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謝春玲博士 大學課程部普通話組高級講師
|
編者按:
謝老師是本所為數不多的同時以普通話及廣東話為母語的老師,筆者麥雪芝曾被謝老師幽默地分享因普粵差異鬧出的笑話而捧腹大笑。謝老師熱愛中國語言及文化,擁有中港兩地豐富的漢語教學經驗。她曾用二十年時間,編纂出版了一部關於漢字形體演變的字典;她還是古文字書法家,作品多次在中港兩地及海外展出。本期由謝老師與大家分享她在教研路上的點滴體會。
1.
如何與中大結緣?
2003年,我和孩子從廣州移民來到香港,適逢CLC招聘普通話教師,應聘成功,任職中大至今。主要教授中大本科生普通話,也上過留學生的漢字課。
教與學
2.
親身經歷的一個普粵差異笑話
本所的普通話公開試COPA試題庫有個題目,情境是在飛機上,問:“當女士夠不著行李架時,男士應不應該伸出援手?”一位男學生答題,我起初聽到的是,“當女士有需要的時候,男士當然應該伸出黃手啦”。原來粵語“緩慢”、“援手”頭一個字的讀音相同(wùhn/
wun4),這位考生是把緩慢的“緩”字普通話讀音(huǎn)負遷移到援助的“援”字上了(yuán),所以“援手”聽起來就像“黃手”了。
3.
請舉例說說本地學生學普通話最常見的錯誤
普粵之間語音、詞彙、語法三方面都存在差異。語音方面差異最大。如翹舌音是香港話沒有的,學生會把“主力”說成“阻力”;“魚翅”說成“魚刺”;聲調方面,學生會把“助教”說成“豬叫”,“機場”與“雞腸”,“重點”說成“鐘點”等;韻母方面,有的學生把商店有沒有打折(e)說成能不能“打劫”(ie);把“上進”(in)說成上鏡(ing)。詞彙方面也有差異。我在中大逸夫書院住了十多年,剛開始時,總聽人說逸夫書院標誌性雕塑叫“女人腳”,我橫看豎看都不像“腳”,後來知道粵語把整條腿都稱“腳”,而普通話踝骨以下才稱“腳”。又如“拜山”與“掃墓”、
“游水”與“游泳”、“驗身”與“體檢”等詞語,普粵都有差異,甚至說的不是一件事兒,如“班房”與“教室”,“影印”和“複印”等。最令說普通話的人笑岔氣的是用“同房”稱“室友”了。語法差異雖不大,但也是有的。比如普通話“少”和“多”作為狀語修飾動詞或形容詞時,一般放在動詞前面。如“天涼少喝涼水,多穿一件衣服。”而粵語“多”、“少”則一般放在動詞後面,如:“食多啲”、“賺多啲”、“搵多啲”等。
4.
談談在語言教學方面,與你在內地的教學有什麼不同,如何適應?
來香港之前,我曾在國內大學任教現代漢語、漢字學等課程多年,習慣了國內“一言堂”那一套重在傳授知識的傳統方法。入職CLC擔任語言導師以來,逐漸領悟到語言教學有其明顯的特點,重在語言練習而非傳授知識。因此,原來那套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環境和新的教學對象了。經過逾十年的教學實踐,自己一步步轉向以學生為本,語用為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努力讓學生儘可能在接近真實語境的環境中學習語言,得體運用目標語,從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轉向引導學生在用中學的“眾言堂”。
5.
曾開辦暑期新課程CPTH2203漢字與閱讀,課程特色是甚麼?
這個課是面對外國學生初學漢字者,最大的特點是基礎字的教學從漢字源頭甲骨文
開講,用生動如畫的象形文字吸引學生,讓學生了解這個基礎字最早的形體和意義,然後帶出由它作偏旁的一族漢字的認讀,以一牽十。
6.
甲骨文對中文學習有何幫助?
甲骨文是漢字寶庫中之瑰寶,它們埋在地下三千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重新發現,一直沒有經過任何人的篡改或加工,無論文字形體抑或所記內容,均能保留商時的本來面目,是最為可靠的商代史料。它與今天的漢字是一脈相承的。甲骨文是最接近古漢字源頭的,認識它,能幫助我們了解漢字最初的意義,比照今天的楷書,我們就能認識漢字的演變、發展的脈絡。
個人專業
7.
從本科到博士你與文字學和語言學的緣份
在本科階段我選修文字學,任教的是國內著名的古文字學家、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張桂光教授。當年張教授惟妙惟肖生動解說甲骨文,引領我走入奇妙的古漢字世界,從而影響了我的一生。畢業後我繼續修讀研究生漢語史專業古文字學,仍師從張教授學習古文字。在他指導下,用了二十年時間編纂出版了一部關於漢字形義演變的字典《漢字精解字典》(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可以說,在我的學術生命中,張教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香港大學讀博士,又師從國際知名的古文字學家,時任港大中文學院主任單周堯教授,在他指導下完成並出版了我第二部專著《殷墟甲骨刻辭空語類研究》。我很幸運,有機會師從兩位大家。
8.
古文字書法家的路是怎麼樣開始的?
“家”還談不上。師從張教授學文字學時,總聽到他要求學生習書法,說大多數文字學家同時也是書法家。也許年輕氣盛時都想成“家”,於是我們就都跟他學書法。久而久之,慢慢領悟了他這個要求所含的意義,就是希望我們浸淫在漢字世界裡面,治學、成就。寫得多了,自然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演變規律瞭如指掌。
9.
分享您最喜愛的書法作品。
那是一副甲骨文的對聯,上聯是 “德成名自立”,人不要總想著要成名,要先立德。下聯是
“行在言之先”,即是指不要光說不做,行動是最重要的。
10.
未來一年的教研計劃
作為AAD (Academic Activities
Division)成員,未來一年將繼續完善現有的教材及進一步開發高端課程的教材。也想盡自己所能帶帶新老師,不是我教得好,至少是有教訓吧,讓他們借鑒,少走彎路。
成長與嗜好
11.
你的家庭背景對你的成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我的母親出身書香大户人家,家族多人科舉考取功名。至民初,外公是中山大學法學學士。父親生於教書先生之家,奶奶可以把《三字經》當歌來唱,這便是我人生的搖籃曲了。也許是我血管裡流淌著讀書人和教書人兩胍交融的血液吧,成就了我成長的基本特質。
12.
個人愛好
閒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讀書,偶爾也寫點散文、彈鋼琴、練書法、刻印章,但最愛還是閱讀。閱讀使人生豐富,因為書可以把已知未知、已然未然的世界呈現在你的面前;書也是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百樣人生;書還可以把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讓你經歷也許你一輩子都不可能經歷的別樣的人生。所以再好看的電視劇我都可以不追,不看第二遍,但一本好書我會置於枕邊左右,看了又看。
給學生的話
13.
對於以粵方言為母語的普通話學習者,有何促進學習的建議?
如果說五歲以下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那麼,大學所有的學生都早過了這個最佳時期了。所以我常對學生說,要學好普通話不外乎“兩多”:多聽、多講。“多聽”可以培養語感;多講就上口,沒有捷徑。
14.
一件欣慰的事
謝老師甲骨文書法作品
About Us
| Contact Us
| Privacy
|
Disclaimer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