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婆婆訪問 現時生活 家人 回鄉拜神 工資 家鄉] 第五部份
Primary tabs
主題: 現時生活/家人/回鄉拜神/工資/家鄉
吳婆婆:吃東西啊,飲茶啊,做甚麼都自己一人。
社工:這間屋是你一個人住嗎?只有你一個人住嗎?
吳婆婆:我一個人住,鄉下有人過來都會住。旁邊的人都說,你雖然一個人住,你經常有那麼多子子侄侄來。那些侄兒不來,又有弟弟啊,妹妹啊,妹夫啊來。那些姨甥啊,姨甥孫啊,一班人過來,有時睡滿在地上。
社工:是嗎?這麼誇張。
吳婆婆:最多那次有十個人一起過來。
社工:嘩,都睡在這裏嗎?
吳婆婆:是的,我配多兩條鎖匙,每人有一條鎖匙。如果我上街了,就說:你自己開門進來,我不管你,作反甚麼的。真的,鄉下的人個個都對我很好。
葉教授:鄉下每個人生活都很好。
吳婆婆:現在好,他們都對我很好。
吳婆婆:現在沒有了,以前時不時都會去,現在沒有去了。
葉教授:是不是肇慶那個龍母啊?
吳婆婆:現在沒有去拜龍母了。
社工:很遠的。
吳婆婆:以前就經常去,現在沒有去。別人說拜龍母去幾年就可以,不用經常去。
社工:聽說需要連續拜龍母三年,好像要連續拜三年,我聽我姑姐說需要連續拜三年。
吳婆婆:那時幾十年前,做緊工,去一次都需要用幾百到一千元。
社工:嘩,那麼貴!
葉教授:那去一次,你?
吳婆婆:去一整個星期。
葉教授:你是不是帶很多東西回鄉,又油,衣服……。
吳婆婆:拜龍母,去幾天, 那幾天拜龍母。
社工:你有沒有買東西回鄉?
葉教授:你以前回鄉有沒有帶東西?
吳婆婆:米,油,粉粉麵麵,糖,買些肥豬肉,買幾斤麵豉煮大餐,拿回來。
葉教授:你怎樣拿回來?
吳婆婆:以前年輕時有力氣,隨時可以拿起一百多斤重的東西。
葉教授:百多斤!
社工:一百多斤?你可以把我拿起。
吳婆婆:是,兩大袋,拉着袋子,袋子很重,(袋子)拉都拉穿了。
社工:你可以把我拿起,把我拿起也行,一百多斤你都可以拿起。
吳婆婆:以前我很有力氣,現在就沒有力氣了。
吳婆婆:以前爸爸還在,出糧就會寄錢。
社工:把全部工資都寄回去嗎?
吳婆婆:不是把全部工資寄回去,也有留下一些給自己,不是全部工資都留下,很多錢留下我也不敢說,總言之不會餓死家裏的人。(寄錢)很麻煩的,別人說不用每個月都寄錢回去,你要他們幾個仔有吃的,還有幾個親戚沒飯吃。記起那時有三十元,至少要寄二十元回去,剩下十元留給自己用。一開始出來工作一個月的工資是二十元,第二個月二十五元。
社工:那時多少錢一斤米?你工資二十元一個月的時期,一斤米多少錢?
吳婆婆:我忘記了。我們出來工作的時候,工作會有米票,帶那張米票去事頭處配米才有飯吃。
社工:這樣嗎。
吳婆婆:這樣的以前。
社工:真的不懂。
葉教授:日本人時代。
吳婆婆:那個時候價格很便宜,一件衣服,以前兩元可以做一件衣服。
社工:你只有二十元工資一個月,兩元一件衣服算很貴了。
吳婆婆:兩元,連手工,甚麼都包在內。乘電車只是斗零,樓上一毫子。
葉教授:日本人打過來,你記得嗎?日本人打香港,你記得嗎?
吳婆婆:都說那時我初來,日本人那時,只得二十元工資一個月,只有二十元,現在買一條油條也需要十元。
社工:是啊,是啊,是啊。
吳婆婆:買一條油條都十元,買一件鹹煎餅也需要十元,現在買一個麵包也需要三至四元。
社工:是的,要呀。
吳婆婆:那個時候買的麵包很新鮮,一毫子一個,如果隔夜的,一毫子兩個,那時候我是買隔夜麵包吃的。
社工:那就不好吃了?為甚麼不買新鮮的?
吳婆婆:好不好吃?那時很多東西,雲吞麵是三毛,淨麵兩毛,買一碗雲吞麵兩毛也可以買得到。
社工:你真的很節儉,節儉剩下的錢寄回鄉嗎?
吳婆婆:節儉剩下的錢每個月會寄回家。
社工:所以,所以你都很重要,你寄這麼多錢回家。
社工:在鄉下嗎?
吳婆婆:是,在鄉下,買間屋給我,在大良,清暉園那裡。
社工:嘩,那你有回去嗎?
葉教授:回去住吧。
吳婆婆:回去也沒有住那裏。那些親戚說,這麼多地方不住,回來還去那裏住,不如不回來。
社工:那買一間屋給你幹什麼?
吳婆婆:現在空着,現在每個星期、每個月有人幫我清理,執拾得很漂亮。人人去過都說很漂亮。
社工:就算房子很漂亮,你不回去住就很浪費。
吳婆婆:我即將回去住。
社工:哦,你即將回去住?
吳婆婆:那間房子一千二百多尺,我大哥還跟他兒子說,你有心買房,買這麼小的房子?那兒子說,姑姐說不要那麼大間房子,至多有兩間房間就可以了,三間房間也不需要,兩間房間加一個廳就可以了,一千二百多呎。他說兒子買的房子太小,「你知不知道,你有十兄弟。」我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四個兄弟有十個兒子,大哥有三個兒子,年紀小的有三個兒子,雙胞胎的兄弟一人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我就有十個侄子,四邊有八個姪女,有十八個化骨龍。
葉教授:都是你養大的嗎?
吳婆婆:不是我養大。
吳婆婆:不是,我每次寄錢給爸爸,我說,你認為誰需要錢就給誰,我不會理會,你叫我每個月給他們,只會爭奪。你認為誰需要錢就給誰,我不會理會,我不理你。小朋友們都說爸爸好,爸爸就說,給你(錢)拿去吧,小朋友要看醫生,就給他們三兩元看醫生,我以前寄這麼多錢回去,這個少些,那個多些,不知道。
社工:但他們知道這些錢是你寄回去的嗎?
吳婆婆:是的,我每個月都寄錢回去給爸爸,我說你認為誰沒錢就給誰。
現時生活
家人
吳婆婆:吃東西啊,飲茶啊,做甚麼都自己一人。
社工:這間屋是你一個人住嗎?只有你一個人住嗎?
吳婆婆:我一個人住,鄉下有人過來都會住。旁邊的人都說,你雖然一個人住,你經常有那麼多子子侄侄來。那些侄兒不來,又有弟弟啊,妹妹啊,妹夫啊來。那些姨甥啊,姨甥孫啊,一班人過來,有時睡滿在地上。
社工:是嗎?這麼誇張。
吳婆婆:最多那次有十個人一起過來。
社工:嘩,都睡在這裏嗎?
吳婆婆:是的,我配多兩條鎖匙,每人有一條鎖匙。如果我上街了,就說:你自己開門進來,我不管你,作反甚麼的。真的,鄉下的人個個都對我很好。
葉教授:鄉下每個人生活都很好。
吳婆婆:現在好,他們都對我很好。
回鄉拜神
葉教授:那麼你每次回鄉都去拜神嗎?每次回鄉都去拜龍母是嗎?吳婆婆:現在沒有了,以前時不時都會去,現在沒有去了。
葉教授:是不是肇慶那個龍母啊?
吳婆婆:現在沒有去拜龍母了。
社工:很遠的。
吳婆婆:以前就經常去,現在沒有去。別人說拜龍母去幾年就可以,不用經常去。
社工:聽說需要連續拜龍母三年,好像要連續拜三年,我聽我姑姐說需要連續拜三年。
吳婆婆:那時幾十年前,做緊工,去一次都需要用幾百到一千元。
社工:嘩,那麼貴!
葉教授:那去一次,你?
吳婆婆:去一整個星期。
葉教授:你是不是帶很多東西回鄉,又油,衣服……。
吳婆婆:拜龍母,去幾天, 那幾天拜龍母。
社工:你有沒有買東西回鄉?
葉教授:你以前回鄉有沒有帶東西?
吳婆婆:米,油,粉粉麵麵,糖,買些肥豬肉,買幾斤麵豉煮大餐,拿回來。
葉教授:你怎樣拿回來?
吳婆婆:以前年輕時有力氣,隨時可以拿起一百多斤重的東西。
葉教授:百多斤!
社工:一百多斤?你可以把我拿起。
吳婆婆:是,兩大袋,拉着袋子,袋子很重,(袋子)拉都拉穿了。
社工:你可以把我拿起,把我拿起也行,一百多斤你都可以拿起。
吳婆婆:以前我很有力氣,現在就沒有力氣了。
工資
社工:那麼你有沒有定期寄錢回鄉?吳婆婆:以前爸爸還在,出糧就會寄錢。
社工:把全部工資都寄回去嗎?
吳婆婆:不是把全部工資寄回去,也有留下一些給自己,不是全部工資都留下,很多錢留下我也不敢說,總言之不會餓死家裏的人。(寄錢)很麻煩的,別人說不用每個月都寄錢回去,你要他們幾個仔有吃的,還有幾個親戚沒飯吃。記起那時有三十元,至少要寄二十元回去,剩下十元留給自己用。一開始出來工作一個月的工資是二十元,第二個月二十五元。
社工:那時多少錢一斤米?你工資二十元一個月的時期,一斤米多少錢?
吳婆婆:我忘記了。我們出來工作的時候,工作會有米票,帶那張米票去事頭處配米才有飯吃。
社工:這樣嗎。
吳婆婆:這樣的以前。
社工:真的不懂。
葉教授:日本人時代。
吳婆婆:那個時候價格很便宜,一件衣服,以前兩元可以做一件衣服。
社工:你只有二十元工資一個月,兩元一件衣服算很貴了。
吳婆婆:兩元,連手工,甚麼都包在內。乘電車只是斗零,樓上一毫子。
葉教授:日本人打過來,你記得嗎?日本人打香港,你記得嗎?
吳婆婆:都說那時我初來,日本人那時,只得二十元工資一個月,只有二十元,現在買一條油條也需要十元。
社工:是啊,是啊,是啊。
吳婆婆:買一條油條都十元,買一件鹹煎餅也需要十元,現在買一個麵包也需要三至四元。
社工:是的,要呀。
吳婆婆:那個時候買的麵包很新鮮,一毫子一個,如果隔夜的,一毫子兩個,那時候我是買隔夜麵包吃的。
社工:那就不好吃了?為甚麼不買新鮮的?
吳婆婆:好不好吃?那時很多東西,雲吞麵是三毛,淨麵兩毛,買一碗雲吞麵兩毛也可以買得到。
社工:你真的很節儉,節儉剩下的錢寄回鄉嗎?
吳婆婆:節儉剩下的錢每個月會寄回家。
社工:所以,所以你都很重要,你寄這麼多錢回家。
家鄉
吳婆婆:我都說,你看我家中的侄兒很有本心,現在我大哥的兒子買了一間屋給我。社工:在鄉下嗎?
吳婆婆:是,在鄉下,買間屋給我,在大良,清暉園那裡。
社工:嘩,那你有回去嗎?
葉教授:回去住吧。
吳婆婆:回去也沒有住那裏。那些親戚說,這麼多地方不住,回來還去那裏住,不如不回來。
社工:那買一間屋給你幹什麼?
吳婆婆:現在空着,現在每個星期、每個月有人幫我清理,執拾得很漂亮。人人去過都說很漂亮。
社工:就算房子很漂亮,你不回去住就很浪費。
吳婆婆:我即將回去住。
社工:哦,你即將回去住?
吳婆婆:那間房子一千二百多尺,我大哥還跟他兒子說,你有心買房,買這麼小的房子?那兒子說,姑姐說不要那麼大間房子,至多有兩間房間就可以了,三間房間也不需要,兩間房間加一個廳就可以了,一千二百多呎。他說兒子買的房子太小,「你知不知道,你有十兄弟。」我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四個兄弟有十個兒子,大哥有三個兒子,年紀小的有三個兒子,雙胞胎的兄弟一人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我就有十個侄子,四邊有八個姪女,有十八個化骨龍。
葉教授:都是你養大的嗎?
吳婆婆:不是我養大。
吳婆婆:不是,我每次寄錢給爸爸,我說,你認為誰需要錢就給誰,我不會理會,你叫我每個月給他們,只會爭奪。你認為誰需要錢就給誰,我不會理會,我不理你。小朋友們都說爸爸好,爸爸就說,給你(錢)拿去吧,小朋友要看醫生,就給他們三兩元看醫生,我以前寄這麼多錢回去,這個少些,那個多些,不知道。
社工:但他們知道這些錢是你寄回去的嗎?
吳婆婆:是的,我每個月都寄錢回去給爸爸,我說你認為誰沒錢就給誰。