述兩個典型的例子可見,現代人對人造衛星的依仗。事實上,人造衛星的貢獻並不限於眼前所見,由食物資源、供水管理、災後應變,以至空氣質素監測等等,遠在太空的人造衛星都以圖像的形式紀錄地球資訊,讓科學家們能夠從中解碼,從而幫助人類管理地球資源。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越來越依仗人造衛星,我們不單需要對它們有所認識,還必須瞭解這些由人造衛星所拍攝的圖像如何提升人類的生活素質。
透過是次的通識午餐聚會,講者將分享他如何讓學生認識觸不到,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造衛星。講者亦將分享他利用即時反饋系統(SRS)設計互動教學活動的心得,並說明這些教學設計怎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到學習氣氛更為生動。
講者簡介
王君傑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講師。王博士自2011年加入中大,並於同年開始任教大學通識科目UGEB2132「從太空觀地球」。王博士專精遙感、地球資訊科學以及數位圖像分析的教學,並相信老師的角色是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到學生在課堂以外,繼續學習和探求知識。因著創意、耐性與教學熱情,王博士曾獲2014年度社會科學院模範教學獎,以及2016年度的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
下載講義(需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