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其他報刊資料 , 1973-2003, undated

 File — Box: 2, Folder: 4
Identifier: 0012_PER_LiuYC_Series_2_Folder_4

主要是刊登於《文滙報》、《明報》、《星島晚報》、《新晚報》和文學雜誌內有關中國文學的剪報資料。依日期排列,欠缺日期則依文章標題筆劃排列。

• Items 1-20:

-賀陳映真出國。作者胡菊人。剪報資料 1 張;20 x 19 cm。《星島晚報・ 三思》中華民國 72 年(1983)9 月 7 日。原插於《陳映真小說選》一書內 (Note 2)

-聽聽那冷雨 —— 詩人余光中先生訪問。報紙 1 張;40 x 55 cm。訪問及記錄陳海文、林業偉。《學苑》Undergrad 16.10.1974, p. 8-9。原插於《中國現代文學大系・小說第 1 輯》一書內(Note 2)

-卞之琳的詩貧血。剪報資料 1 張;16 x 11 cm。《快報・ 南腔北調》專欄。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十月廿三日。原放於司馬長風資料(一)公文袋內 (Note 2)

-戚繼光與戚家軍。作者退職記者。剪報資料 1 張;25 x 13 cm。《八千里雲月》中華民國 65 年(1976)9 月 23 日。第 5 版。原插於謝承仁、寧可《戚繼光》一書內 (Note 2)

-圍繞魯迅著作出版問題的一場搏鬥 —— 揭露 “四人幫" 破壞魯迅著作出版工作的罪行。作者國家出版局批判組。報紙 1 張。《光明日報》1977 年 1 月 18 日。第1, 4版。原插於香港文學硏究社出版《魯迅全集》一書內 (Note 2)

-脂硯齋非曹顒遺腹子考。作者劉廣定。剪報資料 1 張;32 x 14 cm。《聯合報》1977 年 4 月 28 日。原插於俞平伯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一書內 (Note 2)

-朱自清軼事。作者鄧林。剪報資料 1 張;15 x 13 cm。《新晚報・ 向日軒隨筆》1977 年 8 月 6 日。原插於《中國現代文學大系・ 詩第 2 輯》一書內 (Note 2)

-「文學雜誌」 合訂本問世了!!:現代文壇的輝煌記錄。剪報資料 1 張;10 x 39 cm。原插於《文學雜誌》第 8 卷 (1977) 合訂本內 (Note 2)

-由蛻變的角度去看台灣鄉土文學的興起 —— 願國府效法王導之從吳俗。作者夏宗漢。排印本(頁 17-24)。1977 年 10 月 29 日於美國。另有:台灣的 「鄉土文學論戰」。作者殷成實。排印本(頁 25-27)。七七. 十一. 一日加州。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現代中國文學史四種合評(上)(中)。作者夏志清。剪報資料 2 張;14 x 33, 14 x 41 cm。影印本。分三期連載,轉載自《現代文學》復刊號第 1 期 (1977) (Note 2)

-訪陳鼓應談近況。作者曾心儀。排印本。《南北極》第 100 期(1978 年 9 月 16 日出版)。頁 86-87。原插於《余光中詩選》第 1 卷內 (Note 2)

-關於 「中華民國文藝史」。排印本。《書海風雲》。初版。劉心皇著。中華民國 67 年 9 月 30 日出版。封面, 頁 [8], 1-6, 378-396, [14], 封底 (Note 2)

-又一本以香港為背景小說《猴王》在英國出版。作者文岳。排印本 1 頁。《海洋文藝》第 5 卷第 10 期(1978 年 10 月 10 日)。頁 144。原插於 Timothy Mo "The Monkey King" 一書內 (Note 2)

-切勿出語傷人。作者金刀。剪報資料 1 張;13 x 8 cm。《成報․香港人之眼》1978 年 11 月 23 日。原插於 Aleksandr Sergeevich Pushkin著;茅盾等譯。《普式庚研究》一書內 (Note 2)

-人之患。作者哈公。剪報資料 1 張;7 x 7 cm。《明報・ 哈囉》1978 年 11 月 25 日。原插於胡菊人《小說技巧》一書內 (Note 2)

-尹雪曼著手修訂 「中華民國文藝史」。作者朱榮智。剪報資料 1 張;15 x 16 cm。《聯合報․文壇點線面》1978 年 12 月 28 日。原插於尹雪曼編輯《中華民國文藝史》一書內 (Note 2)

-一年來的文學。作者陳映真。排印本。《雄獅》94 期(1978 年 12 月)。頁 154-155。原插於《陳映真小說選》一書內 (Note 2)

-評王文興 「家變」 的文字:兼論中國文字之四元素。作者區結成。排印本。《明報月刊》第 156 期 (1978 年 12 月)。頁 93-96。原插於王文興《家變》一書內 (Note 2)

-歷史上的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作者李孔懷。剪報資料 1 張;29 x 15 cm。上海《文滙報》1979 年 3 月 9 日。原插於《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詩第 2 輯》一書內 (Note 2)

-蔡元培在香港的垂暮生活。作者陶英惠。排印本。《中國人》月刊第 1 卷第 4 期。封面, 頁 1-2, 95-102。1979 年 5 月 1 日出版 (Note 2)

• Items 21-40:

-郁達夫挽郁華聯。作者枕書。剪報資料 1 張;10 x 7 cm。《文滙報・ 軼聞軼事》1979 年 6 月 14 日。原插於《郁達夫資料補篇》一書內 (Note 2)

-《導報》與《譯報》。作者徐鑄成。剪報資料 1 張;20 x 14 cm。《文滙報・ 舊聞雜憶》1979 年 9 月 25 日。原插於上海譯叢週報社《譯叢》第 5-6 卷合訂本(Note 2)

-郁達夫的一方印。作者陳清狂。剪報資料 1 張;30 x 9 cm。1979 年 10 月 16 日。第 10 版。原插於《郁達夫資料補篇》一書內 (Note 2)

-為傅雷叫屈。作者嚴再道。剪報資料 1 張;11 x 20 cm。《大公報・ 特約稿》1979 年 10 月 21 日。第 2 版。原插於羅大岡《論羅曼‧羅蘭:評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破產》一書內 (Note 2)

-一個脊骨挺直的中國人 —— 陳映真。作者聶華苓。排印本。《明報月刊》167 期(1979 年 11 月)。頁 45-47。原插於《陳映真小說選》一書內 (Note 2)

-《中國現代文學史》讀後。作者海暘。 剪報資料 1 張;30 x 18 cm。《文匯報・ 文化之窗》第 388 期(1979/11/23)。原插於田仲濟、孫昌熙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蕭紅傳略。作者鐵峰。排印本。《文學評論叢刊》第 4 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年。封面, 頁 [2], 1-2, 263-305 (Note 2)

-記郁達夫 / 金丁. 郁達夫著作不能湮沒無聞 / 陳炳熙。 排印本。《讀書》1980 年第 5 期(1980/02)。頁 84-98。原插於《郁達夫資料補篇》一書內 (Note 2)

-書介《沒有光的繆斯》。作者桑魯卿。剪報資料 1 張;9 x 22 cm。原書名《Unwelcome Muse》。《聯合報》1980 年 3 月 17 日。原插於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一書內 (Note 2)

-沈從文郁達夫研究在國外。作者松平。 剪報資料 1 張;20 x 18 cm。《新晚報・人物志》農曆庚申年 (1980/07/03). Originally inserted in Doležalová Anna's Yü Ta-Fu: specific traits of his literary creation (Note 2)

-豐富的新文學史料。作者司徒浩。剪報資料 1 張;24 x 10 cm。1980 年 9 月 8 日 (Note 2)

-一部新編的現代文學史 —— 評北大、南大等九院校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作者辛宇。排印本。《文學評論》1980 年第 2 期。頁 [1], 127-131。原插於中國現代文學史編寫組《中國現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社會科學戰綫・ 文藝學》。排印本。1980 年第 1 期(總第 9 期)。封面, 頁 [1]-[4], 241-250, 254-257。包括:

  1) 王實甫雜劇《西廂記》反封建主題的發展和深化:雜劇《西廂記》和諸宮調《西廂記》的比較研究。作者蘇興。頁 241-249 (Note 2)

  2) 元人小令淺論。作者盧潤祥。頁 250 (Note 2)

  3) 聞一多先生回憶片斷。作者趙仲邑。頁 254-255 (Note 2)

  4) 聞一多先生與《楚辭》。頁 255-257 (Note 2)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描寫七十年代農村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陳亦妹。1980? 剪報資料 1 張;14 x 13 cm。原插於姜樹戊《漁島怒潮》(下)一書內 (Note 2)

-《歷史》與小人物的歷史。作者索魯。1980? 排印本(頁 266-367)。原插於Elsa Morante《歷史:延續萬年的醜聞》一書內 (Note 2)

-譯者小語:《霧之旗》。作者沈西城。1980? 剪報資料 1 張;7 x 21 cm。《明報》。原插於松本清張著;沈西城譯《霧之旗》一書內 (Note 2)

-紈扇上的詩 —— 泰戈爾與中國。作者石真。剪報資料 1 張;28 x 39 cm。《文匯報・ 筆滙》1981 年 1 月 6 日。第 10 版。原插於姜樹戊《漁島怒潮》(下)一書內 (Note 2)

-粗讀《當代文學概觀》。作者思遠。 剪報資料 1 張;22 x 29 cm。《文匯報・ 文化之窗》第 322 期 (1981/01/11)。原插於張鐘等《當代文學概觀》一書內 (Note 2)

-「青年文學獎」 讚。作者洪鵾。剪報資料 1 張;20 x 10 cm。《學而雜文》中華民國 70 年(1981)2 月 2 日。原插於第 2 屆《青年文學獎文集》一書內 (Note 2)

-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檢討 —— 讀有關中國現代文學史著作的札記。排印本 (影印本)。輯自《學習與探索》雙月刊。1981 年第 3 期(1981 年 5 月 15 日出版)。葉 107-114 (Note 2)

• Items 41-60:

-重睹遺墨憶達夫。作者趙家欣。剪報資料 1 張;17 x 28 cm。《新晚報・ 人物志》1981 年 11 月 21 日。原插於《郁達夫資料補篇》一書內 (Note 2)

-論魯迅對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創作用。作者金宏逹。排印本。《花城》1981 年第 5 期(總第 12 期)。頁 201-223。原插於十四院校編寫組《中國現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紀念蕭紅逝世四十周年。排印本。《北方論業》雙月刊。總第 51 期(1982 年 1 月 15 日)。封面, 頁 [1]-2, 35-48。包括:

  1) 蕭紅逝世四十周年祭。作者端木蕻良。頁 35 (Note 2)

  2) 得讀端木蕻良紀念蕭紅詩續成兩篇。作者王孟白。頁 35 (Note 2)

  3) 民主革命的優秀文藝戰士蕭紅。作者鍾汝霖、陳世澂。頁 36-41 (Note 2)

  4) 農民對命運掙扎的鄉土文學--《生死場》再評價。作者邢富君、陸文采。頁 42-45 (Note 2)

  5) 蕭紅生平著作紀年。鍾汝霖。頁 46-48 (Note 2)

-論 "五四" 新文學與外國文學 / 陳元恺. 矛盾與 "立志" "植材" / 戈錚,王國柱。排印本。《杭州大學學報》第 12 卷第 1 期(1982 年 3 月)。葉 [65]-78。原插於曾小逸主編《走向世界文學:中國現代作家與外國文學》一書內 (Note 2)

-同學少年李劼人:及李哲生、周太玄、黃仲蘇。作者李璜。排印本。《大成》第 106 期(1982 年 9 月 1 日)。頁 15-19。原插於《李劼人選集》一書內 (Note 2)

-二屆工人文學獎昨頒獎 入選作品將編印成文集。剪報資料 1 張;20 x 29 cm。《新晚報・ 文化快餐》1982 年 10 月 4 日。原插於《紅磚集:理工同學文藝創作(一九七二至一九八一)》一書內 (Note 2)

-白先勇的小說。作者木令耆。排印本。輯自《港台文學研究資料》1982。頁 76-82。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中國新加坡文學交流的第一步 —— 從 「國際華文文藝營」 談起。作者原甸。剪報資料 1 張;58 x 14 cm。《新晚報》1983 年 1 月 30 日,第 12 版。原插於原甸《香港・ 星馬・ 文藝》一書內 (Note 2)

-後現代主義:商品化和文化擴張 / 唐小兵. 東京通訊 / 文洁若。排印本。《讀書》1986.3.10,頁 [2], 118-128。原插於王治河主編《後現代主義辭典》一書內 (Note 2)

-憶鄭振鐸、王統照、方光燾:文學界三先驅追思。作者錢今昔。剪報資料 1 張;25 x 26 cm。《文匯報・ 筆滙》1983 年 3 月 25 日,第 14 版。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下)一書內 (Note 2)

-略論蕭紅的散文。作者沈昆朋。排印本。《文藝論叢》第 17 輯(1983 年 4 月),封面, 頁 [2], 1-2, 331-351。上海文藝出版社 (Note 2)

-老舍沒上過大學。作者曾廣燦。剪報資料 1 張;31 x 19 cm。《文滙報・ 藝文萃》1983 年 8 月 30 日。原插於尹雪曼編輯《中華民國文藝史》一書內 (Note 2)

-武昌起義與四川保路運動。作者胡漢君。剪報資料 1 張;25 x 11 cm。《星島晚報》1983 年 10 月 24 日。原插於《李劼人選集》一書內 (Note 2)

-滬淀山湖畔大觀園。剪報資料 1 張;29 x 39 cm。《文匯報》1984 年 4 月 23 日,第 8 版。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一書內 (Note 2)

-古典文論與寫作(一)至(二)。作者望雲。剪報資料 1 張;58 x 39 cm。《文匯報》1984 年 4 月 29 日,第 16 版。原插於望雲《星下談》一書內。另附:藍色字條 1 張;9 x 9 cm (Note 2)

-阿 Q 之 Q。作者滕健耀。排印本。《明報月刊》1984 年 4 月號(總第 220 期),頁 103-104。原插於香港文學硏究社出版《魯迅全集》一書內 (Note 2)

-古典文論與寫作(三)。作者望雲。剪報資料 1 張;38 x 13 cm。《文匯報》1984 年 5 月 6 日。原插於望雲《星下談》一書內 (Note 2)

-舞廳。作者鳳三。剪報資料 1 張;11 x 13 cm。《星島・ 花邊小品》中華民國 73 年(1984)5 月 10 日,第 14 版。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古典文論與寫作(六)至(七)。作者望雲。剪報資料 1 張;31 x 18 cm。《文匯報》1984 年 5 月 20 日。原插於望雲《星下談》一書內 (Note 2)

-陳映真與魯迅。作者王南。剪報資料 1 張;16 x 6 cm。《快報・ 情意結》1984 年 5 月 20 日。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 Items 61-80:

-舞鞋。作者鳳三。剪報資料 1 張;11 x 13 cm。《星島・ 花邊小品》中華民國 73 年(1984)6 月 11 日,第 15 版。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繡花鞋的 「考證」。作者項莊。剪報資料 1 張;15 x 8 cm。《明報・ 亂披風》1984 年 6 月 5 日,第 10 版。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海葬」 :王拓小說選在廣西出版。作者畢山。剪報資料 1 張;10 x 13 cm。《明報・ 書窗》1984 年 7 月 10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姚煒金大班。作者寶寧。剪報資料 1 張;13 x 10 cm。《新晚報・ 銀海一勺》1984 年 7 月 20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傾城之戀特輯。報紙 1 張;58 x 39 cm。《明報》1984 年 8 月 3 日,第 18 版。原插於《中國現代文學大系・ 小說第 1 輯》一書內 (Note 2)

-英文文學創作獎開始接受參賽品:比賽分兩組月杪截稿。剪報資料 1 張;19 x 17 cm。《明報》1984 年 8 月 9 日。原插於柏楊《新加坡共和國華文文學選集․史料篇》一書內 (Note 2)

-借來的。作者金東方。剪報資料 1 張;7 x 8 cm。《文匯報・ 浮世繪》1984 年 8 月 19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林木葱蘢。作者瘂弦。剪報資料 1 張;13 x 17 cm。台灣《中央日報》1984 年 9 月 19 日,第 12 版。原插於《創世紀》no. 11-15 合訂本(1959-1960)年內 (Note 2)

-上海茶花女。作者金東方。剪報資料 1 張;7 x 8 cm。《文匯報・ 浮世繪》1984 年 11 月 7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名花。作者鳳三。剪報資料 1 張;6 x 12 cm。《星島晚報・ 花邊小品》1984 年 11 月 8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金大班。作者金東方。剪報資料 1 張;7 x 8 cm。《文匯報・ 浮世繪》1984 年 11 月 8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流行小說」? 作者浪千莎。剪報資料 1 張;9 x 11 cm。《圓》1984 年 11 月 11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台灣香港文學論文選》簡介。作者樂融融。剪報資料 1 張;20 x 16 cm。《當代文壇》第 9 期 (1984)。原插於《臺灣香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論文選》一書內 (Note 2)

-《百姓》半月刊訂戶部致劉以鬯續訂通知。1984? 排印本 1 葉。原插於王文興《背海的人》一書內 (Note 2)

-姚煒掀起一陣風:白先勇如遇知音。作者申明珠。1984? 剪報資料 1 張;9 x 23 cm。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選擇是觀眾的武器:電影要認真起來。作者林聚仁。1984? 剪報資料 1 張;34 x 13 cm。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重創作不重因襲的作家:王統照。作者莊翎。剪報資料 1 張;13 x 18 cm。《文匯報・ 作家與作品》1985 年 3 月 22 日。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下)一書內 (Note 2)

-海峽彼岸的文學剪影 —— 來自旅美台灣作家團的報告。作者方蒙、劉誠。報紙 1 張;58 x 39 cm。《文滙報》1985 年 8 月 31 日,第 13 版。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鳴鳳的悽厲呼聲。作者逋客。剪報資料 1 張;10 x 11 cm。《星島晚報・ 花窠醉寫》1987 年 7 月 8 日。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一書內 (Note 2)

-引經據典・ 小心求證:翻遍中共出版的 「新文學大系」 「中國現代文學史」 「中國新文學史初稿」 ,都未有提過張恨水。剪報資料 1 張;13 x 12 cm。《快報・ 海峽穿梭》1985 年 11 月 24 日。原插於劉綬松《中國新文學史初稿 》(上卷)一書內 (Note 2)

• Items 81-100:

-書市漫步。作者藺頗。剪報資料 1 張;12 x 13 cm。《海上新事》1985 年 12 月 3 日,第 22 版。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評論家的力度 / 周介人. “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新議 / 魏紹馨。排印本。《新華文摘》第 12 期(1985 年),頁 137-141。原插於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一書內 (Note 2)

-論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作者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排印本。《新華文摘》1985 年第 12 期,頁 124-131。原插於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一書內 (Note 2)

-海外研究台灣文學現狀。作者許達然。排印本。《台港文學選刊・ 文苑縱橫》1985 年第 2 期,頁 51-52。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百年孤寂」 的文學性。作者陳江南。剪報資料 1 張,13 x 38 cm。《明報・ 特稿》1986 年 2 月 6 日,第 21 版。原插於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著;宋碧雲譯《一百年的孤寂》一書內 (Note 2)

-真實細膩 情意雋永 ——《點心》(下)。作者馬馳。剪報資料 1 張;19 x 11 cm。《新晚報・ 影話》1986 年 2 月 12 日。原插於中國上海筆會中心編譯《國際筆會作品集》一書內 (Note 2)

-癟二與癟三。作者石人。剪報資料 1 張;19 x 21 cm。《快報・ 莞然集》中華民國 75 年(1986)2 月 15 日。原插於黃天石(筆名傑克)《大亨小傳》一書內 (Note 2)

-文病。作者胥黎。剪報資料 1 張;13 x 8 cm。《文滙報・ 筆的小花》1986 年 2 月 28 日。原插於《余光中詩選》第 1 卷內 (Note 2)

-林太乙談吸引讀者要點。作者蔡潤琴。剪報資料 1 張;19 x 38 cm。《明報・ 名廊》1986 年 3 月 25 日,第 13 版。原插於《金盤街》林太乙一書內。另附:字條 1 張。《明報月刊》1980 年 7 月號 琦君:我讀《金盤街》(Note 2)

-從荷馬到喬伊斯。作者夏志清。排印本。《明報月刊》1986 年 4 月號(總第 244 期),頁 [1], 33-40。原插於夏志淸《人的文學》一書內 (Note 2)

-詩的散文(代序)。作者李鵬翥。剪報資料 1 張;24 x 12 cm。《文滙報》1986 年 5 月 5 日,文化版。原插於鄧駿捷編《澳門華文文學硏究資料目錄初編》一書內 (Note 2)

-中國文學在英美的拓荒者:夏志清教授來港主持 「中文文學週」 講座。作者郁城。剪報資料 1 張;13 x 39 cm。《明報・ 特稿》1986 年 8 月 15 日,第 33 版。原插於夏志淸《人的文學》一書內 (Note 2)

-訪中國著名法語作家:盛成。作者王鍾華。排印本(頁 10-13)。原插於《盛成文集・紀實文學卷》一書內。全文參見:《香港文學》第 22 期,1986 年 10 月 5 日 (Note 2)

-泰國作家訪港。排印本;8 x 19 cm。照片左起:符績忠、劉以鬯、李友忠、許靜華。《香港文學》第 22 期(1986 年 10 月 05 日)。原插於年臘梅《泰華寫作人剪影》一書內 (Note 2)

-記泰華女作家年臘梅。作者依瀾。排印本(頁 61-62)。原插於年臘梅《泰華寫作人剪影》一書內。全文參見:《香港文學》第 23 期(1986 年 11 月 05 日)(Note 2)

-後現代狀況出現了 —— 台灣後現代詩之萌芽。作者羅青。排印本(頁 4-9)。另有後現代詩兩首:一封關於訣別的訣別書;關山亭觀滄海(頁 10-11)。原插於王治河主編《後現代主義辭典》一書內。全文參見:《香港文學》第 26 期(1987 年 02 月 05 日)(Note 2)

-舊滬。作者胥黎。剪報資料 1 張;7 x 15 cm。《文匯報・ 筆的小花》1987 年 2 月 23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香港,香港…...》甫發行即被搶購一空。作者魯金。剪報資料 1 張;16 x 38 cm。《明報・ 每日專題》1987 年 2 月 24 日,第 29 版。原插於柳蘇《香港, 香港 …...》一書內 (Note 2)

-原 「中央大革」 文藝組負責人金敬邁談《歐陽海之歌》。剪報資料 1 張;11 x 12 cm。《文滙報・ 特稿》1987 年 3 月 20 日。Originally insert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no. 11 (Nov. 1980) (Note 2)

-三聯出版香港文叢 設立委員會作顧問。剪報資料 1 張;13 x 6 cm。《文匯報》1987 年 6 月 1 日。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一書內 (Note 2)

• Items 101-120:

-台灣四十年來文藝思潮的演變(摘要)。作者陳映真。報紙 1 張;58 x 39 cm。《文匯報》1987 年 6 月 1 日,第 12 版。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周汝昌暢談《紅樓夢》:正在威斯康辛大學訪問的紅學專家。作者張治平。1987/06/26? 剪報資料 1 張;30 x 15 cm。《美國專電》。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一書內 (Note 2)

-《新晚報》副刊。報紙 1 張;58 x 39 cm。包括知風、人物誌和星海文藝副刊等專欄文章。《新晚報》1987 年 6 月 28 日,第 13-14 版 (Note 2)

-對秦可卿 「淫喪」 的詬病。作者司徒浩。剪報資料 1 張;14 x 11 cm。《新晚報・ 活水集》1987 年 7 月 8 日。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一書內 (Note 2)

-認識香港 介紹香港:兼談《香港,香港…...》/ 陳可焜. 宋明理學的再認識 / 木暘. 在歷史反思中探索開拓 / 任健。排印本(頁 [1-2], 77-84)。《讀書》1987.8.10。原插於柳蘇《香港, 香港 …...》一書內 (Note 2)

-不爭的事實。作者梅林。剪報資料 1 張;12 x 10 cm。《古今談》1987 年 10 月 14 日,第 18 版。原插於柳蘇《香港, 香港 …...》一書內 (Note 2)

-誤信冰心逝世。作者艾火。剪報資料 1 張;15 x 10 cm。《明報・ 變焦鏡》1987 年 11 月 30 日。原插於夏志淸《人的文學》一書內 (Note 2)

-「悼沈」 文章。作者艾火。剪報資料 1 張;15 x 10 cm。《明報・ 變焦鏡》1987 年 12 月 1 日。原插於夏志淸《人的文學》一書內 (Note 2)

-成人童話。作者華止茂。剪報資料 1 張;8 x 17 cm。《星島晚報・ 綠印呼聲》1987 年 12 月 10 日。原插於柳蘇《香港, 香港 ……》一書內 (Note 2)

-亦舒小說。作者高風。剪報資料 1 張;16 x 9 cm。《明報・ 自由談》1987 年 12 月 11 日。原插於柳蘇《香港, 香港 …...》一書內 (Note 2)

-《溫哥華寫真》後記。作者盧昭靈。剪報資料 1 張 (影印本)。《文滙報》1988 年 1 月 17 日。原插於盧昭靈《溫哥華寫真》一書內 (Note 2)

-《紅樓夢》寫了多少人物? 剪報資料 1 張;7 x 35 cm。《文匯報》1988 年 1 月 23 日。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下)一書內 (Note 2)

-Philippine literature in Chinese. By Teresita Ang. Photocopy. With handwritten notes. Originally appeared in Tulay (Feb. 1988): 61, p. [129]-135. Originally inserted in "Tulay : Literary Journal of the World News" (1987 v. 1, 2) (Note 2)

-《台灣現代文學史》大陸首部將出版。剪報資料 1 張;7 x 8 cm。《文滙報》1988 年 3 月 3 日。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舞女。作者鳳三。剪報資料 1 張;12 x 9 cm。《星島晚報・ 花邊小品》1988 年 4 月 8 日。原插於白先勇《謫仙記》一書內 (Note 2)

-第八夜・ 西茜凰。作者倪匡。剪報資料 1 張;19 x 16 cm。《明報・ 愛書及人》1988 年 4 月 11 日。原插於西茜凰《第八夜》一書內 (Note 2)

-叫了一聲嘩暈囉。作者盧昭靈。剪報資料 1 張;10 x 9 cm。《海外隨筆》1988 年 6 月 6 日。原插於盧昭靈《溫哥華寫真》一書內 (Note 2)

-關於那些詩 ……。作者王亭之。剪報資料 1 張;14 x 10 cm。《明報・ 因話提話》1988 年 6 月 6 日,第 19 版。原插於談錫永《摩登女》一書內 (Note 2)

-余光中散文優點。作者碧驊。剪報資料 1 張;7 x 13 cm。《文滙報・ 好辯篇》1988 年 11 月 3 日。原插於余光中《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一書內 (Note 2)

-余光中散文缺點。作者碧驊。剪報資料 1 張;7 x 13 cm。《文滙報・ 好辯篇》1988 年 11 月 4 日。原插於余光中《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一書內 (Note 2)

• Items 121-140:

-余光中與典故。作者碧驊。1988/11/07. 剪報資料 1 張;7 x 13 cm。《文滙報・ 好辯篇》。原插於余光中《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一書內 (Note 2)

-記加拿大華裔作家盧因。作者天涯。1988? 剪報資料 1 張 (影印本)。《新晚報》。原插於盧昭靈《溫哥華寫真》一書內 (Note 2)

-轉折點上的台灣文學 —— 近幾年台灣文壇思潮述評。作者安興本。1988? 排印本(頁 52-55)。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北京恭王府花園:咸豐皇之弟奕訴府第 現存最完整王府花園。剪報資料 1 張;29 x 38 cm。《文匯報・ 旅遊》1989 年 5 月 2 日,第 24 版。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一書內 (Note 2)

-現代詩人聲援大陸民主運動朗誦會。報紙 1 張;39 x 27 cm。包括大會宣言和有關六四事件的詩作 34 首(共 4 部分)。朗誦會由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主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中央日報副刊、聯合文學雜誌社協辦。時間: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十一日下午三時一五分;地點:臺北市忠孝東路頂好廣場 (Note 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作家作品研究》。排印本(封面, 頁 [2], 1-4, 132-169)。1989 年第 3 期(總第 40 期)。包括:1) 張愛玲和新感覺派小說。作者嚴家炎。頁 132-139。2) 浮光掠影囂孤魂--析三十年代作家穆時英。作者周毅。頁 140-149。3) 馬路的喧鬧與書齋的雅靜--徐訏小說藝術風格初探。作者程亦騏。頁 150-169。(Note 2)

-王瑤追悼會昨在京舉行。剪報資料 1 張;14 x 12 cm。《文滙報》1989 年 12 月 28 日。原插於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一書內 (Note 2)

-論穆時英小說結構模式的創新。作者夏元文。排印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0 年第 1 期(總第 42 期),封面, 頁 [2], 1-2, 161-170 (Note 2)

-論台灣五、六十年代現代派詩的審美特質。作者翁奕波。排印本。《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 8 卷第 4 期(1990),頁 [37]-46。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可惜? 浪費? 作者李英豪。剪報資料 1 張;9 x 13 cm。《明報・ 觀魚戲》1991 年 7 月 ? 日。原插於張君默《遥遠的星宿》一書內 (Note 2)

-精華欲掩料應難。作者虞丹。剪報資料 1 張;27 x 10 cm。原載《文學報》1991 年 11 月 7 日。原插於周作人《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一書內 (Note 2)

-作協新春聯歡:頒發首屆徵文賽紀念獎。1991? 剪報資料 1 張;7 x 7 cm。原插於《國際筆會作品集》一書內 (Note 2)

-拓寬視野 另闢蹊徑 ——《中華散文選篇賞析辭典》評介。作者海暘。剪報資料 1 張;21 x 13 cm。《書飯齋》1994 年 2 月 27 日。原插於《中華散文選篇賞析辭典》內 (Note 2)

-藝文十週年紀念刊(第 120 期)。報紙 1 張;58 x 35 cm。《聯合日報》1995 年 06 月 22 日,第 4 版 (Note 2)。原插於王禮溥《菲華文藝六十年》一書內。內容包括:1) 十年貢獻與任務。作者林健民。2) 辛勤耕耘․纍纍成果:《十誡》英語本發行七版。作者莊子明。3) 寫現代詩的新歪風。作者菲華藝文聯合會。4) 十年又如何? 作者若艾。5) 藝聯十年。作者王禮溥 (Note 2)

-《王一桃:詩的紀念冊》。劉以鬯。1996/01. 排印本 1 張(頁 89)。原插於徐嘯虎《熱帶情・ 香港意・ 中國心:王一桃評傳》一書內 (Note 2)

-青年文學獎廿四年。作者洪清田。剪報資料 1 張;7 x 12 cm。《明報・ 蝴蝶效應》1996 年 6 月 23 日。原插於第 2 屆《青年文學獎文集》一書內 (Note 2)

-後現代主義不是異端邪說:一位中國後現代主義研究者的回應。作者陳曉明。排印本。《明報月刊・ 文化焦點》February 98,頁 61-66。原插於王治河主編《後現代主義辭典》一書內 (Note 2)

-《紅樓夢》作者是脂硯齋:川大教授驚人論斷。剪報資料 1 張;58 x 37 cm。《明報》1998 年 7 月 29 日。原插於俞平伯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一書內 (Note 2)

-文學的功用。作者林玫。剪報資料 1 張;16 x 12 cm。《文滙報・ 異鄉人》1999 年 4 月 4 日。原插於顔元叔主編《西洋文學辭典》一書內 (Note 2)

-北京發現曹雪芹舊居。剪報資料 1 張;18 x 37 cm。《明報》1999 年 8 月 24 日,B12 版 (Note 2)

• Items 141-146:

-"1920-1945" 台灣新文學運動與文學發展之概觀。作者武柏索。排印本。《中國文化研究》總第 29 期(2000 年秋之卷),頁 117-122。原插於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一書內 (Note 2)

-馬國亮和《良友憶舊》。作者羅孚。排印本。《明報月刊》2003 年 1 月,頁 51。原插於馬國亮《生活哲學》一書內 (Note 2)

-小城三月(漫畫)。王元楨改編;王文江繪。排印本(頁 40-45)(Note 2)

-探春遠嫁何方? 剪報資料 1 張;7 x 27 cm。呂摘自《中外婦女》。原插於中國藝術硏究院紅樓夢硏究所校注《紅樓夢》(下)一書內 (Note 2)

-惲逸羣與《心防》。作者馮英子。剪報資料 1 張;20 x 11 cm。《文滙報・ 文史掌故》。原插於上海譯叢週報社《譯叢》第 5-6 卷合訂本 (Note 2)

-書法。手稿 2 張;14 x 9, 25 x 8 cm。殘缺不齊。原插於上海譯叢週報社《譯叢》第 5-6 卷合訂本 (Note 2)

Dates

  • 1973-2003, undated

Language of Materials

In Chinese.

Conditions Governing Access

Note 1: Contains personal data or sensitive information; access restricted

Conditions Governing Use

Note 2: Copyright restrictions may apply

Extent

146 item(s)

Creator

Repository Details

Part of the CUHK Library Archival Collections Repository

Contact:
Special Collections Reading Room
3/F,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