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規範:政治哲學的雙重焦點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情感與規範:政治哲學的雙重焦點
主講:錢永祥
主持:周保松

簡介

情感(情緒)是政治的動能所在,給政治生活帶來無限活力;但是情感又被認為是非理性的衝動,往往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政治需要情緒,但是情緒也需要規範的指引。 我們將參照 Martha C. Nussbaum 的相關著作,說明情緒其實含有複雜的認知內容,涉及了規範性的美好生活理念,也反映著美好人生的脆弱無常。情緒有對錯可言,可以批評、修正,也可以透過環境的改善與認知的調整,培育正向的情緒,減少負面情緒的禍害。 從這樣一種情緒觀出發,政治哲學作為一種規範性的政治思考,應該正視情緒,一方面積極處理情緒之中所反映的各種重要政治議題,另一方面也根據規範性的美好生活理念,對各類情緒進行評價與改善。

講者簡介

錢永祥,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思想》總編輯。研究政治哲學,倫理學,以及動物倫理學。特別關注泛中文世界裡的政治思想、道德意識,與公共文化的發展。著有《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裡的政治倫理》、《動情的理性:政治哲學作為道德實踐》,譯有《韋伯選集I:學術與政治》,彼得辛格,《動物解放》。

國語主講


Science and Passion: A Contradiction?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Science and Passion: A Contradiction?
主講:Frederick R. Davis
主持:Lai Chi Wai Kevin

簡介

This talk explores the perceived tens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assion. At its core and by definition, science strives for reason free from emotion. Yet, many biologists express affinity for the organisms they study. They first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birds or ants or turtles and then they pursued that interest as biologists and scientists. Rather than a contradiction, it is passion that drives long-term research and fuels efforts to protect species and engage conservation efforts. Moreover, such passion inspires the public and popular environmental activism. "Science and Passion" focuses on three prominent biologists and their subjects of study: Edward O. Wilson (Ants), Archie Carr (Turtles), and Rachel Carson (Birds and the Sea).

Readings
Archie F. Carr, Jr. So Excellent A Fishe: A Natural History of Sea Turtles. Gain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1967 / 2011.
Frederick Rowe Davis. The Man who Saved Sea Turtles: Archie Carr and the Origin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E.O. Wilson. Naturalist.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6.

講者簡介

Frederick R. Davis is the Fulbright Scholar and Visiting Professor 2016-17, CUHK and the R. Mark Lubbers Chair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Professor at Purdu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medicine (including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Prof. Davis was nominated for the Distinguished Teaching Professor Award,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in 2015 and 2016 and received the Developing Scholar Award,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in 2009. His latest publications include Banned: A History of Pesticides and the Science of Toxicology and The Man who Saved Sea Turtles: Archie Carr and the Origin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英語主講


情感教育,教育情感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情感教育,教育情感
主講:王淑英
主持:梁美儀

簡介

近年教育界開始出現情感教育的說法,重視教育過程中的非認知技能的培養。本講先檢視不同社會對情感教育的相異理解,並由此帶出心理學進路、教育學進路與社會學進路對各式情感現象的迥異處理,最後以此三種進路為綱,討論當今香港學校內外的情感教育現況。

講者簡介

王淑英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兼社會學系教授。王教授的專研項目主要包括教育社會學、組織及高等教育研究。

粵語主講


活在快樂水車下︰慾望滿足與理性展現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活在快樂水車下︰慾望滿足與理性展現
主講:黃沐恩
主持:劉保禧

簡介

Brickman and Campbell (1971)的研究指出,人的快樂就像一架不斷運作的水車,在高峰時會不斷下降,在低谷時又會不斷上升,總是慢慢回復正常水平。在快樂水車下,我們對於快樂的追求變得徒勞無功,今天讓你再快樂的事,轉瞬間便不能再感動你。我們要問,有沒有一種快樂能克服快樂水車的限制,為我們帶來長久的幸福?審視慾望滿足與理性展現兩種快樂來源,能為我們回答以上問題帶來一點啟示。

講者簡介

黃沐恩博士,畢業於美國辛辛那堤大學,現任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情緒哲學和科學哲學。

粵語主講


電腦能有情感嗎?──從《觸不到的她》到人工智能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電腦能有情感嗎?──從《觸不到的她》到人工智能
主講:司徒偉文
主持:江啟明

簡介

電影《觸不到的她》(Her) 的「女主角」Samantha 是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統,聲線既迷人又充滿情感。男主角 Theodore 這時剛剛婚姻失敗,情緒十分低落,Samantha 關懷備至的反應,令 Theodore 深深愛上了這個觸不到的「她」。究竟 Samantha 只是電影橋段,還是人工智能的未來?冷冰冰的電腦能有情感嗎?那麼,怎樣才算「有情感」?再深一層,其實到底甚麼是「情感」呢?本講主要從人工智能研究出發,旁及心智哲學、心理學及腦神經科學,嘗試探討上述問題──Theodore 愛上了 Samantha,但 Samantha 又能愛上 Theodore 嗎?

講者簡介

司徒偉文,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研究興趣包括人工智能與電腦音樂。

粵語主講


情感、權利及剝削:從動物日常到動物閲讀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情感、權利及剝削:從動物日常到動物閲讀
主講:謝曉陽
主持:林吐金

簡介

以貓狗為伴,是人類為滿足自身需要,並虛構牠們的情感嗎?近年, 大家都在討論動物福利,那是否我們好好對待農場裏的豬牛雞,吃牠們就沒有問題?動物有什麼權利?動物權和人權又要如何量算?嬰兒和成年豬,誰的價値又較高?為什麼動物一天還是人類財產,一天無法體現真正的價值?透過與動物為伴的生活,透過有關動物的書寫,我們嘗試探討以上問題。

講者簡介

謝曉陽,透過探討動物倫理,倡議動物權益,香港野豬關注組創立人之一。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博士。大學講師。

粵語主講


愛、性與錢:一個人類學者的反思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愛、性與錢:一個人類學者的反思
主講:鄭詩靈
主持:楊陽

簡介

愛情是一見鍾情、一生一世、日久常新?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激情浪漫,充滿疾忌和佔有慾?是默默耕耘的無私奉獻,放手只為成全別人?

愛情和性又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什麼這一配對既被追捧成神聖的結合,但又處處受盡規範,為的是什麼的理想,誰的道德,甚麼世代的秩序?

為什麼將金錢與愛情或性相提並論,便會令(某些)人磨牙切齒,有如褻瀆神靈?金錢有著什麼的力量可以沾污愛情、或是性?

這一系列對愛情、性、和金錢的觀念,也是現代性的情感體現,屬於現代社會對自我,性別、家庭,道徳、和社會秩序的再現。

鄭詩靈從人類學的跨文化和歷史角度,剖析現代人對浪漫愛情的追求,解拆「愛情」的意識形態。

 

講者簡介

鄭詩靈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性工作、人口販運、女性運動、政策制定、難民等。2010年出版專書 On the Move for Love: Migrant Entertainers and the U.S. Military in South Korea 獲美國社會學學會性領域最佳專書獎。

粵語主講


媒體的情感動員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媒體的情感動員
主講:李立峯
主持:劉保禧

簡介

在面對公共事務時,我們經常強調公民要理性思考。但其實情感對人們的政治態度和行動,也有很大的影響。

情感在民意的構成中有甚麼角色?新聞媒體如何進行情感的傳播?網絡和社交媒體又如何影響人們的情緒?

講者簡介

李立峯,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及研究學部主任。研究興趣為新聞學及政治傳播。博士畢業回港時正值03七一大遊行,從此開展了多年對媒體與社會運動的關係的研究。近年亦為多個媒體平台撰寫文章,嘗試將學術研究結果帶到公共領域之中。

粵語主講


愛與痛:從死別到生離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愛與痛:從死別到生離
主講:陳智豪
主持:鄭威鵬

簡介

生離死別,一次也嫌多。但人生偏偏是一串串的相聚與別離。

假如愈愛愈痛,我們可有勇氣再愛?死亡,是叫我們害怕愛,還是更懂得愛?

讓我們在這個晚上,一起真誠地面對自己,一起經歷愛與痛的成長。

講者簡介

陳智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死亡、臨終及喪親、醫療保健社會工作、老年學、及意義治療 (Logotherapy) 等。陳教授曾榮獲社會科學院2012年度模範教學獎、2014年度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及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2015。

粵語主講


可悲.可喜.可憎.可安?--自然(教育)中的感情

通識沙龍2016-17「猜‧情‧尋」

可悲.可喜.可憎.可安?--自然(教育)中的感情
主講:李靄儀(小雨)
主持:林吐金

簡介

一班學生,一個導師,走進大自然,自然教學便會產生?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感?那是自然而然產生。
甚麼是自然教學?自然教學裏的情感如何產生?是探究?是提升?導師所扮演的角色是甚麼?

講者簡介

李靄儀,小雨,喜歡「人」的工作,曾在鄉師自然學校任職,從當老師開始,又做過校長,不覺已十年。除了孩子,也喜歡聆聽不同人的故事,婦女的、長者的、邊緣的、弱勢的,像一棵棵小草,不起眼,卻充滿力量。「小雨」,作為自然名稱,作自然教育者的名稱,做「人」的工作,原不離自然,是個「既得利益者」,可以反思,還有感恩。

粵語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