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講座
《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生命教育分享會》報導(20/1/2010)
•鄺綺信•
崇基學院神學院優質生命教育中心及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於2010年1月20日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屬下小學校長舉辦「生命教育分享會」。當日共有超過50位校長、老師及教牧同工參加。是次分享會主要邀請了對推展小學生命教育有多年經驗的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教師團隊介紹該校推行生命教育的歷程和實踐模式。當天參加者更有機會觀摩四年級學生的生命教育課,親身與參與課堂的學生接觸,並與示範教師交流心得。
「生命教育分享會」先由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陳錦輝校長致歡迎詞,並由本中心主任龔立人教授介紹中心成立的使命和將於本年5月開辦的「基督教生命教育文憑課程」內容。在簡介環節中,龔教授強調「基督教就是說生命的信仰」,故此教會建立的學校應可「自信和恰當地表述基督信仰」,以顯示對這信仰的承擔;教會學校亦需要思考如何在此時此地讓我們所堅信的福音與當下的教育情勢接軌。接著,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前校長劉天祿校長介紹世界各地推展生命教育的不同重點:從歐、美、澳以「防止濫藥」、台灣以「反暴力和防止青少年自殺」為推行緣由,到國內以「生命、生存、生活」為題的生命教育;到底,我們今天所牧養的學生需要關注的問題又是什麼—這是劉校長鼓勵在座老師及教牧同工思考的問題。分享中,劉校長表示該校自2002年發展小學生命教育課程至今,不斷為教師舉行定期培訓,以幫助教師們掌握生命教育的基礎理念和實踐方略。另該校會安排專責老師團隊發展校本生命教育課程。至今,學校已為小一至小六各級出版有系統性的《生命教育課》課本。此外,校方又透過各科組的悉心安排,營造「不同能力的學生均可感受到『被接納』」的校園氛圍和學習活動。學校於全年不同時段會為各級學生舉辦如啟蒙禮、成長禮的典禮強化學生的對自我身份和人生階段目標的認識,亦透過價值教育,讓學生與身處的社群和更廣闊的世界連結。總結這數年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經驗,劉校長提到其中一大得益就是教師察覺到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生命亦被滋養和重建起來,令教師們重得力量幫助學生建立活潑的生命。
稍後,該校優質生命組統籌何玉珍副校長及學校輔導主任柯麗麗姑娘向參加者詳細介紹該校如何透過不同科目並科組活動(如語文、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和人文、體育與健康)和其他綜合活動(如四川賑災、感恩惜福活動、制服團隊、社區活動)來實踐生命教育。總括來說,「經驗性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是該校推行生命教育的一種重點模式。兩位老師均指出生命教育課程必須能照顧學生個人成長的需要,也須要結合基督教的元素來設計教學主題。而教師團隊是否認同學與教的方向也是生命教育課程能否成功和有效發展的關鍵因素。
當日四年級生命教育觀摩課以「情義兩心知」為教學主題。課堂由兩位老師一起任教(許佩麗老師、黎愛蓮老師),目的為能照顧得到不同學生的反應和需要。學生透過有趣的互動學習和討論,體悟在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要著力為自己培養這些特質去對待他人。學生們對教師設計的活動投入參與,也樂於與在座觀課嘉賓分享他/她們在課堂中的體驗和感受。兩位教師表示該校生命教育課的一項特色是多以講述「生命小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化課堂上的學習體悟,基督徒老師亦會與學生一起禱告,祈求上主幫助他/她們將所學的在生活中實踐。參與同工其後更有機會就課堂觀察和整個分享會的內容與任教老師和嘉賓交流。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期望在日後能舉辦更多有關生命教育的講座和交流分享會,讓學校、教會和機構同工與及關心下一代生命成長的人士能集結並擴展生命教育的視野和經驗,以實踐本中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